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晓妍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71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离心脱水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顶部的罩壳,所述罩壳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鼓,所述转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旋输送器,所述机架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旋输送器转动的主电机;通过设置前、中、后三段不同螺距、倾角分布的绞龙叶片,使污泥中的固相沉积物经过第一绞叶段前半段时,水分被挤出,到达后半段时被快速排出,达到快速排出的效果,并使沉渣中的含水量更小,内层的液环向清液出口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被第二绞叶段和第三绞叶段上的精钢滤网过滤,以减少排出的清液中沉渣的含量,达到分离效率提高的效果。离效率提高的效果。离效率提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


[0001]本技术涉及离心脱水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

技术介绍

[0002]卧螺离心机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制药、食品、环保等行业,其工作原理为:转鼓与螺旋以一定差速同向高速旋转,物料由进料管连续引入输料螺旋内筒,加速后进入转鼓,在离心力场作用下,较重的固相物沉积在转鼓壁上形成沉渣层,输料螺旋将沉积的固相物连续不断地推至转鼓锥端,经排渣口排出机外,较轻的液相物则形成内层液环,由转鼓大端溢流口连续溢出转鼓,经排液口排出机外。
[0003]现有的卧螺离心机其螺旋输送器外侧的绞龙叶片是以固定间距、倾角设置,但由于其在转鼓内部转动时,物料的分散程度不一致,靠近锥形部的一端物料粘稠度大,而另一端则大部分是清液,因此以一定的倾角和间距设置的绞龙叶片对锥尖部分物料的输送效率会降低,导致固相输出的一端沉渣中还含有水分,而另一侧清液中含有沉渣,分离不够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顶部的罩壳,所述罩壳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鼓,所述转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旋输送器,所述机架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旋输送器转动的主电机,所述机架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转鼓转动的副电机,所述螺旋输送器的一端设有锥形的脱水段,所述脱水段的端部固定连接进料管,所述螺旋输送器的外侧壁上由锥尖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固定有第一绞叶段、第二绞叶段和第三绞叶段,所述第二绞叶段和第二绞叶段上均固定设置有精钢滤网,所述第一绞叶段和第二绞叶段之间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罩壳对应所述螺旋输送器的两端分别设有清液出口和出渣口,所述转鼓的两端均分别设有第一排料口和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一排料口与所述清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料口与所述出渣口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绞叶段固定设置于所述螺旋输送器的外壁上,并位于所述脱水段处,所述第一绞叶段靠近锥尖一端的螺距小于远离锥尖一端的螺距,且所述第一绞叶段靠近锥尖一端的倾角大于远离锥尖一端的倾角。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绞叶段靠近锥尖一端的螺距是远离锥尖一端螺距的二分之一,且所述第一绞叶段靠近锥尖一端的倾角为35
°
~45
°
,远离锥尖一端的倾角为25
°
~35
°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绞叶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三绞叶段的螺距。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绞叶段的螺距是所述第三绞叶段螺距的1.5~3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绞叶段的内缘部分设置有所述精钢滤网,所述第二绞叶段的外缘部分设置有所述精钢滤网。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机的输出端一侧设有第一传动箱,所述第一传动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主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箱驱动所述螺旋输送器转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副电机的输出端一侧设有第二传动箱,所述第二传动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副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箱驱动所述转鼓转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通过设置前、中、后三段不同螺距、倾角分布的绞龙叶片,使污泥中的固相沉积物经过第一绞叶段前半段时,水分被挤出,到达后半段时被快速排出,达到快速排出的效果,并使沉渣中的含水量更小,内层的液环向清液出口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被第二绞叶段和第三绞叶段上的精钢滤网过滤,以减少排出的清液中沉渣的含量,达到分离效率提高的效果。
[0014]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0015]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0016]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的俯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中罩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中螺旋输送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中第二绞叶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中第三绞叶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架;2、罩壳;21、清液出口;22、出渣口;3、主电机;31、第一传动箱;4、副电机;41、第二传动箱;5、进料管;6、转鼓;7、螺旋输送器;701、进料口;71、脱水段;72、第一绞叶段;73、第二绞叶段;74、第三绞叶段;75、精钢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24]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
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0025]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主要应用在污水处理中,尤其是针对污泥水的处理,提高固液分离效率,该装置主要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安装在机架1顶部的罩壳2,罩壳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鼓6,转鼓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旋输送器7,机架1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旋输送器7转动的主电机3,机架1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转鼓6转动的副电机4,螺旋输送器7的一端设有锥形的脱水段71,脱水段71的端部固定连接进料管5,螺旋输送器7的外侧壁上由锥尖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固定有第一绞叶段72、第二绞叶段73和第三绞叶段74,第二绞叶段73和第二绞叶段73上均固定设置有精钢滤网75,第一绞叶段72和第二绞叶段73之间开设有进料口701,罩壳2对应螺旋输送器7的两端分别设有清液出口21和出渣口22,转鼓6的两端均分别设有第一排料口和第二排料口,第一排料口与清液出口21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顶部的罩壳(2),所述罩壳(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鼓(6),所述转鼓(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旋输送器(7),所述机架(1)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旋输送器(7)转动的主电机(3),所述机架(1)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转鼓(6)转动的副电机(4),所述螺旋输送器(7)的一端设有锥形的脱水段(71),所述脱水段(71)的端部固定连接进料管(5),所述螺旋输送器(7)的外侧壁上由锥尖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固定有第一绞叶段(72)、第二绞叶段(73)和第三绞叶段(74),所述第二绞叶段(73)和第二绞叶段(73)上均固定设置有精钢滤网(75),所述第一绞叶段(72)和第二绞叶段(73)之间开设有进料口(701),所述罩壳(2)对应所述螺旋输送器(7)的两端分别设有清液出口(21)和出渣口(22),所述转鼓(6)的两端均分别设有第一排料口和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一排料口与所述清液出口(21)连通,所述第二排料口与所述出渣口(2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环保工程用离心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叶段(72)固定设置于所述螺旋输送器(7)的外壁上,并位于所述脱水段(71)处,所述第一绞叶段(72)靠近锥尖一端的螺距小于远离锥尖一端的螺距,且所述第一绞叶段(72)靠近锥尖一端的倾角大于远离锥尖一端的倾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环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妍刘翠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