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纶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841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粒径小于100纳米的纳米抗菌粉体;(2)纳米抗菌粉体的表面修饰;(3)抗菌母粒的制备;(4)纺丝得到丙纶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聚丙烯作为基体材料,由于其熔点低加工温度低,确保粉体表面修饰剂不会分解,提高了粉体在树脂中的分散性,提高了抗菌性能。提高了抗菌性能。提高了抗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纺织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抗菌问题一直是化纤面料所面临的一个持久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如从纤维的本源上来解决,可以制备抗菌纤维,具体地,采用高添加量和复合纺丝技术制备抗菌纤维,所用抗菌粉体为银系、锌系、铜系等。采用这些纤维制备的面料,完全可以满足面料的抗菌要求,目前在一些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此类纤维也有不可弥补的缺陷:第一、银系成本高,由于受价格和成本控制,所以应用受限制,并且银系的稳定性较差,在耐光性上需要改善;第二、锌系的添加率比较高,一般用氧化锌来做抗菌纤维,添加量要达到4%左右才能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第三、铜系的变色效应太强,目前市场上的铜系抗菌纤维有用氧化铜的,抗菌效率低且为黑色,用氧化亚铜或单质铜作为抗菌介质的抗菌效果较好,但是纺出的纤维颜色不稳定,容易发生变色导致应用受影响;第四、金属盐系列,但是在后期的染整中由于要在高温高压水中进行,使得金属离子析出,导致抗菌效果下降,也影响面料抗菌功能的耐水洗性,所以应用也受到限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粒径小于100纳米的纳米抗菌粉体:选择粒径为20

50纳米的二氧化钛作为基材,通过化学沉淀法将纳米氧化锌沉积到二氧化钛表面;(2)纳米抗菌粉体的表面修饰:将纳米抗菌粉体通过高速捏合机进行表面修饰,温度为30~90℃,搅拌速度为1000~3000转/分钟,表面修饰剂经雾化装置喷入与纳米抗菌粉体混合,表面修饰剂的加入量为纳米抗菌粉体质量的0.1%~3 %,高速混合30~90min;(3)抗菌母粒的制备:将经步骤(2)表面修饰后的纳米抗菌粉体与丙纶粉体混合均匀,纳米抗菌粉体占整体质量的10~50 %,混好的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挤出,得到抗菌母粒;(4)将抗菌母粒于80~100℃温度干燥2~8小时;将抗菌母粒与基本树脂切片混合均匀,通过单独计量装置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体纺丝,得到丙纶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纳米抗菌粉体采用化学沉积法的方式制备,反应溶剂为水,纳米二氧化钛水溶液浓度为1

10%,添加纳米氯化锌,浓度为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连江刘水平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康怡丝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