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95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包含非碳类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包含可逆地嵌入和解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以及包含非水有机溶剂、包括LiPF↓[6]的锂盐、由右述通式1表示的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LiB(C↓[2]O↓[4])↓[2]的电解液,其中非水有机溶剂包含有相对其总体积占20体积%或者更低的碳酸亚乙酯。所述电解液具有3.02cP或者更低的粘度。所述化学通式1如上所示,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由氢、卤素、氰基(CN)、硝基(NO↓[2])以及C1~C5的氟烷基构成的组,并且R↓[1]和R↓[2]至少之一选自由卤素、氰基(CN)、硝基(NO↓[2])以及C1~C5的氟烷基构成的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涉及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涉及循环寿命优异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技术介绍
因为已知包括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能够产生高电压,并且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储存特性、以及在低温下的操作性良好,所以锂二次电池被广泛用于便携式个人电子设备。相应地,已继续开发高容量电池而用作电子设备的电源。 为了提供高容量电池,已经开发如Si、Sn和Al等金属材料作为新材料来替代碳类负极活性材料。然而,与包括碳类负极的锂电池相比,包括非碳类负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通常具有改善的容量,但通常体现较差的循环寿命。例如,将这些金属材料用作负极活性材料的高容量电池还未被商业化,这是因为在充电-放电循环期间,Si、Sn、Al等金属容易与锂形成合金并经受体积膨胀和收缩而导致粉化。由此,可能会恶化电池的循环寿命。 因此,已提出将非晶态合金用作负极活性材料以改善循环寿命特性。非晶态Si氧化物合金材料与结晶态合金材料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初始容量保持率,但在反复充电和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可能会急剧降低。 另外,韩国专利公开No.2006-41828中公开了包括诸如4-氟亚乙基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 负极,包含非碳类负极活性材料; 正极,包含可逆地嵌入和解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材料;和 电解液,包含非水有机溶剂、包括LiPF↓[6]的锂盐、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LiB(C↓[2]O↓[4])↓[2],所述非水有机溶剂包含有相对其总体积占20体积%或者更低的碳酸亚乙酯,其中所述电解液具有3.02cP或者更低的粘度, [化学通式1] *** 其中,在上述通式1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由氢、卤素、氰基(CN)、硝基(NO↓[2])以及C1~C5的氟烷基构成的组,并且R↓[1]和R↓[2]至少之一选自由卤素、氰基(CN)、硝基(NO↓[2])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斗庆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