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35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包括防异味垃圾袋,所述防异味垃圾袋内腔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力圈,所述防异味垃圾袋的上侧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外壁上侧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作用管,所述作用管内腔的前后两侧连接有松紧线,左右两侧所述作用管的相背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料管内侧壁连接有第二弹力圈,所述防异味垃圾袋外壁的下侧连接有防护底袋,所述防异味垃圾袋内腔的底壁连接有吸收海绵块,所述防异味垃圾袋包括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与第三防护层,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第二弹力圈将进料管撑开便于使用人员将垃圾放置于进料管内部。料管内部。料管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


[0001]本技术属于垃圾袋
,具体为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

技术介绍

[0002]垃圾袋,顾名思义是装垃圾的袋子,小小一个袋子,却给千家万户带来不小的方便,更是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甚至有利于垃圾回收分类,中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
[0003]现有的垃圾袋在生活中使用较多,但适合在轿车内使用的较少,特别是对于适合使用人员使用的较少,需要使用人员撑着垃圾袋的两个把手进行使用,或者撑着垃圾袋的上侧进口进行使用,较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垃圾袋在生活中使用较多,但适合在轿车内使用的较少,特别是对于适合使用人员使用的较少,需要使用人员撑着垃圾袋的两个把手进行使用,或者撑着垃圾袋的上侧进口进行使用,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包括防异味垃圾袋,所述防异味垃圾袋内腔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力圈,所述防异味垃圾袋的上侧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外壁上侧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作用管,所述作用管内腔的前后两侧连接有松紧线,左右两侧所述作用管的相背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料管内侧壁连接有第二弹力圈。
[0006]优选的,所述防异味垃圾袋外壁的下侧连接有防护底袋,所述防异味垃圾袋内腔的底壁连接有吸收海绵块。
[0007]优选的,所述防异味垃圾袋包括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与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位于第二防护层的外侧,所述第三防护层位于第一防护层的内部,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材质为聚乙烯,所述第二防护层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所述第三防护层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底袋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手持线,所述手持线的上侧与松紧线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弹力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护管,所述第二防护管的外壁与进料管内壁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弹力圈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管,所述第一防护管的外壁与防异味垃圾袋的内壁相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两组第一弹力圈对防异味垃圾袋辅助支撑,可以有效防止防异味垃圾袋产生破损,当防异味垃圾袋内部没有垃圾时将两组第一弹力圈相互靠近,使防异味垃圾
袋产生弯曲,便于放置;
[0013]2、通过设置第二弹力圈将进料管撑开便于使用人员将垃圾放置于进料管内部,使用时将进料管的上侧卷在第二弹力圈的外侧,垃圾通过进料管进入第一弹力圈;
[0014]3、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层可以有效防止垃圾内部水分渗漏,增强防异味垃圾袋本体的硬度,通过设置第二防护层,可以有效提高防异味垃圾袋的耐磨性,通过设置第三防护层,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的异味,通过第三防护层自身散发的气味,减少垃圾异味,在进料管上侧闭合后,通过第三防护层与第一防护层散发的气味,可以完全阻挡异味散发。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防异味垃圾袋内腔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作用管俯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防异味垃圾袋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防异味垃圾袋;101、第一防护层;102、第二防护层;103、第三防护层;110、第一弹力圈;111、第一防护管;120、进料管;130、作用管;140、松紧线;150、第二弹力圈;151、第二防护管;160、防护底袋;161、手持线;170、吸收海绵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2与3,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包括防异味垃圾袋100,防异味垃圾袋100内腔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力圈110,防异味垃圾袋100的上侧连接有进料管120,防异味垃圾袋100与进料管12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方形或者柱形进行使用,进料管120外壁上侧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作用管130,作用管130内腔的前后两侧连接有松紧线140,松紧线140的原理和现在带收缩线的垃圾袋远离相同,属于本行业内公知常识,左右两侧作用管130的相背侧均开设有通孔,进料管120内侧壁连接有第二弹力圈150。
[0024]请参阅图1、2、3与4,防异味垃圾袋100外壁的下侧连接有防护底袋160,防异味垃圾袋100内腔的底壁连接有吸收海绵块170,通过设置吸收海绵块170,可以对防异味垃圾袋100内部水分吸收,防止防异味垃圾袋100产生渗漏,防止有气味散发,通过防护底袋160加强防异味垃圾袋100底部的防护,防止防异味垃圾袋100发生损坏,防异味垃圾袋100包括第一防护层101、第二防护层102与第三防护层103,第一防护层101位于第二防护层102的外侧,第三防护层103位于第一防护层101的内部,第一防护层101的材质为聚乙烯,第二防护层102的材质为聚氯乙烯,第三防护层103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层101可以有效防止垃圾内部水分渗漏,增强防异味垃圾袋100本体的硬度,通过设置第二防护层
102,可以有效提高防异味垃圾袋100的耐磨性,通过设置第三防护层103,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的异味,通过第三防护层103自身散发的气味,减少垃圾异味,防护底袋160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手持线161,手持线161的上侧与松紧线140相连接,通过设置手持线161便于工作人员移动本装置,第二弹力圈15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护管151,第二防护管151的外壁与进料管120内壁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二防护管151,防止第二弹力圈150损坏进料管120,同时防止垃圾进入进料管120时,在第二弹力圈150处产生堵塞,第一弹力圈110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防护管111,第一防护管111的外壁与防异味垃圾袋100的内壁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管111,防止第一弹力圈110损坏防异味垃圾袋100。
[0025]工作原理:本新型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使用时将进料管120的上侧卷在第二弹力圈150的外侧,通过设置第二弹力圈150将进料管120撑开便于使用人员将垃圾放置于进料管120内部,垃圾通过进料管120进入第一弹力圈110,当垃圾过多时,通过两组第一弹力圈110对防异味垃圾袋100辅助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异味垃圾袋(100),所述防异味垃圾袋(100)内腔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力圈(110),所述防异味垃圾袋(100)的上侧连接有进料管(120),所述进料管(120)外壁上侧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作用管(130),所述作用管(130)内腔的前后两侧连接有松紧线(140),左右两侧所述作用管(130)的相背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料管(120)内侧壁连接有第二弹力圈(1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异味垃圾袋(100)外壁的下侧连接有防护底袋(160),所述防异味垃圾袋(100)内腔的底壁连接有吸收海绵块(17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防异味垃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异味垃圾袋(100)包括第一防护层(101)、第二防护层(102)与第三防护层(103),所述第一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