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08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以及依次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PWM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其他电路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MOS管、续流二极管、储能电感等组成单电源双通道的功率放大电路,只需要单电源供电即可获得双电源功放电路的输出特性,从而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简化电路结构,减少电路的占用空间,大大提高了功放输出的功率密度。大大提高了功放输出的功率密度。大大提高了功放输出的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地方都需要扩声系统。因应使用场合的不同,扩声系统里面的音频功放可分为定阻功放和定压功放(输出电压达到100Vrms),公共扩声场合一般使用定压功放。
[000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能效,都希望提高电子系统的功率密度 (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传统的扩声系统一般会用到模拟功放(AB类、H类等),但模拟功放存在效率低、笨重等缺点,所以很多扩声系统都向效率更高、更轻便的数字功放(D类)方向发展。数字功放亦可称为数字功率放大器,一般采用脉宽调制技术(PWM)实现,为保证音频信号的保真度,通常需要采用较高的开关频率(300kHz或以上)进行调制。
[0004]现在使用的数字功放一般都需要使用正负电源(双电源)供电(参见图3和图4),使用双电源意味着功放的供电系统所占的体积、重量会显著增加。现有的数字功放如果用在公共扩声场合,一般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增加定压传输的音频变压器;2.使用两个功放通道桥接实现;3.单功放通道电源高电压供电(
±ꢀ
150Vdc)。方法1因为使用了音频变压器,体积、重量、成本都会剧增,而效率会显著下降。方法2因为需要两个功放通道实现,除了增加系统的体积、重量外,还增加了电路的复杂度和材料成本。方法3因为是高电压供电,这对功放功率管的性能要求提高了很多,相应的对驱动电路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功放的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能够简化功放电路的结构,提高功放输出的功率密度,同时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以及依次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PWM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信号缓冲电路、PWM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供电;
[0007]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 管;
[0008]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一续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保护地,所述第一MOS 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第一电感器与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与喇叭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喇叭的第二端与电位参考端连接,所述喇叭的第一端与所述电位参考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器;
[0009]所述电位参考端还通过第三电感器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感器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与第二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续流
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保护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保护地;
[0010]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第三续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保护地;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 MOS管的源极与第三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第四电感器与所述电位参考端连接;
[0011]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还通过第五电感器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还与第四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保护地,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保护地;
[0012]所述电源VPP端还分别与第五续流二极管的负极、第二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六电感器连接至所述保护地,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连接至所述保护地。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位参考端的电位为在所述电源VPP端与所述保护地之间交替变换。
[0014]进一步地,所述PWM调制电路的调制频率为大于300kHz。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以及依次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PWM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其他电路供电;本技术通过采用MOS管、续流二极管、储能电感等组成单电源双通道的功率放大电路,只需要单电源供电即可获得双电源功放电路的输出特性,从而通过实施本技术能够有效简化电路结构,减少电路的占用空间,大大提高了功放输出的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广播功放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功率放大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2]请参见图1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以及依次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PWM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信号缓冲电路、PWM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供电;
[0023]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MOS管Q59、第二MOS管Q64、第三MOS管Q60 和第四MOS管Q93;
[0024]所述第一MOS管Q59的漏极与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59的源极与第一续流二极管D6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64的正极连接至保护地PGND,所述第一MOS
管Q59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R353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 D6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59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64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第一电感器L16与第二电感器L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 L19的第一端与喇叭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喇叭的第二端与电位参考端连接,所述喇叭的第一端与所述电位参考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器C146;
[0025]所述电位参考端还通过第三电感器L21与所述第二MOS管Q6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感器L21与所述第二MOS管Q64的漏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9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94的负极与所述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64的源极连接至所述保护地PGND,所述第二MOS管Q64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357连接至所述保护地PGND;
[0026]所述第三MOS管Q60的漏极与所述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60的源极与第三续流二极管D6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广播功放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以及依次相连接的信号缓冲电路、PWM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信号缓冲电路、PWM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供电;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一续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保护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第一电感器与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与喇叭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喇叭的第二端与电位参考端连接,所述喇叭的第一端与所述电位参考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器;所述电位参考端还通过第三电感器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感器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与第二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源VPP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保护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陈科壬黄锦恒东莲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