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85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自润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行星架。行星架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以及立柱,第一腹板与第二腹板相对设置并通过立柱相连为一体,第一腹板的外端面延伸设置有第一轴承座,第二腹板的外端面延伸设置有第二轴承座。第一腹板的外缘开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的开口朝向行星架的旋转方向。第一腹板上开设有第一油道,储油槽通过第一油道与第一轴承座连通。立柱上开设有减重孔,减重孔的一端贯穿第一腹板的外端面。第二腹板上开设有第二油道,减重孔的另一端能够通过第二油道与第二轴承座连通。行星架的结构简单,实现了辅助润滑,改善了行星架上轴承的润滑效果。善了行星架上轴承的润滑效果。善了行星架上轴承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自润滑
,尤其涉及一种行星架。

技术介绍

[0002]风机中的行星架作为风电齿轮箱中重要的输入装置,通过轴承支撑安装在齿轮箱内,用于传递风机的转速和扭矩。安装在行星架上的轴承起到支撑整个行星架结构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轴承进行良好的润滑。
[0003]通常行星架的润滑以强制润滑为主,即利用外部润滑系统通过相关的油口、油管设计给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然而,风机从吊装到并网运行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风机还没有并网运行,处于一个自由摆动的状态,无法保证充分的强制润滑,轴承会出现发热和磨损的情况。
[0004]目前,通常在行星架的腹板上加装刮油板和导油槽,导油槽位于刮油板的正下方,并收集刮油板从油池内带出的润滑油。其中导油槽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齿轮箱上,导油槽内的润滑油通过腹板内的油道流入轴承座的位置。该方案的辅助润滑方式导致行星架的整体结构过于复杂,而且需要加装刮油板及导油槽等部件,安装过程繁琐,成本较高,增加了行星架的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架,包括第一腹板(1)、第二腹板(2)以及立柱(3),所述第一腹板(1)与所述第二腹板(2)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立柱(3)相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腹板(1)的外端面延伸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5),所述第二腹板(2)的外端面延伸设置有第二轴承座(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的外缘开设有储油槽(11),所述储油槽(11)的开口朝向所述行星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腹板(1)上开设有第一油道(12),所述储油槽(11)通过所述第一油道(12)与所述第一轴承座(15)连通;所述立柱(3)上开设有减重孔(31),所述减重孔(31)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腹板(1)的外端面;所述第二腹板(2)上开设有第二油道(21),所述减重孔(31)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油道(21)与所述第二轴承座(2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的外缘具有切口,所述切口包括呈夹角相连的径向面和避让面(14),所述径向面内凹形成所述储油槽(11),所述避让面(14)与所述储油槽(11)的内壁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还包括:挡油槽(13),与所述储油槽(11)的开口端连通;所述储油槽(11)的两个侧壁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挡板(131)和第三挡板(133),所述避让面(14)上凸设有第二挡板(132),所述第一挡板(131)、所述第二挡板(132)与所述第三挡板(133)依次相连,并在所述避让面(14)上围成所述挡油槽(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31)靠近所述立柱(3),且所述第一挡板(13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挡板(132)和所述第三挡板(133)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的外端面内凹形成所述第一油道(12),所述第三挡板(1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如张波何爱民孙义忠陆建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