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一体化液冷机箱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一体化液冷机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科技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功率、集成化程度快速提高,各类电子设备及武器装备的机箱(柜)插件,热密度大幅增加,热源更为集中,传统的风冷机箱在很多应用场景不足以满足散热需求,液冷机箱成为趋势。
[0003]目前的液冷机箱有两种主要的型式:侧壁通液的液冷机箱、模块通液的液冷机箱。前者借助外部的载冷液,通过金属侧壁传递,平衡机箱内的空气热负荷;机箱自身简单可靠,没有改善机箱内高热密度的界面传递;后者借助外部的载冷液,内部分配至各插件的冷板。冷板与板卡的直接接触。换而言之,两种类型的机箱均需要通过机箱外提供循环冷却液,依赖外部冷液源,无法独立工作;提供冷液的外部设备体积庞大、系统复杂。只能随整车(机) 转移,机箱相对液冷源无法移动;另外驱动冷液循环的核心部件如泵,维修、保养、拆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系统,置于一机箱内,所述液冷散热系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散热系统,置于一机箱(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包括:插件内箱(20);第一插件结构(30),所述第一插件结构(30)可拆卸的置于所述插件内箱(20)上,所述第一插件结构(30)上具一有液体容腔(31)及与所述液体容腔(31)连通的泵进液口(32)、泵出液口(33)和泵(34);散热装置,置于机箱(10)内的发热部件上,所述散热装置具有散热内容液腔及与所述散热内容液腔连通的散热进液口(41)和散热出液口(42),且所述散热进液口(41)与泵出液口(33)连通,所述散热出液口(42)与泵进液口(3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热交换装置(50),置于所述机箱(10)的侧板上并设于所述散热出液口(42)与泵进液口(32)之间;所述热交换装置(50)具有热交换内容液腔(51)及与所述热交换内容液腔(51)连通的热交换进液口(52)和热交换出液口(53);且所述热交换进液口(52)与所述散热出液口(42)连通、所述热交换出液口(53)与泵进液口(32)连通;以及风扇(60),置于所述热交换装置(50)的内侧,以形成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50)流向机箱(10)外侧的气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定压装置(70),置于机箱(10)内并设于所述散热出液口(42)与泵进液口(32)之间,所述定压装置(70)具有定压内容液腔、测量定压内容液腔内压力情况的定压机构(71)及与所述定压内容液腔连通的定压进液口(72)、定压出液口(73)和定压排气口(74),且所述定压进液口(72)与热交换出液口(53)连通、所述定压出液口(73)与泵进液口(3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装置(70)上还部署有与定压内容液腔连通的加液接口(75)和排液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李铖洋,谢钦,陈明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三和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