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测试方法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结构的出现解决了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市污染与城市交通条件日益恶劣等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地下结构的出现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现在地下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区域建设中,但在开展施工过程中骨料的来源不足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重复利用建筑废料来节省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耐久性是再生骨料混凝土推广应用的关键影响因素,氯离子渗透性是评价再生骨料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氯离子渗透性反映了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以及抵抗外部介质侵入混凝土内部的能力。氯离子渗透性越低,表明混凝土密实度越高,抵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越强,混凝土内部钢筋结构耐久性越强。氯离子渗透性与混凝土的组成成分、成分比例、水灰比、养护周期等影响因素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再生骨料混凝土组分数据和渗透性指标;S2:将步骤S1收集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S3: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建立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S4:将步骤S2中的训练集输入至步骤S3中的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利用基于混沌的萤火虫算法优化调整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参数;S5:将步骤S2中的测试集输入至优化后的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测试其氯离子渗透性预测误差,得到训练好的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S6:利用训练好的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预测氯离子渗透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再生骨料混凝土组分数据包括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含水量w、水泥含量c、粗再生骨料RA、砂含量S、火山灰材料含量Pm、水灰比w/c、养护龄期T、粒子密度D和吸水率W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渗透性指标为单位时间内进入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电荷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训练集为从步骤S1收集再生骨料混凝土组分数据和渗透性指标中的部分数据,其中,再生骨料混凝土组分数据作为所述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渗透性指标作为所述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的输出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除训练集外,剩下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组分数据和渗透性指标组成测试集,其数据类型与所述训练集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建立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具体包括五层,每层定义如下:(1)第一层给定每个节点的模糊隶属度函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I
m
表示第m个输入数据,I
mk
表示第m个输入数据对应的第k条规则,表示第m个输入数据对应的第k条规则的隶属度函数,O
1,k
表示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第1层对应的第k条规则的输出数据;(2)第二层计算第k条规则的触发强度w
k
,计算公式如下:式中,O
2,k
表示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第2层对应的第k条规则的输出数据;(3)第三层计算第k条规则的平均触发强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O
3,k
表示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第3层对应的第k条规则的输出数据;(4)第四层计算第k条规则对模型输出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O
4,k
表示氯离子渗透性预测模型第4层对应的第k条规则的输出数据,f
k
为第k个节点函数,p
mk
为第m个输入数据对应的第k个规则的系数,r
k
技术研发人员:曾毅,熊旺,范学义,卞跃威,沈水龙,张鑫,张宁,张小龙,郭明耀,余征毅,魏坤安,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