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核反应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
,具体涉及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核反应堆。
技术介绍
[0002]核反应堆停堆之后,堆芯仍会产生大量衰变热。在事故停堆后,现有的泳池式反应堆主要依靠能动的方式排出余热,采用的非能动方式是利用主泵惰转维持一段时间的一回路循环。主泵的惰转飞轮会增加主泵的成本和制造难度,遇到地震可能会失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核反应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用于安装在核反应堆的水池内,包括储液箱、曲管和冷却剂;曲管呈S形,曲管的一端连通储液箱的底部,曲管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冷却剂填充在储液箱和曲管内。
[0006]进一步,曲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竖直管段、第一U形管段、第二U形管段和第二竖直管段,第一竖直管段的一端连通储液箱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在核反应堆的水池内,包括储液箱、曲管和冷却剂;所述曲管呈S形,所述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箱的底部,所述曲管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所述冷却剂填充在所述储液箱和所述曲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竖直管段、第一U形管段、第二U形管段和第二竖直管段,所述第一竖直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箱的底部,所述第一U形管段的管口朝上布置,所述第二U形管段的管口朝下布置,所述第一U形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U形管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U形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U形管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竖直管段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管段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U形管段的U形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能动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民,庄毅,周鑫,牛志新,韩海芬,郭春秋,李杨柳,岳芷延,张金山,郭志家,周寅鹏,程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