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引流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60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条,涉及医疗器械小伤口引流的技术领域。引流条包括引流片、空腔体、标记块和引流孔;引流片的中间位置有空腔体;空腔体上设置有标记块和引流孔;三条引流通道确保高效通畅引流,标记块和微“凹凸”结构设计增加接触摩擦力,以保证引流条不易脱落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引流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术后小伤口引流


技术介绍

[0002]引流是临床外科应用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虹吸或负压,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达到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引流一般是通过引流管,引流条等医疗器械完成。引流管种类很多,在伤口恢复,胸腔、脑腔、泪道引流,导尿等方面都有应用。引流条适用于小伤口,如腱鞘炎伤口、动物咬伤深伤口、巴氏腺囊肿等。
[0003]引流条要求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易于拔除、刺激性小。现在临床外科使用的引流条多是由胶乳手套现场手工裁剪而成,有使用不便,容易脱落,引流不畅等缺点。目前,引流条已有一些专利申请。
[0004]例如在申请号为202110114487.6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提供了一种引流条的专利技术。所述引流条包括引流体和球囊体;引流体上设置有用于引流的棱边;球囊体设置在引流体的一端;在球囊体充气或充液膨胀后,球囊体的宽度大于引流体的宽度,以达到引流条不易脱落的技术效果。但该引流条为达到不易脱落的效果,设置了球囊体,球囊体的使用需要充气或充液,并用封堵块封口,使用后在去除封堵块泄气后取出引流条,使用步骤繁多,操作不易。此外球囊体充气后容易堵塞伤口内的液体,引流不畅。
[0005]申请号为201010508913.6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提供了一种引流条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条,具有平行排列的胶乳管,各胶乳管之间由胶乳片连接。引流条整体长约100mm、宽约50mm、胶乳管的管壁及胶乳片的厚度为0.5

1mm、胶乳管的内径为2mm左右。该引流条引流效果不充分,且仅适合用于手术时,不适合用于小伤口术后引流。
[0006]因此提供一种引流通畅,易于拔出,不易脱落,使用方便的术后引流条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条引流效果不充分和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的引流条是由引流片、空腔体、标记块和引流孔构成。由胶乳、硅橡胶、聚氨酯三种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注塑、模压或者3D打印而成的宽0.2

1.5 cm,长3

8 cm的引流条,其中引流片厚0.15

0.4 mm,空腔体开口直径0.3

0.8 mm。胶乳、硅橡胶和聚氨酯是医疗器械领域普遍使用的材料,无毒无刺激,生物相容性好,且容易加工成型。
[0009]引流体为薄片状,柔软光滑,容易放置于小伤口内和拔出体外。引流片依靠表面虹吸效应引流出小伤口中的液体。
[0010]空腔体为圆柱或椭圆柱状,引流条由一个或多个空腔体。空腔体的圆管或椭圆管状设计,减少拔除引流条与创面的接触的不适感,拔除顺畅。相比于引流片的虹吸引流效果,空腔体提供的引流通道的引流效果更优异,随着伤口恢复生长,引流条表面引流不畅
时,保证了引流条整个使用周期的持续引流,引流通畅。
[0011]空腔体不仅可以引流,还能与引流片整体构成微“凸”、微“凹”或者微“凹凸”状结构。空腔体的孔径大于引流片的厚度,微“凹凸”状结构和伤口接触后,增加了引流条作用于伤口的摩擦力,使引流条不易脱落;此外,微“凹凸”状结构的引流条和伤口接触面构成了一个“类三角”结构,构成了引流条的第三条引流通道,增强引流效果,利于伤口恢复。
[0012]标记块为短弧状或直条状,设置在引流条长度方向1/4、2/4/、3/4处的空腔体表面。标记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在放入和拔除引流条时预估引流条的长度,此外,标记块在空腔体表面增加了与伤口接触的摩擦力,减少引流条滑脱的几率,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0013]引流孔为圆形或椭圆形,设置在引流条近端的空腔体上。引流孔等距或增距分布在引流条的空腔体上,可以引流出伤口多点位的待排液,有效防止空腔体近端堵塞时引流不畅,起到高效全面引流的效果。
[0014]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引流片的表面作为引流条的第一引流通道,空腔体作为引流条的第二引流通道,“类三角”结构构成引流条的第三条引流通道,三条引流通道确保引流条在整个使用周期的高效通畅引流;2、本专利技术中引流条的微“凹凸”状结构和标记块共同作用,增大引流条和伤口腔壁的接触面积和阻力,确保不易自行脱落;3、本专利技术中引流条,圆管或椭圆管状的空腔体,增加了引流条的径向最小断裂力,保证了引流条顺利拔除,防止引流条断裂滞留在伤口腔体内;4、本专利技术中引流条,使用胶乳、硅橡胶或聚氨酯制作的的薄片质地柔软光滑,减轻了患者引流条拔除时的疼痛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15]图1. 引流条主视图,包括引流片1、空腔体2、标记块3和引流孔4。
[0016]图2. 引流条截面图。
[0017]图3. 引流条微“凹凸”状结构中的“凹”状结构图。
[0018]图4. 引流条微“凹凸”状结构中的“凸”状结构图。
[0019]图5. 引流条与伤口接触面构成的“类三角”结构图。
实施例
[002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1]实施例1:先将胶乳、凝胶剂和硫化剂原料加入料筒室温加热搅拌,加入60℃的模具中,充模后保温30秒后,冷却20s后开模取出半成品,在室温下经过纯水超声清洗3次后,放入90℃的热水中硫化3小时,最后在鼓风干燥箱中加热60℃干燥12小时,得到胶乳引流条;在巴氏囊肿术后放置引流条引流时,可选用宽0.2cm,长3cm的引流条,其中引流片(1)厚0.15mm,空腔体(2)开口直径0.3mm。伤口术后引流时,医护人员将引流条消毒后,将引流条置入伤口最深处,留置在临近切口的一端较低位置处,以使引流充分。若伤口开口较宽
可放入多个引流条,放置12

36小时后,液体从引流片(1)表面、空腔体(2)和“类三角”结构(7)引流通道中充分引出体外,直至创腔没有脓液渗出,引流条干燥,无脓液,医护人员可去除引流条。引流条拔出以后,观察标记块(3)确保引流条取出后完整,局部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0022]实施例2:先将热塑型聚氨酯粒料在鼓风干燥箱中110℃干燥5h,再将热塑型聚氨酯粒料和硫化剂加入注塑机料筒中在170℃条件下加热搅拌直至熔融状态,然后在6Mpa的压力下加压5s把原料注入模具,并在3Mpa压力下保压90秒,开模取出半成品,在鼓风干燥箱中120℃处理12小时后取出得到聚氨酯引流条;在化脓性中耳炎后放置引流条引流时,可选用宽0.5cm,长4cm的引流条,其中引流片(1)厚0.15mm,空腔体(2)开口直径0.3mm。伤口术后引流时,医护人员将引流条消毒后,将引流条置入伤口最深处,留置在临近切口的一端较低位置处,以使引流充分。若伤口开口较宽可放入多个引流条,放置12

36小时后,液体从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片、空腔体、标记块和引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条由胶乳、硅橡胶或者聚氨酯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注塑、模压或3D打印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条的主体是引流片,引流条的中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空腔体,引流条长度方向1/4、2/4/、3/4处并位于空腔体上分别设置有标记块,引流条近端在空腔体上设置有2

3对引流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片为薄片状,空腔体为圆柱形或椭圆柱形状,标记块为短弧状或直条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周强王燕袁坤山马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