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保护电路及后备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686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保护电路及后备电源。该隔离保护电路包括:电源模块、信号接收端口、信号发送端口、接收隔离模块、发送隔离模块和收发器控制模块;接收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信号接收端口连接,接收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发送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发送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信号发送端口连接,收发器控制模块分别与发送隔离模块和接收隔离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与接收隔离模块和发送隔离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隔离保护电路能够提高信号在硬件电路高速切换的传输速度,降低信息在高速度传输转化过程中的数据丢失率,保证信息传输质量。保证信息传输质量。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保护电路及后备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隔离保护电路及后备电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源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电池的安全防护同样变得非常重要,锂电池作为电子设备重要的动力源泉,需要通过通讯技术实时监控它的工作状况信息。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支持通讯的后备电源终端产品没有对电源的通讯部分做隔离保护,少数产品只采用了简单的电阻式隔离或一级通讯隔离等措施,由于后备电源的工作环境复杂多样,这些隔离方式无法满足信息的传输质量和信息传输过程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保护电路及后备电源,能够改善相关技术中电源通讯的隔离电路的信息传输质量差,传输过程可靠性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保护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源模块、信号接收端口、信号发送端口、接收隔离模块、发送隔离模块和收发器控制模块;
[0006]所述接收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送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送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发送端口连接,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发送隔离模块和所述接收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接收隔离模块和所述发送隔离模块连接;
[0007]所述信号接收端口用于接收第一接收信号至所述接收隔离模块;
[0008]所述接收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输出第三接收信号至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
[0009]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用于提供第一发送信号至所述发送隔离模块;
[0010]所述发送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输出第三发送信号至所述信号发送端口。
[0011]可选的,所述接收隔离模块包括:第一接收隔离单元和第二接收隔离单元;
[0012]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0013]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用于接收和隔离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结合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第二接收信号至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
[0014]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用于接收和隔离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接收
信号,结合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第三接收信号至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及电阻R11,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包括第一光耦合器及电阻R02;
[0016]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1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
[0017]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电阻R02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通过所述电阻R11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发送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发送隔离单元和第二发送隔离单元;
[0020]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发送隔离单元与所述第二发送隔离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发送隔离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及所述信号发送端口连接;
[0021]所述第一发送隔离单元用于接收和隔离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结合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第二发送信号至所述第二发送隔离单元;
[0022]所述第二发送隔离单元用于接收和隔离所述第二发送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结合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第三发送信号至所述信号发送端口。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隔离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及电阻R13,所述第二发送隔离单元为第二光耦合器;
[0024]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3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
[0025]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发送端口连接。
[0026]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三电源单元和第四电源单元,所述第三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27]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辅助电容CY1,所述电源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辅助电容CY1接地。
[0028]可选的,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包括:
[0029]收发器处理芯片、保护电阻R1、保护电容C1、保护电容C2、第一稳压单元、第二稳压单元、共轭电感、第一信号交互端口、第二信号交互端口、负载电阻R3和负载电阻R8;
[0030]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第一接收端与所述接收隔离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发送隔离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电源端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公共端引脚接地,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电源端引脚和公共端引脚之间连接有保护电容C2;
[0031]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接地端引脚通过保护电阻R1与地连接;
[0032]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第一信号引脚与所述第一稳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单元包括串联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0033]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第二信号引脚与所述第二稳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单元包括串联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0034]所述共轭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第二信号引脚,所述共轭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收发器处理芯片的第一信号引脚,所述共轭电感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交互端口连接至所述负载电阻R3,所述共轭电感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交互端口连接至所述负载电阻R8;所述负载电阻R3和所述负载电阻R8均通过保护电容C1与地连接。
[003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备电源,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隔离保护电路。
[0036]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保护电路,包括:电源模块、信号接收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源模块、信号接收端口、信号发送端口、接收隔离模块、发送隔离模块和收发器控制模块;所述接收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口连接,所述接收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送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送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发送端口连接,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发送隔离模块和所述接收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接收隔离模块和所述发送隔离模块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口用于接收第一接收信号至所述接收隔离模块;所述接收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输出第三接收信号至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用于提供第一发送信号至所述发送隔离模块;所述发送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发送信号输出第三发送信号至所述信号发送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隔离模块包括:第一接收隔离单元和第二接收隔离单元;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用于接收和隔离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结合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第二接收信号至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用于接收和隔离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结合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第三接收信号至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隔离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及电阻R11,所述第二接收隔离单元包括第一光耦合器及电阻R02;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口,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1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电阻R02与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通过所述电阻R11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发送隔离单元和第二发送隔离单元;所述收发器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发送隔离单元与所述第二发送隔离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发送隔离单元还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及所述信号发送端口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相柱何微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