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41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属于氢气制取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箱体、套筒、第二箱体、撒液结构、控制组件、搅拌组件、传动组件和连通管。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还通过撒液结构上的开口被连通,连通管用于通气,开口用于令第一箱体内的酸性液体能够流入第二箱体内并与第二箱体内的纳米铁反生反应,进而制造氢气。搅拌组件用于对第二箱体内的纳米铁进行搅拌,以使酸性液体进入第二箱体后,能够更好的与第二箱体内的纳米铁接触并发生反应。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开口的开闭,同时,利用传动组件可以令搅拌组件带动撒液结构一起转动,进而使得酸性液体能够与纳米铁混合的更加均匀,加快反应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氢气制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和高密度能量载体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可移动能源。现在的储氢技术如高压气瓶、金属合金储氢、纳米炭材料等均难以在常温、常压下为燃料电池提供足够的氢气。因此寻找储氢密度高、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和制氢方法对于氢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0003]现有的制氢装置在将酸性液体与铁进行混合时,酸性液体总是从同一位置被加入到盛放铁的容器内,这种情况会导致酸性液体与铁混合不均匀,反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基于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包括:
[0007]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上设置有出气口;
[0008]套筒,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且所述套筒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0009]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
[0010]撒液结构,所述撒液结构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且所述撒液结构与所述第一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撒液结构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第一箱体通过所述开口连通;
[0011]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动板、控制杆和控制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控制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撒液结构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沿第一方向滑动时,能够令所述开口被打开;
[0012]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内;
[0013]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杆连接,以使所述控制杆沿其轴线转动,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撒液结构随所述控制杆同步转动;以及
[0014]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箱体连通。
[0015]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0016]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搅拌组件的输出轴连接;
[0017]第二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控制杆传动连接;以及
[0018]皮带,所述皮带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之间。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箱体转动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轮、第一滑动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固定轮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滑动轮与所述输出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轮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轮背离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轮和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令所述第一滑动轮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轮靠近的趋势;
[0021]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固定轮、第二滑动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固定轮与所述第二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轮与所述第二箱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动轮与所述第二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轮与所述第二固定的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滑动轮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轮朝向所述控制杆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滑动轮与所述控制杆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轮和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令所述第二滑动轮具有远离所述第二固定轮的趋势;
[0022]所述皮带的横截面呈梯形,所述皮带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轮和所述第一滑动轮之间,所述皮带的另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二固定轮和所述第二滑动轮之间。
[0023]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轮的直径沿朝向所述第一滑动轮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滑动轮的直径沿朝向所述第一固定轮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固定轮的直径沿朝向所述第二滑动轮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滑动轮的直径沿朝向所述第二固定轮的方向逐渐减小。
[0024]可选地: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朝向所述输出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杆的自由端,且所述第二安装于所述输出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杆上。
[0025]可选地:所述控制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直径,且所述控制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同轴设置,所述控制杆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杆配合的让位槽。
[0026]可选地:所述撒液结构包括底板和周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控制杆垂直设置,所述周板绕所述底板的周向呈环形,所述周板的第一端的外侧与所述第一箱体转动连接,所述周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周板上,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周板滑动连接。
[0027]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和所述滑动板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令所述滑动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趋势。
[0028]可选地: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第一箱体之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箱体偏心设置,所述撒液结构安装于所述连接孔内。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0030]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在使用时,撒液结构能够相对于第二箱体转动,以此改变撒液结构上开口的朝向,从而令酸性液体能够从不同的位置被投入第二箱体内,此外,搅拌组件能够对酸性液体和纳米铁进行搅拌,搅拌组件与能够转动的撒液结构相互配合,令酸性液体与纳米铁混合的更加均,避免酸性液体聚集在已经反应过的纳米铁的位置处,从而保证酸性液体与纳米铁之间的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2]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的示意图;
[0033]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剖视图;
[0034]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剖视图;
[0035]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箱体的示意图;
[0036]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撒液结构的示意图;
[0037]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0038]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传动组件的示意图;
[0039]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传动组件的剖视图;
[0040]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转动结构的示意图;
[0041]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转动结构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上设置有出气口;套筒,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且所述套筒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撒液结构,所述撒液结构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且所述撒液结构与所述第一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撒液结构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第一箱体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动板、控制杆和控制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控制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撒液结构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板沿第一方向滑动时,能够令所述开口被打开;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内;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杆连接,以使所述控制杆沿其轴线转动,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撒液结构随所述控制杆同步转动;以及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箱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搅拌组件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控制杆传动连接;以及皮带,所述皮带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箱体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纳米铁和酸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轮、第一滑动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一滑动轮与所述第一固定轮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滑动轮与所述输出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轮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轮背离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轮和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令所述第一滑动轮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固定轮靠近的趋势;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固定轮、第二滑动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固定轮与所述第二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轮与所述第二箱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张伟贤周恬杨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仑倍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