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274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对一对柔性石墨卷材的两面同步进行阴极流场和阳极流场的预辊压;对预辊压后的柔性石墨卷材的两面同步进行第二次阴极流场和阳极流场的辊压;对二次辊压后的柔性石墨卷材裁切氧化剂进出口、燃料进出口、冷却液进出口,并裁成双极板形状,得到阴极单板和阳极单板;对阴极单板和阳极单板进行进行树脂浸润和清洗固化;将阴极单板和阳极单板相对设置并粘接,形成燃料电池双极板;对燃料电池双极板进行阴极加强片和阳极加强片的同步贴合,得到成品燃料电池双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可采用自动化操作,质量稳定可控,成品率高;生产的双极板薄且轻,强度高,不易损坏,整体成本较低。本较低。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双极板平行流场设计具有的压降低的特点,但流道中气体的流动和反应情况的微小差别会对电池的整体性能造成扰动,容易出现性能不稳定的情况。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双极板冷却通道狭窄,进出口压降大,并且对每个冷却流道分配不均一,双极板需要提供足够的厚度来满足冷却液流通,这样使得整体双极板组装成电堆后的整体长度以及重量无法降低。当电池输出工作时,冷却液通过冷却流道,由于各冷却流道距离入口远近的关系会造成冷却液分配的不均匀,从而会导致反应产生的热无法均匀地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局部生成的水凝结聚集而堵塞部分流道,从而导致电池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加工的双极板存在厚度大、重量大、易损坏、成本高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阴极单板和阳极单板,所述阴极单板具有阴极反应物流道和阴极冷却液流道,所述阳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阴极单板和阳极单板,所述阴极单板具有阴极反应物流道和阴极冷却液流道,所述阳极单板具有阳极反应物流道和阳极冷却液流道,所述阴极单板和阳极单板上均开有氧化剂进出口、燃料进出口、冷却液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冷却液流道和阳极冷却液流道分别由若干条具有槽峰和槽谷的沟槽等间距排列而成,所述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阴极板和阳极板组合时,阴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和阳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呈两层,且阴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的槽峰与阳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的槽谷相对布置,阴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的槽谷与阳极冷却液流道的槽峰相对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和阳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数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的槽峰和槽谷之间的距离与阳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的槽峰和槽谷之间的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冷却液流道的全部沟槽的首端和尾端均呈平齐状,所述阳极冷却液流道的所有沟槽的首端和尾端也呈平齐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和阳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的深度为0.25

0.3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和阳极冷却液流道的沟槽的宽度为0.35

0.8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阴极加强片和阳极加强片,所述阴极加强片设置在阴极反应物流道外周与所述氧化剂出入口、燃料出入口、冷却液出入口之间的位置,所述阳极加强片设置在阳极反应物流道外周与所述氧化剂出入口、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佳平朱维沈军任致行赵小震
申请(专利权)人:海卓动力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