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农业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0003]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各种作物栽种在农田的地面上,在作物后期的生长管理过程中,农民需要多次进入农田中进行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方面的了解,并依据了解的农田中的信息,对作物后期的施肥喷药等作业过程进行精细化设计,使作物能够正常的生长。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农民在农田中进行作物生长状况的巡视过程中,需要沿着农田步行前进,尤其对于枝叶较为繁茂的农业作物,例如蔬菜等作物,农民在农田中巡视的过程中,易对农田中的部分作物形成踩踏,踩踏的作物因为倒伏后光合作用强度的降低,易造成农业作物的减产,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农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平行砌筑在地面上的水泥墩(2),两组所述水泥墩(2)沿农田(1)的延伸方向不断延伸,各组所述水泥墩(2)位于农田(1)宽度方向的两端;各组所述水泥墩(2)上预埋有若干组水平共面且等间距分布的承重板(3),所述承重板(3)的下端面高于农田(1)的地面;各组所述水泥墩(2)的上端面竖直架设有若干组立杆(4),各组所述立杆(4)位于所述承重板(3)的竖直上方,所述水泥墩(2)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平板(5),所述承重板(3)的水平两端均凸出所述水泥墩(2)两侧的端面,两组所述平板(5)与各组所述承重板(3)的水平端部铰接;所述平板(5)与各组所述立杆(4)竖直端面的上端部之间连接有若干组气缸(6),各组所述气缸(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板(5)及所述立杆(4)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包括缸体(61)及推杆(62),所述缸体(61)与所述立杆(4)铰接,所述推杆(62)与所述平板(5)铰接,所述推杆(62)与所述平板(5)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平板(5)宽度方向的中垂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3)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水泥墩(2)的上端面,所述立杆(4)的下端部一体连接有连接板(41),所述连接板(41)大于所述立杆(4)的下端部,所述连接板(41)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螺栓(42),各组所述螺栓(42)从上向下依次贯穿所述水泥墩(2)的上端面、所述承重板(3)及所述水泥墩(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墩(2)的内部预埋有若干组竖直等间距分布的钢钎(21),各组所述钢钎(21)的下端部插接入地下;所述水泥墩(2)的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5)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限位块(51),所述平板(5)转动至水平设置时,各组所述限位块(51)与所述水泥墩(2)的倾斜端面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立杆(4)的上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各组所述立杆(4)的上端面共同连接有水平延伸的轨道(8),两组所述轨道(8)之间安装有板车(7),所述板车(7)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水箱(71)、电池(72)及喷淋装置(73),所述喷淋装置(73)包括安装在所述承重板(3)下端面上的管道(731)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爱梅,陈洪伟,刘宏权,田春伟,巫映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庆和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