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142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其包括校准主体和防护体;校准主体包括外壳、气体流量校准单元、蠕动泵流量校准单元和压力校准单元;防护体包括透明保护套、设置在透明保护套上的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设置在保护套上的操作孔、连接在操作孔上的防护手套和设置在保护套内的紫外光灭菌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其可实现对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的计量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校准,其可实现对微生物采样器的计量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校准,其还可实现在有菌空间内进行无害校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透明保护套可折叠,使得整个装置体积较小,便于单人携带到检测场所进行相关检测操作。人携带到检测场所进行相关检测操作。人携带到检测场所进行相关检测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校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的校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细菌过滤效率(BFE)是口罩防护细菌病毒的一个最重要的参考标准。目前常用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检测仪来对口罩细菌过滤效率进行性能测试。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附录B和ASTM F2101

07等规定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检测仪需要满足以下计量性能:检测仪中的安德森采样器的管路流量为28.3L/min;真空泵流量为57L/min;蠕动泵流量0.01mL/min;气泵/压力泵至少103kPa;压力表(精确至35kPa
±
1kPa);计时器精度优于0.1s。此外根据国内相关生产厂家(青岛众瑞、广州标际、上海品魁、山东初创、上海泛标等)提供的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检测仪相关技术说明,还提出了喷雾流量的要求(8~12)L/min、蠕动泵流量范围可调节(0.006~3)mL/min、安德森采样器管路流量计前压力(

20~0)kPa、喷雾流量计前压力(0~300)kPa,气雾室负压(

90~

120)Pa,柜体负压(

50~

200)Pa。并且上述计量性能的准确性很关键的影响最后的阳性质控平均值和试验样品计数之和,即最终影响细菌过滤效率(BFE)值。由此可见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检测仪计量性能的准确性关系到细菌过滤效率(BFE)的值是否准确,关系到口罩是否真实的满足过滤细菌病毒的要求、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然而目前国内外没有成套的校准设备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研发一款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检测仪校准装置来实现对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检测仪相关计量性能的校准是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以解决对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相关计量性能进行校准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包括校准主体和防护体;
[0005]所述校准主体包括外壳、气体流量校准单元、蠕动泵流量校准单元和压力校准单元;
[0006]所述气体流量校准单元包括位于外壳中的流量计、与流量计进口连接的第一管道、与流量计出口连接的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管道连接的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设置在外壳外;
[0007]所述蠕动泵流量校准单元包括电子天平、设置在电子天平上的容器、第三管道、连接在第三管道进口端的第四电磁阀和支撑第三管道及第四电磁阀的支架,第三管道的出口设置在容器中;
[0008]所述压力校准单元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压力发生器与气体测压仪、设置在压力发生器进口端的第五电磁阀、设置在压力发生器出口端的第六电磁阀、连接第六电磁阀和气体测压仪的第四管道、与第五电磁阀的进口连接的第五管道、一端与第四管道连接另一端
与第五管道连接的第六管道和设置在第六管道上的第七电磁阀,所述压力校准单元还包括分别与第五管道连接的第八电磁阀、第九电磁阀和第十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设置在壳体内,第八电磁阀、第九电磁阀和第十电磁阀设置在壳体外;
[0009]所述防护体包括透明保护套、设置在透明保护套上的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设置在保护套上的操作孔、连接在操作孔上的防护手套和设置在保护套内的紫外光灭菌灯。
[0010]进一步,所述透明保护套包括柔性透明套体和支撑柔性透明套体的折叠式支撑架。
[0011]进一步,所述校准单元还包括用于显示流量计、电子天平和气体压力检测仪检测结果的显示屏。
[0012]进一步,所述的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还包括与第一管道连接的备用电磁阀和与第二管道连接的备用电磁阀。
[0013]进一步,所述流量计为罗茨流量计。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其可实现对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的计量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校准,其可实现对微生物采样器的计量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校准,其还可实现在有菌空间内进行无害校准。
[0016]2、本技术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其透明保护套可折叠,使得整个装置体积较小,便于单人携带到检测场所进行相关检测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折叠式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本实施例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包括校准主体和防护体。
[0021]所述校准主体包括外壳1、气体流量校准单元、蠕动泵流量校准单元和压力校准单元。
[0022]所述气体流量校准单元包括位于外壳中的流量计2、与流量计进口连接的第一管道3、与流量计出口连接的第二管道4、与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一电磁阀5、与第二管道连接的第二电磁阀6和第三电磁阀7,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设置在外壳外。本实施例中流量计采用罗茨流量计。
[0023]所述蠕动泵流量校准单元包括电子天平8、设置在电子天平上的容器9、第三管道10、连接在第三管道进口端的第四电磁阀11和支撑第三管道及第四电磁阀的支架12,第三管道的出口设置在容器中。在具体实施中,支架和电子天平建议可设置在外壳1顶部,以方便校准。
[0024]所述压力校准单元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压力发生器13与气体测压仪14、设置在压力发生器进口端的第五电磁阀15、设置在压力发生器出口端的第六电磁阀16、连接第六电磁阀和气体测压仪的第四管道17、与第五电磁阀的进口连接的第五管道18、一端与第四管
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管道连接的第六管道19和设置在第六管道上的第七电磁阀20,所述压力校准单元还包括分别与第五管道连接的第八电磁阀21、第九电磁阀22和第十电磁阀23,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设置在壳体内,第八电磁阀、第九电磁阀和第十电磁阀设置在壳体外。
[0025]所述防护体包括透明保护套24、设置在透明保护套上的进气阀门25和出气阀门26、设置在保护套上的操作孔27、连接在操作孔上的防护手套28和设置在保护套内的紫外光灭菌灯29。在具体实施中,进气阀门、出气阀门和操作孔的数量及位置可根据需要调整。
[0026]本实施例中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的具体工作流程是:
[0027]1)当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的安德森采样管路工作时,将安德森采样管路A、B通道的进气口分别和第二电磁阀6及第三电磁阀7连接,打开第一电磁阀5,开启罗茨流量计即可开始校准。此时气体流动方向为无菌的环境空气

第一电磁阀5

罗茨流量计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准主体和防护体;所述校准主体包括外壳、气体流量校准单元、蠕动泵流量校准单元和压力校准单元;所述气体流量校准单元包括位于外壳中的流量计、与流量计进口连接的第一管道、与流量计出口连接的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管道连接的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设置在外壳外;所述蠕动泵流量校准单元包括电子天平、设置在电子天平上的容器、第三管道、连接在第三管道进口端的第四电磁阀和支撑第三管道及第四电磁阀的支架,第三管道的出口设置在容器中;所述压力校准单元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压力发生器与气体测压仪、设置在压力发生器进口端的第五电磁阀、设置在压力发生器出口端的第六电磁阀、连接第六电磁阀和气体测压仪的第四管道、与第五电磁阀的进口连接的第五管道、一端与第四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管道连接的第六管道和设置在第六管道上的第七电磁阀,所述压力校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王智宇陈风华黄鑫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