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48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首先采用聚乙烯醇与聚酯粉末双组份材料制备成功能母粒,可极大的增强后续熔融喷丝的均匀性,制备的聚乙烯醇/聚酯双组份纤维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水刺成型,成型过程中聚乙烯醇溶解,在纤维表面蚀刻出凹点,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使成型的纤维过滤网强度增加,抗菌改性过程中,蚀刻凹点处的聚酯高分子具有较高的活性,采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酸、硅烷偶联剂与抗菌剂共混,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硅烷偶联剂在酸性环境下可与聚酯纤维中的分子链在蚀刻凹点处通过分子间力耦合,将抗菌剂固定在纤维表面,增强了抗菌剂的结合力,使抗菌纤维可长时间使用,抗菌性能布衰减。抗菌性能布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在过去的五十年里,环境污染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病源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这些微生物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迅速繁殖,进行疾病传播,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多采用抗菌剂浸泡、喷涂、共混纺丝等技术制备,由于化学纤维表面光滑,存在抗菌剂在化学纤维表面附着力低,易脱落等问题,共混纺丝技术不适合连续化生产工艺。
[0003]中国专利CN109316824A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纺技术的季铵盐壳聚糖/聚乙烯醇抗菌过滤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加入抗菌剂,制备具有抗菌功能的静电纺丝纤维,该方法条件苛刻,生产成本高、产量小,无法大规模连续化进行生产;中国专利CN110694488A 公开了一种抗菌过滤材料及应用,采用接枝方式将季铵盐加入过滤材料中,季铵盐与过滤材料结合强度低,容易脱离。中国专利CN111333350A公开了一种抗菌玻璃纤维机器制备方法、应用,采用述抗菌玻璃纤维为含碱金属的玻璃纤维与含银介质采用化学离子交换制备而成,制得的玻璃纤维具有抗菌功能,可将此纤维加工成抗菌滤网进行空气净化,该方法只能加工玻纤类净化材料,局限性较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具有工艺简单,连续化生产能力强等优点,抗菌剂在纤维表面结合牢度强不易脱落,可保持长效抗菌防病毒的功能。
[000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乙烯醇粉末与聚酯粉末按照比例熔融混合,造粒,制成功能母粒,将制得的功能母粒与聚酯颗粒熔融共混,采用喷丝法制备聚乙烯醇/聚酯纤维;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聚乙烯醇/聚酯纤维铺网,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水刺成型制备纤维过滤材料,同时溶解掉纤维中聚乙烯醇成分,使纤维表面出现蚀刻凹点;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备的纤维过滤材料收卷后连续通过改性液槽,获得改性纤维过滤材料,在改性液作用下进行抗菌防病毒改性,纤维过滤材料在改性液中停留时间为2

4s,出改性液后采用高频红外线照射,所述高频红线波长2.6

0.8μm,所述改性液由抗菌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酸、硅烷偶联剂在水中混合而成,其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

15%、8

16%,3

6%,20

30%;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改性纤维过滤材料通过双辊挤压去除改性液,所述挤压压力为0.3

1Mpa;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改性纤维过滤材料通过水洗槽,洗去表面未附着牢固的改性液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干收卷。
[0006]更进一步的步骤一中聚乙烯醇粉末质量占比10

20%,熔融共混中所述功能母粒质量占比为10

50%,所述喷丝法制备聚乙烯醇/聚酯纤维直径为20

500μm。
[0007]更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铺网厚度为1

10mm,所述水刺成型温度为60

80℃。
[0008]更进一步的步骤三中,改性液温度为50

60℃,所述高频红外线照射时间为3

5s,所述抗菌剂为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或天然抗菌剂的一种。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高频红外线光源距离纤维过滤材料距离为10

30cm,所述无机抗菌剂为纳米银抗菌剂,所述有机抗菌剂为香草醛抗菌剂,所述天然抗菌剂为甲壳素抗菌剂。
[0010]更进一步的步骤四中,双辊材质为不锈钢,辊面温度为40

60℃。
[0011]更进一步的步骤五中水洗温度为10

30℃,改性纤维过滤材料在水中停留时间为3

5s,出水洗槽后进行挤压,烘干温度60

80℃。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首先采用聚乙烯醇与聚酯粉末双组份材料制备成功能母粒,可极大的增强后续熔融喷丝的均匀性,制备的聚乙烯醇/聚酯双组份纤维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水刺成型,成型过程中聚乙烯醇溶解,在纤维表面蚀刻出凹点,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使成型的纤维过滤网强度增加,抗菌改性过程中,蚀刻凹点处的聚酯高分子具有较高的活性,采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酸、硅烷偶联剂与抗菌剂共混,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硅烷偶联剂在酸性环境下可与聚酯纤维中的分子链在蚀刻凹点处通过分子间力耦合,将抗菌剂固定在纤维表面,增强了抗菌剂的结合力,使抗菌纤维可长时间使用,抗菌性能布衰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一制备的聚乙烯醇/聚酯纤维表面电镜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二制备的出现蚀刻点的纤维过滤材料表面电镜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成品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表面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列1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乙烯醇与聚酯粉末按照比例熔融混合,聚乙烯醇粉末质量占比10%,造粒,制成功能母粒,将制得的功能母粒与聚酯颗粒熔融共混,功能母粒质量占比为50%,采用喷丝法制备聚乙烯醇/聚酯纤维,喷丝法制备聚乙烯醇/聚酯纤维直径为20μm。
[0017]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聚乙烯醇/聚酯纤维铺网,铺网厚度为1mm,在60℃温度下进行水刺成型制备纤维过滤材料,同时溶解掉纤维中聚乙烯醇成分,使纤维表面出现蚀刻凹点。
[0018]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备的纤维过滤材料收卷后连续通过改性液槽,获得改性纤维
过滤材料,在改性液作用下进行抗菌防病毒改性,纤维过滤材料在改性液中停留时间为2s,出改性液后采用高频红外线照射,照射时间为3s,高频红线波长2.6μm,高频红外线光源距离纤维过滤材料距离为20cm,改性液由抗菌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酸、硅烷偶联剂在水中混合而成,其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8%,3%,20%;改性液温度为50℃,抗菌剂为纳米银抗菌剂。
[0019]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改性纤维过滤材料通过双辊挤压去除改性液,挤压压力为0.3Mpa;双辊材质为不锈钢,辊面温度为40℃。
[0020]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改性纤维过滤材料通过水洗槽,水洗温度为10℃,在水中停留时间为3s,洗去表面未附着牢固的改性液,出水洗槽后进行挤压,在60℃温度下进行烘干收卷。
[0021]本实施例制备的抗菌防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乙烯醇粉末与聚酯粉末按照比例熔融混合,造粒,制成功能母粒,将制得的功能母粒与聚酯颗粒熔融共混,采用喷丝法制备聚乙烯醇/聚酯纤维;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聚乙烯醇/聚酯纤维铺网,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水刺成型制备纤维过滤材料,同时溶解掉纤维中聚乙烯醇成分,使纤维表面出现蚀刻凹点;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备的纤维过滤材料收卷后连续通过改性液槽,获得改性纤维过滤材料,在改性液作用下进行抗菌防病毒改性,纤维过滤材料在改性液中停留时间为2

4s,出改性液后采用高频红外线照射,所述高频红线波长2.6

0.8μm,所述改性液由抗菌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酸、硅烷偶联剂在水中混合而成,其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

15%、8

16%,3

6%,20

30%;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改性纤维过滤材料通过双辊挤压去除改性液,所述挤压压力为0.3

1Mpa;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改性纤维过滤材料通过水洗槽,洗去表面未附着牢固的改性液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干收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病毒空气净化材料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聚乙烯醇粉末质量占比10

20%,熔融共混中所述功能母粒质量占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兆祥饶媛媛武军伟周群周虹佳花为俊邢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朗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