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57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1,包括本体部10、连接到本体部10的支撑部20,和配置在本体部10的背面R的弹性片材30。本体部10包含上侧区域11和下侧区域12。支撑部20连接到上侧区域11。弹性片材30包含配置在下侧区域12的部分。弹性片材30的上边缘以从上侧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材30的上边缘以从上侧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材30的上边缘以从上侧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感冒等的感染症而佩戴口罩。例如,在日本 专利技术专利第5921945号公报中,公开了用于应对流感等而佩戴的口罩。
[0003]为了应对感染症,要求尽可能地佩戴口罩。因此,要求在饮食时也佩戴口罩。然而,在 佩戴上述的公报记载的这种口罩的状态下,难以进行饮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在保持佩戴的状态下进食的口罩。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口罩,包括本体部、连接到本体部的支撑部,和配置在本体部的背面的弹性片 材。本体部包含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支撑部连接到上侧区域。弹性片材包含配置在下侧区 域的部分。弹性片材的上边缘以从上侧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弯曲。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口罩,容易在保持佩戴的状态下进食。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结合附图理解的本专利技术的以下详 细描述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的主视图。
[0009]图2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的后视图。
[0010]图3是沿图2的
Ⅲ‑Ⅲ
线的放大剖视图。
[0011]图4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状态的结构的主视侧立体图。
[0012]图5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状态的结构的后视侧立体图。
[0013]图6是概略地表示佩戴实施方式的口罩时口被口罩覆盖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4]图7是概略地表示佩戴实施方式的口罩时口从口罩露出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赋予相同的符号,将不再进行重复的说明。
[0016]参照图1~图5,对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进行说明。
[0017]参照图1~图3,对实施方式的口罩1在没有被佩戴的状态下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概 略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从主视侧表示口罩1未展开的状态的结构。 图2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的后视图。图2从后视侧表示口罩1未展开的状 态的结构。图3是沿图2的
Ⅲ‑Ⅲ
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表示口罩1未展开的状态的结构。
[0018]参照图1以及图2,实施方式的口罩1在没有被佩戴的状态下具有平面的形状。实施
方式 的口罩1包括本体部10、支撑部20、弹性片材30和形状保持部件40。以下,以口罩1被佩 戴的状态为基准规定上下方向(重力方向)X。上下方向X和宽度方向Y正交。上下方向X是 口罩1的短边方向。另外,宽度方向Y是口罩1的长边方向。
[0019]本体部10构成为在口罩1被佩戴的状态下能够覆盖脸部的鼻孔以及口。另外,本体部10 构成为在口罩1被佩戴的状态下能够使口露出。本体部10构成为能够捕捉飞沫等。本体部 10的材料为无纺布等。本体部10具有正面(表面)F以及背面(内面)R。正面F是配置在 和脸部相反的一侧的面。背面R是配置在脸部的一侧的面。
[0020]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0包含相互层叠的多层。多层包含构成正面F的外层,和构成 背面R的内层,和被夹在外层和内层的中间层。外层和内层和中间层在熔接部W被熔接。中 间层是过滤件。此外,中间层可以包含多枚过滤件。另外,本体部10并不限于多层,也可以 通过单层构成。
[0021]本体部10包含上侧区域11和下侧区域12。上侧区域11是本体部10在上下方向X的上 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区域11包含多个折叠部13。多个折叠部13构成为能够以 本体部10在上下方向X伸缩的方式进行折叠。多个折叠部13横跨本体部10在宽度方向Y的 两端而沿宽度方向Y延伸。上侧区域11构成为在多个折叠部13被折叠的状态下为大致长方 形状。在多个折叠部13被折叠的状态下,上侧区域11在上下方向X的最大尺寸D1例如为 30mm以上且50mm以下。
[0022]下侧区域12是本体部10在上下方向X的下侧的区域。下侧区域12和上侧区域11连接。 下侧区域12配置在上侧区域11的下方。下侧区域12具有朝下方凸出的凸形状。下侧区域 12的下边缘以从上侧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弯曲。下侧区域12的下边缘构成为圆弧状。下侧区 域12在上下方向X的最大尺寸D2例如为40mm以上且60mm以下。
[0023]口罩1构成为在口罩1被佩戴的状态下,下侧区域12被拉下时,能够覆盖脸部的鼻孔以 及口。另外,口罩1构成为在口罩1被佩戴的状态下,下侧区域12被揭开时,能够使口露出。
[0024]支撑部20构成为在口罩1被佩戴的状态下可被支撑到耳朵等。此外,支撑部20被支撑 之处并不限于耳朵,也可以是头部等。支撑部20和本体部10连接。支撑部20连接到上侧区 域11。
[0025]支撑部20包含一对挂耳部21。一对挂耳部21构成为绳状。一对挂耳部21的各自的各端 部,分别被熔接到上侧区域11在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一对挂耳部21的各自的各端部在上 下方向X之间的中心距离例如为25mm以上且35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挂耳部21构 成为可自由伸缩。一对挂耳部21的材料例如为聚酯、聚氨酯等。
[0026]弹性片材30构成为在口罩1被佩戴的状态下能够弹性变形。弹性片材30构成为能够沿 本体部10弹性变形。弹性片材30具有比本体部10高的弯曲刚性。
[0027]弹性片材30配置在本体部10的背面R。弹性片材30沿本体部10的背面R进行设置。在 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材30通过线S缝制到本体部10的背面。具体地,弹性片材30沿着弹 性片材30的上边缘以及下边缘,通过线S缝制到本体部10的背面R。
[0028]弹性片材30包含配置在下侧区域12的部分。弹性片材30的大部分配置在下侧区域12。 弹性片材30的远端部之外配置在下侧区域12。弹性片材30的远端部配置在上侧区域11。弹 性片材30配置在位于多个折叠部13中的最下侧的折叠部13的下方。
[0029]弹性片材30配置为在口罩1被佩戴的状态下,下侧区域12被拉下时和口重合。弹性片 材30构成为在弹性片材30的厚度方向不透气。在弹性片材30中,没有设置贯通弹性片材 30的厚度方向的贯通孔。
[0030]弹性片材30的上边缘以从上侧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弹性片材30的上边缘构成为圆 弧状。弹性片材30的上端的从上侧朝下侧最突出之处,配置在本体部10的宽度方向Y的中 间。换言之,弹性片材30的上端的从上侧朝下侧最突出之处,配置为在口罩1被佩戴的状态 下,下侧区域12被揭开时和脸部在宽度方向Y的中间重合。
[0031]弹性片材30的下边缘以从上侧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弹性片材30的下端构成为圆弧 状。弹性片材30的下端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比弹性片材30的上端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小。弹性 片材30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支撑部,连接到所述本体部;和弹性片材,配置在所述本体部的背面;所述本体部包含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所述支撑部连接到所述上侧区域;所述弹性片材包含配置在所述下侧区域的部分;所述弹性片材的上边缘以从上侧朝下侧突出的方式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龟岛恒德周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浪坦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