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体排的冰面下沉排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寒区河流土工织物软体排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软体排的冰面下沉排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软体排是由土工合成材料和压载材料组成的用于护底或护滩的排体结构。软体排护底技术在我国航道整治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长江流域,自90年代即开始大规模应用,并研发了与之相配套的专业铺排船,水上铺软体排施工技术已日臻完善。但北方寒区河流畅流期可满足施工的时间较短,也受限于没有专业的铺排设备,在水利堤(岸)坡防护工程中采用了冰面上沉排法,利用寒区河流的封冻期进行施工。现有技术的特点是铺排、压载和沉排均在冰面上完成,一般采用锚固槽等措施将排体临岸一边锚固在岸坡上,有自然沉排法和强迫沉排法。自然沉排法主要是在河流即将解冻时实施,排体随冰层融化逐步下沉。强迫沉排法是在河流封冻期实施,在已完成压载的排体临水边开冰槽、打冰眼,使排体所在冰面与周围冰面断开,实现排体快速下沉。
[0003]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冰面上沉排法在河流近岸浅水区应用比较成功,对于离岸较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体排的冰面下沉排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取分离压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包括冰厚测量、水深测量、场地清理、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进场。S2、拟定沉排方案:包括确定沉排幅宽、排布规格、沉排起始位置、排体间搭接方式和压载体选择。S3、排布加工:根据具体沉排方案确定的排布规格加工排布,在缝合好的排布纵向(顺水流向)和横向(垂直水流向)间隔缝制多条加筋带,排布横向边缘用φ10以上钢筋做加筋带。S4、定位、放样:采用全站仪或GPS定位技术,预先在冰面上确定软体排护底的范围和每幅排体沉排边线,并在所述边线上布设小钻孔或其他标识标示出来。S5、开冰槽、打冰眼:在预定沉排位置排头(上游)和排尾(下游)分别开凿2个宽0.6~1.0m的冰槽,冰槽长度不小于排体横向宽度,冰槽间距与排体纵向长度相同。在沉排范围内梅花型均匀布置冰眼,冰眼间距取3~5m,冰眼大小以中等大小块石(或其他压载体)能够顺利通过为宜。在排头冰槽上游再均匀布置穿绳冰眼,所开冰眼距排头距离要大于沉排位置水深,可取水深的1.2~2.0倍,并在冰眼附近埋设系缆桩。S6、排头锁定:将上游排绳(可用φ16尼龙绳,下同)的一端穿过穿绳冰眼通过冰面在排头冰槽出水后系结在排头边缘加筋带上,每块排体设排绳不少于4根,用同样方法依次系好每根排绳,收紧所述排绳的另一端并系结在预埋好的系缆桩上,使排头边缘与所述冰槽上缘对齐。S7、穿杆引绳:采用穿杆引绳法使下游排绳在冰面下穿过。每块排体的下游排绳不少于4根,将所述排绳的一端均匀系结在排尾边缘加筋带上,另一端用引缆绳(φ6彩色尼龙绳,下同)系在一起,再将引缆绳自由端系在竹竿(长3~5m)上,人工引导使竹竿从排头冰槽入水在排尾冰槽出水,捞起竹竿和引缆绳,再通过引缆绳捞起排绳。至此,所述排绳均已穿过冰面。该环节也可通过水下机器人拖带排绳来实现。S8、排体展开:在上游冰槽放排布入水,先让排尾入水,排头已锁定,下游排绳均设专人控制,使排体位置对准沉排边线,借助水流力作用使排体在冰面下平顺展开。S9、排体压载:先在上游冰槽处集中抛石压排头,用探杆进行摸测确认排头完全着床后,再自上而下依次向冰眼内抛石,直至该排体全部着床。S10、排体纵向搭接:以顺坝为例,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顺序,排体间纵向搭接,搭接长度取2m。原上游冰槽作为排尾冰槽,在其上游新开相同尺寸冰槽作为排头冰槽,要使冰槽间距比排体纵向长度小2m。再按照步骤S5所述布置抛石冰眼、穿绳冰眼和系缆桩,再重复步骤S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