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及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92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及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包括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该电路包括电压检测模块和均衡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用于串接在辅助输出回路中,并在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大于设定阈值时输出导通电压信号;均衡模块用于跨接在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端的电压输出端之间并接收导通电压信号;其中,均衡模块接收到导通电压信号时连通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以在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调整率的同时确保开关电源的效率。的同时确保开关电源的效率。的同时确保开关电源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及开关电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及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0002]开关电源的多路输出一般只对主输出回路采用闭环反馈稳压,对于辅助输出回路则是开环不反馈。其中,辅助输出电压是通过在变压器的输出侧增加辅助输出绕组来实现的。并且,该辅助输出绕组与主输出绕组的匝数分别与主输出电压和辅助输出电压成正比。
[0003]在理想的情况下,辅助输出电压与主输出电压满足变压器的匝数比关系,只要主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则辅助输出电压也会保持稳定。但由于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不是理想型器件,也存在漏感、寄生电容等参数;因此,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会随着输出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当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中的一路带满载而另一路(多路)带轻载或不带载时,带轻载或不带载的那路的输出电压则会上升并远远超过器件的耐压值,进而损坏器件。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现有的开关电源往往还会在变压器的辅助输出回路增设一稳压二极管来稳定辅助输出电压;但由于稳压二极管与输出负载并联时,稳压二极管两端会产生功率损耗;因此该稳压二极管的设置会影响开关电源的效率,进而导致开关电源的效率降低。
[0004]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电源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及开关电源,以在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调整率的同时确保开关电源的效率。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开关电源包括主输出回路、辅助输出回路、电压检测模块和均衡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用于串接在辅助输出回路中,并在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大于设定阈值时输出导通电压信号;均衡模块用于跨接在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之间并接收导通电压信号;其中,均衡模块接收到导通电压信号时连通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
[0008]进一步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串接于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第二电阻串接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地之间;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且其发射极用于输出导通电压信号。
[0009]进一步地,均衡模块由一个分流电路或两个以彼此并联的分流电路组成;分流电路用于跨接在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之间,且分流电路由三极管和电阻组成。
[0010]进一步地,均衡模块由一个第一分流电路组成;第一分流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
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导通电压信号并经过第三电阻与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与主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集电极与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0011]进一步地,均衡模块由两个彼此并联的第二分流电路和第三分流电路组成;第二分流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三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导通电压信号并经过第四电阻与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与主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三分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分流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四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作为第三分流电路的输入端经过第五电阻与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集电极与主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与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0012]一种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主输出回路、辅助输出回路、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稳压电路、开关电路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及的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和分别串接于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的主输出绕组和辅助输出绕组;稳压电路串接在主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和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电压信号反馈端之间;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用于根据其电压信号反馈端接收的电信号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电压检测模块串接在辅助输出回路中,并在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大于设定阈值时输出导通电压信号;均衡模块跨接在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端的电压输出端之间并接收导通电压信号;其中,均衡模块接收到导通电压信号时连通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次整流滤波整流电路和第二次级滤波整流电路;第一次级滤波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模块和第一滤波模块;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辅助输出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输出端与串接在辅助输出回路中的第一滤波模块连接;第二次级滤波整流电路包括第二整流模块和第二滤波模块;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主输出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输出端与串接在主输出回路中的第二滤波模块连接。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初级滤波整流电路和RCD吸收电路;初级滤波整流电路用于接入和滤除市电中的干扰信号并将市电转换为直流信号至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RCD吸收电路用于吸收开关电路中的开关管在通断过程中产生的尖峰电压,且其串接在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和开关电路中的开关管的漏极之间。
[0015]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在电路中设置电压检测模块和均衡模块的方式,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调整率并确保开关电源的效率。实现该效果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由于电压检测模块串接在辅助输出回路中。因此,电压检测模块能够通过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是否大于设定阈值的方式来判断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是否上升;并且,由于电压检测模块仅在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大于设定阈值时才输出导通电压信号,且均衡模块接收到导通电压信号时才连通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因此,当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在小范围内波动时,均衡模块不会连通两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降低损耗以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和效率;当均衡模块连通两路电压输出端时,辅助输出回路的电流经均衡模块能够流入主输出回路以稳定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避免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受负载变化而上升。
[0017]2、通过将电压检测模块设置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的方式,实现均
衡模块仅在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大于设定阈值时才连通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以在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调整率的同时确保开关电源的效率。实现该效果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由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经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与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和地连接;因此,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能够为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提供偏置电流,使得第一三极管能够始终保持导通状态并检测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是否上升;其中,当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上升时,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的电压均上升,且在开关特性作用下,第一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如此一来,则可避免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在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仅小范围波动时就输出导通电压信号的情况;该设置有利于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和效率。
[0018]3、通过将均衡模块设置成有一个分流电路或两个以上彼此并联的分流电路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所述开关电源包括主输出回路和辅助输出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检测模块,其用于串接在所述辅助输出回路中,并在所述辅助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大于设定阈值时输出导通电压信号;均衡模块,其用于跨接在所述主输出回路和所述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之间并接收所述导通电压信号;其中,所述均衡模块接收到所述导通电压信号时连通所述主输出回路和所述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串接于所述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串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地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且其发射极用于输出所述导通电压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模块由一个分流电路或两个以彼此并联的分流电路组成;所述分流电路用于跨接在所述主输出回路和所述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之间,且所述分流电路由三极管和电阻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模块由一个第一分流电路组成;所述第一分流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所述导通电压信号并经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与所述主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开关电源输出负载交叉调整率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各模块由两个彼此并联的第二分流电路和第三分流电路组成;所述第二分流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所述导通电压信号并经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与所述主输出回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分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分流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洪杰李俊需伍佼张志伟王其才徐进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科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