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62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包括主控单片机MCU和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过流、过压、欠压、短路、过温、过充、电动车充电口防触电等保护电路和EA升压电路及电池SOC电量计算统计电路单元,以及电器充电激活电路及MOS功率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充电器,具体是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的电动车上的电池充电端口的输入端子都是裸露在外面的,上面又有大于人体安全电压的电池电压输出,非常危险。同时,在整个电池的保护中,一般是利用P

MOS管进行充电正极的控制,但是P

MOS管的成本较高,并且在市场上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且P

MOS管的自身大功率高电压的性质不适合小功率的控制输出,使得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充电器成本高,且电动车在充电时由触电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本技术能够利用N

MOS管代替P

MOS管,降低充电器保护的成本,能够防止触电危险的发生,充电口防触电保护、充电器防过充保护和电池正极输出A1的过流保护,电池的过温保护,短路保护,能够防止触电,还能防止电池输出过流,电池过充、短路引起的线路和整车燃烧等危险的发生;从而保护了电池和整车及用车人的安全,避免了因整车在未使用时和停放在公共场所时因线路老化、磨损时发生的短路引起电动车自燃事故,从而也保护了人民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欠压保护电路很好的保护了电池的过放,延长了电池的使用使用寿命。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包括主控单片机MCU和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还包括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和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
[0005]还包括充电器输出激活控制电路,所述充电器输出激活控制电路电连至所述主控单片机MCU和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8脚一路通过电阻R10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另一路通过电容C2接地;16脚一路通过电容C1接地,另一路通过电阻R3连接有二极管D2,二极管D2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芯片U1的3脚连接电阻R7,电阻R7一路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8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8,集电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连接二极管D3,二极管D3通过电阻R25连接MOS管Q9的栅极,MOS管Q9的漏极通过电阻R24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MOS管Q9的源极连接电池电源正极输出端A2。
[0008]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3还连接有电阻R18、电阻R20和稳压二极管Z5,电阻R18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出端A2,电阻R20和稳压二极管Z5并联设置且均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出端A2;所述二极管D3还连接有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三极管Q5的发射极、基极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均连接至二极管D3;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
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9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出端A2。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压电路包括芯片U2,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且该输入端连接有并联的稳压二极管Z2和电容C8,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Z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8以及通过电阻R30接地;芯片U2的第一输出端一路通过电感L1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另一路连接有二极管D7;芯片U2的第二输出端一路通过电阻R27接地,一路通过电阻R32连接至二极管D7;电阻R32一路通过电容C9接地,另一路输出一个升压信号,该升压信号通过二极管D2连接至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器输出激活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8和二极管D10,二极管D10一路通过电阻R47连接至所述主控单片机MCU的6脚,另一路通过电容C16接地;还包括电阻R43,电阻R43连接有并联的电阻R45和电容C14,电阻R45和电容C14并联后接地,电阻R43还连接有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有电阻R38,电阻R38分成四路,第一路连接场效应管Q11的栅极,第二路连接场效应管Q21的栅极,第三路连接电阻R34,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至场效应管Q11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21源极,第四路连接连接稳压二极管Z3,稳压二极管Z3的另一端连接至接场效应管Q11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21源极,其中,电阻R34和稳压二极管Z3并联,场效应管Q11的漏极连接至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场效应管Q21的漏极连接至充电输入端。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门检测电路,所述电门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31,电阻R31一端通过电门锁开关连接至电门锁电源正极,另一端分成三路,第一路通过二极管D9、电阻R14接地,第二路通过稳压二极管Z4接地,第三路通过二极管D11、电阻R52连接至所述主控单片机MCU的P1.1端口,同时,电阻R52还连接电阻R53和电容C18,电阻R53和电容C18均接地。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35,电阻R35一端连接至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另一端连接有并联的电阻R41和电容C10,电阻R41和电容C10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控单片机MCU的7脚。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8,二极管D8正极连接至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负极连接有电阻R312,电阻R312分成五路,第一路通过电容C11接地,第二路通过三极管Q15接地,第三路通过串联的电阻R39和电阻R46接地,且三极管Q15的1脚连接至电阻R39和电阻R46之间,第四路通过电容C12接地,第五路通过电容C15连接至所述主控单片机MCU的1脚,第五路还通过串联的电阻R51和电容R17接地。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5]1、本技术本技术能够在电动车在工作的过程中过流延时切断电池输出从而达到保护电池和整车的目的、电动车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短路时切断输出;本技术会通过相应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本技术无输出,从而达到保护电池的目的;本技术通过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池电量过低时,将禁止电池供电输出;
[0016]2、本技术通过电池充电输入端口与电池链接电路中的开关电路的MOS管的开与关,控制充电输入口,达到没有插上充电器的输出端口时是没有大于人体危险电压输出的,充电器插在电池充电输入端口后,本技术立马检测到有充电器插上,就会打开了电池充电输入端口与电池链接电路中的开关电路中的MOS管开,输出同等电池的电压给充电器,从而也激活了充电器;
[0017]3、本技术还有电池过充保护,当充电器损坏时,给电池充电时电压过高时,本技术会自动关闭充电器和电池的链接电路,从而避免了充电器输出电压过高把电池充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片机MCU和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还包括过流短路保护电路(1)和升压电路(2),所述升压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所述升压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1);还包括充电器输出激活控制电路(3),所述充电器输出激活控制电路(3)电连至所述主控单片机MCU和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短路保护电路(1)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8脚一路通过电阻R10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另一路通过电容C2接地;16脚一路通过电容C1接地,另一路通过电阻R3连接有二极管D2,二极管D2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2)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3脚连接电阻R7,电阻R7一路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8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8,集电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连接二极管D3,二极管D3通过电阻R25连接MOS管Q9的栅极,MOS管Q9的漏极通过电阻R24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MOS管Q9的源极连接电池电源正极输出端A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3还连接有电阻R18、电阻R20和稳压二极管Z5,电阻R18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出端A2,电阻R20和稳压二极管Z5并联设置且均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出端A2;所述二极管D3还连接有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三极管Q5的发射极、基极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均连接至二极管D3;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9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出端A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动车电池供充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2)包括芯片U2,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且该输入端连接有并联的稳压二极管Z2和电容C8,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Z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8以及通过电阻R30接地;芯片U2的第一输出端一路通过电感L1连接至所述电池电源正极输入端A1,另一路连接有二极管D7;芯片U2的第二输出端一路通过电阻R27接地,一路通过电阻R32连接至二极管D7;电阻R32一路通过电容C9接地,另一路输出一个升压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润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吉大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