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显示亮度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54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亮度调整方法,通过设置在所述副屏区和所述主屏曲的第一光感单元和第二光感单元采集显示模组的副屏区和主屏区背面的漏光强度,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副屏区和主屏区的显示亮度差异,进而调述主屏区和/或副屏区的显示亮度以减少副屏区和主屏区的显示亮度差异。如此,利用了采集显示模组的背面漏光的特性,可以实时地对主屏区和副屏区显示亮度差异进行动态调整,以减小主屏区和副屏区之间的亮度差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体验。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及显示亮度调整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亮度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率提高,用户对显示设备屏幕占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光学器件(如,摄像头)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副屏区下方是目前实现全面屏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屏下设置光学器件的方案中,光学器件处于工作状态时,副屏区充当透明玻璃的角色,在光学器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副屏区也可以和主屏区一样进行显示。为了保证屏下光学器件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线,通常会采用降低副屏区像素密度的方式来尽量提高副屏区的透光效果。但是,低像素密度会导致显示亮度降低,使副屏区和主屏区的显示亮度不一致,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主屏区和副屏区,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副屏区对应设置的第一光感单元及与所述主屏区对应设置的第二光感单元;所述第一光感单元与所述第二光感单元位于所述显示模组远离显示面的一侧,所述副屏区为具有第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所述主屏区具有第二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率与所述第二透光率不相同;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亮度调整组件,所述显示亮度调整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感单元采集的所述副屏区的第一漏光强度、所述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光感单元采集的所述主屏区的第二漏光强度、以及所述第二透光率调整所述主屏区和/或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以减少所述主屏区和所述副屏区之间的亮度差异。
[000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屏区包括屏幕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二光感单元设置于与所述屏幕指纹识别区域对应的位置;
[0005]优选地,所述第二光感单元设置于所述屏幕指纹识别区域与所述屏幕指纹识别区域对应的中框结构上。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亮度调整组件包括:
[0007]差异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漏光强度、所述副屏区的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漏光强度及所述主屏区的第二透光率,确定所述主屏区和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差异;
[0008]差异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亮度差异调整所述主屏区和/或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差异计算模块用以配置为:
[0010]计算所述第一漏光强度与所述第一透光率的商,作为所述副屏区的第一显示亮度;
[0011]计算所述第二漏光强度与所述第二透光率的商,作为所述主屏区的第二显示亮
度;
[0012]计算所述第一显示亮度和所述第二显示亮度之间的差异作为所述副屏区和所述主屏区之间的显示亮度差异。
[0013]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主屏区和副屏区,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副屏区对应设置的第一光感单元及与所述主屏区对应设置的第二光感单元;所述第一光感单元与所述第二光感单元位于所述显示模组远离显示面的一侧,所述副屏区为具有第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所述主屏区具有第二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率与所述第二透光率不相同;所述方法包括:
[0014]通过所述第一光感单元采集显示模组的副屏区的第一漏光强度,并通过所述第二光感单元采集所述显示模组的主屏区的第二漏光强度;根据所述第一漏光强度、所述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漏光强度及所述第二透光率,调整所述主屏区和/或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漏光强度、所述副屏区的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漏光强度及所述主屏区的第二透光率调整所述主屏区和/或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的步骤,包括:
[0016]根据所述第一漏光强度、所述副屏区的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漏光强度及所述主屏区的第二透光率,确定所述主屏区和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差异;
[0017]根据所述显示亮度差异调整所述主屏区和/或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漏光强度、所述副屏区的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漏光强度及所述主屏区的第二透光率,确定所述主屏区和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差异的步骤,包括:
[0019]计算所述第一漏光强度与所述副屏区的第一透光率的商,作为所述副屏区的第一显示亮度;
[0020]计算所述第二漏光强度与所述主屏区的第二透光率的商,作为所述主屏区的第二显示亮度;
[0021]计算所述第一显示亮度和所述第二显示亮度之间的差异作为所述副屏区和所述主屏区之间的显示亮度差异。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集显示模组的副屏区的第一漏光强度,并采集所述显示模组主屏区的第二漏光强度的步骤,包括:
[0023]在检测到所述副屏区和所述主屏区显示的实时图像相似度在设定范围时,采集显示模组的副屏区的第一漏光强度,并采集所述显示模组主屏区的第二漏光强度。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5]获取待显示图像;
[0026]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中与所述副屏区位置对应的部分的第一待显示亮度及与所述主屏区位置对应的部分的第二待显示亮度;
[0027]在所述第一待显示亮度和所述第二待显示亮度的差异在设定范围内时,确定所述副屏区和所述主屏区的显示的图像相似度在设定范围。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中与所述副屏区位置对应的
部分的第一待显示亮度及与所述主屏区位置对应的部分的第二待显示亮度的步骤,包括:
[0029]确定所述待显示图像中与所述副屏区位置对应的第一图像部分及与所述主屏区位置对应的第二图像部分;
[0030]计算所述第一图像部分的平均亮度作为所述第一待显示亮度,计算所述第二图像部分的平均亮度作为所述第二待显示亮度。
[00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及显示亮度调整方法,通过设置在所述副屏区和所述主屏曲的第一光感单元和第二光感单元获取副屏区及主屏区的漏光强度,并结合所述副屏区的第一透光率和所述主屏区的第二透光率,可以计算获得所述副屏区和所述主屏区正面的显示亮度,从而调整主屏区和/或副屏区的显示亮度以减少主屏区和副屏区之间的亮度差异。如此,通过采集显示模组的漏光,可以实时地对主屏区和副屏区显示亮度差异进行动态调整,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亮度均一性,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屏区和副屏区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主屏区和副屏区,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副屏区对应设置的第一光感单元及与所述主屏区对应设置的第二光感单元;所述第一光感单元与所述第二光感单元位于所述显示模组远离显示面的一侧,所述副屏区为具有第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所述主屏区具有第二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率与所述第二透光率不相同;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亮度调整组件,所述显示亮度调整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感单元采集的所述副屏区的第一漏光强度、所述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光感单元采集的所述主屏区的第二漏光强度、以及所述第二透光率,调整所述主屏区和/或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以减少所述主屏区和所述副屏区之间的亮度差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屏区包括屏幕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二光感单元设置于与所述屏幕指纹识别区域相对应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光感单元设置于与所述屏幕指纹识别区域对应的中框结构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亮度调整组件包括:差异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漏光强度、所述副屏区的第一透光率、所述第二漏光强度及所述主屏区的第二透光率,确定所述主屏区和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差异;差异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亮度差异调整所述主屏区和/或所述副屏区的显示亮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异计算模块用以配置为:计算所述第一漏光强度与所述第一透光率的商,作为所述副屏区的第一显示亮度;计算所述第二漏光强度与所述第二透光率的商,作为所述主屏区的第二显示亮度;计算所述第一显示亮度和所述第二显示亮度之间的差异作为所述副屏区和所述主屏区之间的显示亮度差异。5.一种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主屏区和副屏区,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副屏区对应设置的第一光感单元及与所述主屏区对应设置的第二光感单元;所述第一光感单元与所述第二光感单元位于所述显示模组远离显示面的一侧,所述副屏区为具有第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所述主屏区具有第二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率与所述第二透光率不相同;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光感单元采集显示模组的副屏区的第一漏光强度,并通过所述第二光感单元采集所述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刚高静岩余维杨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