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致劲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26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及方法,经粉碎机将石油烃污染土壤粉碎后,采用微生物复合菌剂液喷洒在粉碎土壤表面,再经造粒包裹技术,实现将微生物复合菌剂液包裹在石油烃污染土壤颗粒内,保障石油烃污染土壤与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充分接触,加快处理效率,缩短处理周期,降低处理成本,简化修复治理流程。简化修复治理流程。简化修复治理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尤其是一种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土壤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阻碍了可持续循环型经济发展。石油开采所导致的土壤石油烃污染已经成为了我国土壤污染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得对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
[0003]目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技术主要体现在: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处理时,存在着占地面积较大,处理周期较长,而且难以适应重度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菌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实现土壤性能恢复,且具有处理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青睐,但对于生物修复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菌种的培养和适应性成为了关键的技术难题,导致生物修复处理技术的成本较高。物理化学修复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时间短,不会受到石油烃总含量的影响,但暂存时间较长。
[0004]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大量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处理的改进技术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711498472.4公开了采用活化过硫酸盐先降解石油烃污染土壤,再利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剂进行混合固定处理,达到先化学处理,再物理处理相结合,使得修复后石油烃等有害物质溶出大幅度降低;再例如:专利号为201610078814.6公开了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进行电解降解,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以缩短处理时间。再例如:专利号为201610313314.6公开了臭氧

生物堆技术进行异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技术手段,达到弥补单一生物技术修复处理的不足,实现化学氧化与微生物发酵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目的。再例如:专利号为201711116796.7公开了电动

微生物协同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混合菌剂,采用仙河盐单孢菌、地衣芽孢杆菌及蜡样芽孢杆菌分别发酵混合制备而成,实现有效降解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进而修复土壤的目的。再例如:专利号为201610237372.5公开了利用野生观赏植物婆婆纳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0005]可见,现有技术中关于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处理所采用的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均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与发展,实现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快速、高效、安全环保的修复;但是,对于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的更优异处理技术方案,依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断追求的方向。
[0006]基于此,本研究者立足于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技术问题的考虑,经立项研究:采用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处理,采用红球菌配入其他微生物菌种,实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处理,为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方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及方法,能够充分保障微生物复合菌剂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混合,保障微生物复合菌剂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处理效率,缩短处理周期和降低处理成本,简化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工艺流程。
[0008]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9]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包括上料输送带、上料斗和复合菌剂桶,所述上料输送带顶端与所述上料斗的入口端连通;所述上料斗底端设有粉碎机,所述粉碎机底端水平安放有平铺输送带,所述平铺输送带排出端设有造粒组件,所述造粒组件底部呈镂空状;所述平铺输送带正上方设有喷头,所述喷头和所述复合菌剂桶之间设有连通管连通,且所述连通管上设有泵。
[0010]为了能够及时对造粒过程补充水分和补充微生物菌剂,改善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优选,所述的造粒组件正上方设有滴管,所述滴管与所述复合菌剂桶之间采用连通管连通,且所述连通管上设有丝扣开关。
[0011]为了简化整个装置的造粒设备结构,降低治理装置制造、使用难度,优选,所述的造粒组件包括造粒筒,所述造粒筒底部安装有造粒板,所述造粒板上有若干孔;所述的造粒组件包括造粒筒,所述造粒筒底部安装有造粒板,所述造粒板上有若干孔;所述造粒筒内设有挤压辊,所述挤压辊轴向中心处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穿过所述造粒筒筒壁连接动力源,且所述转轴与所述造粒筒筒壁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转轴另一端与所述造粒筒筒壁之间设有轴承。
[0012]为了便于能够将装置进行移动处理石油烃污染土壤,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机架,且所述机架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所述机架后端的侧壁上一体成型设有把手。
[0013]为了避免粉碎排出泥土产生尘土污染环境,优选,所述机架内设有相对封闭空间,且所述平铺输送带、所述喷头和所述粉碎机均设在所述相对封闭空间内;所述复合菌剂桶设在所述相对封闭空间顶部;所述上料输送带设在所述相对封闭空间前端,且所述造粒组件设在所述相对封闭空间后端。
[0014]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方法,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微生物复合菌剂混合加入到复合菌剂桶内,且向复合菌剂桶内加入液体培养基;
[0016]S2:将石油烃污染土壤经上料输送带输送到上料斗内,再经粉碎机粉碎后,落入到平铺输送带上平铺,且开启泵,向平铺输送带上喷洒复合菌剂液,得到复合菌剂混合土壤;
[0017]S3:将复合菌剂混合土壤经平铺输送带输送到造粒组件中,开启造粒组件,形成粒径为0.5

1cm的颗粒,从造粒组件镂空底部排出,自然放置,即可。
[0018]为了能够提高治理效果,优选,所述的步骤S3,在自然放置时,使得造粒而成的土壤成堆放置,每堆土壤的体积为0.5

1m3。
[0019]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还提供了上述方法所采用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其是以质量比计为红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1:1:1:0.1

5混合而成。
[0020]优选,所述的微生物复合菌剂是以质量比计为红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
菌:铜绿假单胞菌=1:1:1:3混合而成。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0022]①
经粉碎机将石油烃污染土壤粉碎后,采用微生物复合菌剂液喷洒在粉碎土壤表面,再经造粒包裹技术,实现将微生物复合菌剂液包裹在石油烃污染土壤颗粒内,保障石油烃污染土壤与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充分接触,加快处理效率,缩短处理周期,降低处理成本,简化修复治理流程。
[0023]②
采用与工艺相匹配的装置进行处理,能够加快处理效率,保障了能够在石油烃污染土壤地直接采集石油烃污染土壤,送入到装置内,经粉碎

拌合

造粒后直接排出自然处理,简化了修复治理工艺,降低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输送带(2)、上料斗(3)和复合菌剂桶(6),所述上料输送带(2)顶端与所述上料斗(3)的入口端连通;所述上料斗(3)底端设有粉碎机(4),所述粉碎机(4)底端水平安放有平铺输送带(5),所述平铺输送带(5)排出端设有造粒组件,所述造粒组件底部呈镂空状;所述平铺输送带(5)正上方设有喷头(7),所述喷头(7)和所述复合菌剂桶(6)之间设有连通管(9)连通,且所述连通管(9)上设有泵(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组件正上方设有滴管(10),所述滴管(10)与所述复合菌剂桶(6)之间采用连通管(9)连通,且所述连通管(9)上设有丝扣开关(1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组件包括造粒筒(16),所述造粒筒(16)底部安装有造粒板(12),所述造粒板(12)上有若干孔;所述造粒筒(16)内设有挤压辊(13),所述挤压辊(13)轴向中心处设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一端穿过所述造粒筒(16)筒壁连接动力源,且所述转轴(20)与所述造粒筒(16)筒壁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转轴(20)另一端与所述造粒筒(16)筒壁之间设有轴承。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1),且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15);所述机架(1)后端的侧壁上一体成型设有把手(1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内设有相对封闭空间,且所述平铺输送带(5)、所述喷头(7)和所述粉碎机(4)均设在所述相对封闭空间内;所述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致劲
申请(专利权)人:焦致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