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渣浆泵的多重固液分离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08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渣浆泵的多重固液分离破碎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储液室、上流道、上腔室、左外腔室、内腔室、右外腔室、下腔室、以及泵体。流体经储液室进入,在固液分割器、多级弧形刀片、滑动连杆装置、主动切割轮和转动切割轮、“F”型切割刀与一级、二级过滤器的配合下完成颗粒破碎,后经颗粒传送带进行固液分离,并在泵体外壳处设置气膜保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多重固液分离破碎装置充分利用流体对装置的作用力和辅助电机的作用来带动装置的工作,实现了进泵前不同直径颗粒的分离、破碎、传输,而泵进口处的防堵塞和气膜保护装置实现对泵体叶轮的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能耗,极大地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渣浆泵的多重固液分离破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泵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渣浆泵的多重固液分离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渣浆泵在矿山、电力、冶金、煤炭等领域使用广泛。渣浆泵的应用范围中,80%左右都是用于矿山行业。由于矿石初选工况较为恶劣,因此在这一工段,渣浆泵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普遍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渣浆泵的多重固液分离破碎装置,该装置通过流体对旋转对称的叶轮产生扭转力矩带动叶轮转动,通过自身的结构形式并配备辅助电机来实现了进泵前不同直径颗粒的分离、破碎、传输以及泵进口处的防堵塞和气膜保护装置对泵体叶轮的保护。本专利技术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渣浆泵的多重固液分离破碎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储液室、上流道、上腔室、左外腔室、左流道、内腔室、右流道、右外腔室、下腔室、下流道以及泵体,所述储液室下端为上流道,呈倒“Y”型,所述上流道呈中空圆柱状;所述上流道中心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上侧固定有主叶轮,下侧与主齿轮连接,所述主齿轮两侧为从动齿轮且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固液分割器固定连接,所述固液分割器呈螺旋状,两侧分别与外壁面和一级过滤器紧密贴合;
[0006]所述上流道下端为上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有弧形挡板、主动切割轮和转动轴主轴,所述主动切割轮和从动切割轮结构相同,外侧呈多齿状,所述主动切割轮和从动切割轮齿内侧通过主从连接杆连接,所述主动切割轮由电机驱动,呈顺时针转动,所述弧形挡板位于从动切割轮正上方;
[0007]所述上流道末端与左外腔室、右外腔室连接,左外腔室、右外腔室结构相同,外腔室上侧安装一转动轴主轴,所述转动轴主轴由辅助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主轴上端固定连接外腔叶轮,下端固定有一级转动轴、二级转动轴、三级转动轴,各级转动轴之间由齿轮连接,实现差速旋转。所述一级转动轴、二级转动轴、三级转动轴上分别设有一级弧形刀片、二级弧形刀片、三级弧形刀片,所述弧形刀片上安装有菱形翅片。所述左、右外腔室中部安装有“L”型储液板,所述“L”型储液板通过固定伸缩轴固定于外壁面,所述左、右外腔室下端由内齿板和滑动连杆装置构成,所述内齿板固定在流道壁上,所述滑动连杆装置上端通过板槽连接杆与“L”型储液板转动连接,所述板槽连接杆上端与第一固定滑轮连接,下端与第一移动滑轮连接,所述外齿板上端固定有第一移动滑轮,所述第一移动滑轮在V型固定限位槽中控制移动,所述外齿板下端由第二移动滑轮所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滑轮在弧形固定限位
槽中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滑轮与从动连接杆连接,所述从动连接杆下端与第二固定转动滑轮固定连接;
[0008]所述上腔室下侧为左流道、内腔室、右流道,所述上腔室通过收缩弹簧板、二级过滤器分隔,所述左流道、右流道下端与内腔室连通;
[0009]所述内腔室设有三角形挡板、转动切割轮(上)、转动切割轮(下)、“F”型切割刀(左)、“F”型切割刀(右)、切割主动轴,所述三角形挡板固定在内腔室上侧,所述转动切割轮(上)、转动切割轮(下)固定于左、右流道通道口的下侧,所述内腔室下端安装有切割主动轴,所述切割主动轴底端固定安装于拐角挡板处,由电机驱动,可自由转动;所述“F”型切割刀(左)固定于流道壁上,所述“F”型切割刀(右)固定安装于切割主动轴,且两种“F”型切割刀方向相反,交错排列。
[0010]所述下腔室上端固定有拐角挡板,左侧安装有从动叶轮,下端连接颗粒传送带,所述颗粒传送带安装有三级过滤器,所述颗粒传送带右侧向斜下方偏转30
°
,所述颗粒传送带呈顺时针转送,所述三级过滤器存在过滤挡板,所述过滤挡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

[0011]所述下腔室与下流道连接,所述下流道与泵体连接,所述泵体存在泵叶片、泵轴、泵壳、气膜保护装置,所述泵轴由电机驱动,所述泵叶片安装于泵轴上,泵叶片内侧布满小突起,所述泵壳上安装有气膜保护装置,所述气膜保护装置安装有“U”型挡板、伸缩装置、气体通道、高压气体槽,所述“U”型挡板下端为圆弧状,外侧与泵壳内壁面相切,底端与伸缩装置连接,两侧为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与高压气体槽连通,所述伸缩装置底端与泵壳连接固定。
[0012]进一步地,主叶轮、外腔叶轮、从动叶轮均为4个叶片,呈旋转对称设计,且叶片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30
°
,受流体作用产生转动力矩自发转动。
[0013]进一步地,左右两侧的固液分割器与水平方向呈20
°

[0014]进一步地,左外腔室和右外腔室呈中心轴对称,结构完全相同。
[0015]进一步地,一级转动轴、二级转动轴、三级转动轴转动方式通过齿轮连接,呈差速旋转,差速比为1.2:1:0.8。
[0016]进一步地,一级弧形刀片、二级弧形刀片呈下凹型,三级弧形刀片呈上凹形,分两层设置,长度比由上往下为1:1:0.5:1,菱形翅片在弧形刀片上呈正切向分布。
[0017]进一步地,转动切割轮(上)、转动切割轮(下)结构相同,中心固定自由转动,安装有五个叶片,每个叶片两侧各安装三排流线型翅片,所述流线型翅片向切割轮内侧凹陷。
[0018]进一步地,切割主动轴和所述流道壁轴向固定设有三排切割刀,且每排横向固定四个“F”型切割刀(上)、“F”型切割刀(下),切割刀与水平方向的偏转角为30
°
,切割主动轴旋转一周,切割16次,大大增加了破碎效率。
[0019]进一步地,“L”型储液板在颗粒物的重力下,通过所述板槽连接杆带动所述外齿板的开启和闭合。
[0020]进一步地,板槽连接杆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滑轮,所述第一移动滑轮在到达“V”型固定槽的最右端时,内外齿板张合度达到最大,第一移动滑轮在到达V型拐角处时,内外齿板达到最大挤压状态,第一移动滑轮从拐角处向上方移动时,第二移动滑轮控制从动连接杆沿弧形固定限位槽移动,在达到“V”型固定限位槽最顶端时,外齿板与从动连接杆成直线。
[0021]受“V”型固定限位槽的影响,外齿板的转动角度最大为20
°

[0022]受弧形固定限位槽的影响,从动连接杆的转动角度最大为30
°

[0023]外齿板、从动连接杆的直径比是2:1。
[0024]进一步地,主叶轮、主齿轮、主轴、从动齿轮、固液分割器、二级过滤器、外腔叶轮、转动轴主轴、一级弧形刀片、二级弧形刀片、三级弧形刀片、菱形翅片、主从连接杆、转动切割轮(上)、转动切割轮(下)、“F”型切割刀(上)、“F”型切割刀(下)、切割主动轴、从动叶轮、三级过滤器、泵轴、一级过滤器、从动切割轮、一级转动轴、二级转动轴、三级转动轴、主动切割轮、“L”型储液板、第一固定转动滑轮、板槽连接杆、“V”型固定限位槽、第一移动滑轮、外齿板、内齿板、弧形固定限位槽、第二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渣浆泵的多重固液分离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储液室(29)、上流道(2)、上腔室(31)、左外腔室(15)、左流道(16)、内腔室(21)、右流道(40)、右外腔室(42)、下腔室(57)、下流道(59)以及泵体(62),所述储液室(29)下端为上流道(2),呈倒“Y”型,所述上流道(2)呈中空圆柱状;所述上流道(2)中心安装有主轴(4),所述主轴(4)上侧固定有主叶轮(3),下侧与主齿轮(5)连接,所述主齿轮(5)两侧为从动齿轮(6)且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6)与固液分割器(7)固定连接,所述固液分割器(7)呈螺旋状,两侧与外壁面(1)和一级过滤器(30)紧密贴合;所述上流道(2)下端为上腔室(31),所述上腔室(31)内设有弧形挡板(32)、主动切割轮(37)和从动切割轮(34),所述主动切割轮(37)和从动切割轮(34)结构相同,外侧呈多齿状,所述主动切割轮(37)和从动切割轮(34)齿内侧通过主从连接杆(17)连接,所述主动切割轮(37)由电机驱动,呈顺时针转动,所述弧形挡板(32)位于从动切割轮(34)正上方;所述上流道(2)末端与左外腔室(15)、右外腔室(42)连接,左外腔室(15)、右外腔室(42)结构相同,外腔室上侧安装一转动轴主轴(10),所述转动轴主轴(10)由辅助电机(35)驱动,所述转动轴主轴(10)上端固定连接外腔叶轮(9),下端固定有一级转动轴(36)、二级转动轴(38)、三级转动轴(39),各级转动轴之间由齿轮连接,实现差速旋转;所述一级转动轴(36)、二级转动轴(38)、三级转动轴(39)上分别设有一级弧形刀片(11)、二级弧形刀片(12)、三级弧形刀片(13),所述弧形刀片上安装有菱形翅片(14);所述左外腔室(15)、右外腔室(42)中部安装有“L”型储液板(43),所述“L”型储液板(43)通过固定伸缩轴(41)固定于外壁面(1),所述左外腔室(15)、右外腔室(42)下端由内齿板(49)和滑动连杆装置(63)构成,所述内齿板(49)固定在流道壁(54)上,所述滑动连杆装置(63)上端通过板槽连接杆(45)与“L”型储液板(43)转动连接,所述板槽连接杆(45)上端与第一固定转动滑轮(44)连接,下端与第一移动滑轮(47)连接,所述外齿板(48)上端固定有第一移动滑轮(47),所述第一移动滑轮(47)在“V”型固定限位槽(46)中控制移动,所述外齿板(48)下端由第二移动滑轮(51)所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滑轮(51)在弧形固定限位槽(50)中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滑轮(51)与从动连接杆(53)连接,所述从动连接杆(53)下端与第二固定转动滑轮(52)固定连接;所述上腔室(31)下侧为左流道(16)、内腔室(21)、右流道(40),所述上腔室(31)通过收缩弹簧板(33)、二级过滤器(8)分隔,所述左流道(16)、右流道(40)下端与内腔室(21)连通;所述内腔室(21)设有三角形挡板(18)、转动切割轮(上)(19)、转动切割轮(下)(20)、“F”型切割刀(上)(22)、“F”型切割刀(下)(23)、切割主动轴(24),所述三角形挡板(18)固定在内腔室(21)上侧,所述转动切割轮(上)(19)、转动切割轮(下)(20)固定于左、右流道(40)通道口的下侧,所述内腔室(21)下端安装有切割主动轴(24),所述切割主动轴(24)底端固定安装于拐角挡板(55)处,由电机(56)驱动,可自由转动;所述“F”型切割刀(上)(22)固定于流道壁(54)上,所述“F”型切割刀(下)(23)固定安装于切割主动轴(24),且两种“F”型切割刀方向相反,交错排列;所述下腔室(57)上端固定有拐角挡板(55),左侧安装有从动叶轮(25),下端连接颗粒传送带(58),所述颗粒传送带(58)安装有三级过滤器(26),所述颗粒传送带(58)右侧向斜下方偏转30
°
,所述颗粒传送带(58)呈顺时针转送,所述三级过滤器(26)存在过滤挡板,所述过滤挡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

所述下腔室(57)与下流道(59)连接,所述下流道(59)与泵体(62)连接,所述泵体(62)存在泵叶片(61)、泵轴(28)、泵壳(271)、气膜保护装置(27),所述泵轴(28)由电机(56)驱动,所述泵叶片(61)安装于泵轴(28)上,所述泵叶片(61)内侧布满小突起(60),所述泵壳(271)上安装有气膜保护装置(27),所述气膜保护装置(27)安装有“U”型挡板(273)、伸缩装置(272)、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光杰田隆常浩杜佳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