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51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涉及一种包括:主体,形成有可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路以及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的开口,在一侧形成有通过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而可供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并在另一侧形成有通过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而可供冷却水排出的排出口;以及,热电元件,通过将第一面一侧结合到所述主体中形成有开口的部分而使得所述第一面被暴露在冷却水流路上;在对所述流入口与排出口进行连接的冷却水流路中,有在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的水力直径相对较小的部分存在,从而可以利用流动的冷却水对热电元件的第一面进行均匀冷却并借此提升冷却效率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并借此提升冷却效率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并借此提升冷却效率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将热电元件结合到可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块而使得热电元件的一侧面与冷却水直接接触并得到冷却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来讲,在炎热的夏季使用的电风扇可以通过送风给使用者带去凉爽感,但是因为送风空气的温度本身无法保持低于大气温度的状态,因此会导致使用上的不便。
[0003]为此,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利用制冷剂的冷凝以及蒸发供应温度低于大气温度的冷气的空调,但是会因为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冷凝器的噪音过大而导致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的问题,而且还会因为其复杂的结构以及过大的体积而导致难以进行移动以及安装的问题。
[0004]此外,因为制冷剂的种类通常使用专用气体而不是使用者可以轻易购买到的如水等流体,因此不仅会导致维护管理方面的不便,还会因为制冷剂而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开发出了如韩国注册专利第20

0204571号“利用热电元件的冷热两用空调”等利用热电元件的简单结构的制冷装置,但是会因为配置在用于对热电元件的发热面进行冷却的冷却水与热电元件的发热面之间的结构体的热阻而导致难以将在热电元件的发热面产生的热量有效地传递到冷却水的问题。
[0006]即,因为热电元件的发热面并不会与冷却水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水冷夹套实现热传递,因此根据水冷夹套的热传导率,会呈现出热阻的较大差异并进一步造成发生损失的问题。
[0007]因此,无法利用冷却水有效地对在热电元件的发热面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从而导致无法将冷却效率极大化的问题。
[0008]此外,在热电元件的数量以及冷却效率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导致冷却效率逐渐下降的问题,而且热电元件中处于冷却状态的吸热面在断开电源之后也会因为与大气的温度差异而导致过度生成冷凝水的问题。
[0009]此外,在利用热电元件的冷却面与加热面之间的温度差异进行发电的热电元件发电装置中,同样会因为难以有效地对热电元件的冷却面进行冷却而导致难以提升发电装置的效率的问题。
[0010]专利内容
[001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以热电元件的一侧面与冷却水直接接触并进行冷却的方式构成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中,可以通过对热电元件的一侧面进行均匀冷却而提升冷却效率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
[0012]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包括:主体,形成有可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路以及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的开口,在一侧形成有通过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而可供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并在另一侧形成有通过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而可供冷却水排出的排出口;以及,热电元件,通过将第一面一侧结合到所述主体中形成
有开口的部分而使得所述第一面被暴露在冷却水流路上;在对所述流入口与排出口进行连接的冷却水流路中,有在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的水力直径相对较小的部分存在。
[0013]此外,在所述流入口与排出口之间的冷却水流路中,可以在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配备有瓶颈结构。
[0014]此外,在所述瓶颈结构中,可以形成有从所述热电元件的第一面或与所述热电元件的第一面相向的主体的一侧面凸出的凸出部。
[0015]此外,所述凸出部可以以与对流入口以及排出口进行直线连接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冷却水流路的宽度方向侧面相距一定间隔的方式形成。
[0016]此外,所述凸出部中与热电元件相向的面可以以平面形成。
[0017]此外在,所述流入口与排出口之间的冷却水流路中,可以在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配备导向叶片。
[0018]此外,所述导向叶片可以是在流入口周边以及排出口周边中的某一个以上形成。
[0019]此外,所述导向叶片可以并列配置多个。
[0020]此外,所述主体的冷却水流路在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高度方向上的厚度,所述流入口以及排出口可以以在高度方向上与冷却水流路连通的方式形成。
[0021]此外,可以沿着所述主体的开口周围凹入形成安置部,从而使得所述热电元件被插入结合到安置部。
[0022]此外,还可以包括:密封部件,通过介于所述主体与热电元件之间而防止冷却水发生泄漏。
[0023]本专利技术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可以利用流动的冷却水对热电元件的第一面进行均匀冷却并借此提升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以及图2是对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进行图示的组装斜视图以及分解斜视图。
[0025]图3以及图4是对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进行图示的正面截面图以及侧面截面图。
[0026]图5是对在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中从下侧观察形成有凸出部的主体的冷却水流路时的形态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0027]图6是对在现有的冷却水流路中没有配备凸出部的形态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中对冷却水的温度进行分析的试验结果进行图示的图片。
[0028]图7是对在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中对冷却水的温度进行分析的试验结果进行图示的图片。
[0029]图8是对在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中从下侧观察形成有导向叶片的主体的冷却水流路时的形态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0030]图9是对在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中没有形成凸出部而只形成有导向叶片的形态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0031]图10以及图11是对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中的凸出部的其他实施例进行图示的下侧平面图以及正面截面图。
[0032]【符号说明】
[0033]100:主体
[0034]110:冷却水流路
[0035]120:开口
[0036]130:安置部
[0037]140:流入口
[0038]150:排出口
[0039]160:凸出部
[0040]170:导向叶片
[0041]200:热电元件
[0042]210:发热面
[0043]220:吸热面
[0044]300:密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5]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6]图1至图4是对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进行图示的组装斜视图、分解斜视图、正面截面图以及侧面截面图,图5是对在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中从下侧观察形成有凸出部的主体的冷却水流路时的形态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0047]如图所示,适用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大体上包括主体100以及热电元件200,还可以包括介于主体100与热电元件200之间的密封部件300。
[0048]主体100的外形可以以大致立方体的形态形成,并以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形成有可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路以及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的开口,在一侧形成有通过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而可供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并在另一侧形成有通过与所述冷却水流路连通而可供冷却水排出的排出口;以及,热电元件,通过将第一面一侧结合到所述主体中形成有开口的部分而使得所述第一面被暴露在冷却水流路上;在对所述流入口与排出口进行连接的冷却水流路中,有在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的水力直径相对较小的部分存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入口与排出口之间的冷却水流路中,在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配备有瓶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颈结构中,形成有从所述热电元件的第一面或与所述热电元件的第一面相向的主体的一侧面凸出的凸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元件热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以与对流入口与排出口进行直线连接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冷却水流路的宽度方向侧面相距一定间隔的方式形成。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智和曹恩勋张俊澈朴商镇李秀珍
申请(专利权)人:成河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