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38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1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池组。电池组包括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以及至少两个电池,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电池的极柱相连,第一汇流排的另一端设有凹槽结构,第二汇流排的另一端插入凹槽结构内并与凹槽结构相连。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组中,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相连的端部采用凹槽结构设置,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通过插入第一汇流排连接端的凹槽结构内实现两者的配合,凹槽结构能够对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的装配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能够对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起到限位的作用,并有利于保持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之间的配合间隙,方便两个汇流排之间实现连接,提高二者的连接效率。提高二者的连接效率。提高二者的连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的电池组中,电池极柱之间通过汇流排(busbar)相连,以实现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在对汇流排进行激光焊接时,相互焊接的两个汇流排之间的焊接面需要较小的间隙,汇流排之间间隙过大会导致焊接出现虚焊等现象,进而影响电池成组的良率。然而,由于汇流排与电池壳体之间距离较近,自动化工装无法实现对汇流排的夹持,只能人工夹持固定汇流排以保证相邻两个汇流排之间的错位搭接面的间隙,汇流排焊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用于提高电池组中电池之间的连接效率。
[0004]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以及至少两个电池,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电池的极柱相连,第一汇流排的另一端设有凹槽结构,第二汇流排的另一端插入凹槽结构并与凹槽结构相连。
[0005]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组中,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电池的极柱相连,并且彼此相连,进而将两个电池之间串联或并联;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相连的端部采用凹槽结构设置,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通过插入第一汇流排连接端的凹槽结构内实现两者的配合,凹槽结构能够对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的装配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能够对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有利于第一汇流排的连接端与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快速装配和紧密贴合,并有利于保持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之间的配合间隙,方便两个汇流排之间实现连接,提高二者的连接效率。例如,由于第一汇流排连接端的凹槽结构具有限位作用,在通过电池堆叠工装进行电池堆叠时,即可使得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装配到位,进而可实现自动化堆叠和装配,提高堆叠装配的效率和精准性,且在对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焊接时,由于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的连接端贴合紧密,无需焊接夹持工装对两个汇流排进行夹持,汇流排之间的焊接效率和良率也能够得到提高;因此,可以提高电池之间的组装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000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有些相关的部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
[000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在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
[0012]1‑
第一汇流排;11

第一连接段;12

第二连接段;
[0013]2‑
第二汇流排;21

第三连接段;22

第四连接段;
[0014]3‑
电池;30

极柱;31

大面;32

第一侧面;
[0015]4‑
凹槽结构;41

侧壁;42

底壁;40

倒角;
[0016]5‑
第一卡齿;6

第二卡齿;7

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0018]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池组包括第一汇流排1、第二汇流排2以及至少两个电池3,第一汇流排1和第二汇流排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电池3的极柱30相连,第一汇流排1的另一端设有凹槽结构4,第二汇流排2的另一端插入凹槽结构4内并与凹槽结构4相连。
[0019]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组中,第一汇流排1和第二汇流排2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电池3的极柱30相连,并且彼此相连,进而将两个电池3之间串联或并联;第一汇流排1与第二汇流排2相连的端部采用凹槽结构4设置,第二汇流排2的连接端通过插入第一汇流排1连接端的凹槽结构4内实现两者的配合,凹槽结构4能够对第一汇流排1与第二汇流排2的装配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能够对第二汇流排2的连接端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有利于第一汇流排1的连接端与第二汇流排2的连接端快速装配和紧密贴合,并有利于保持第一汇流排1与第二汇流排2的连接端之间的配合间隙,方便两个汇流排之间实现连接,提高二者的连接效率.例如,由于第一汇流排1连接端的凹槽结构4具有限位作用,在通过电池3堆叠工装进行电池3堆叠时,即可使得第一汇流排1与第二汇流排2的连接端装配到位,进而可实现自动化堆叠和装配,提高堆叠装配的效率和精准性,且在对第一汇流排1与第二汇流排2焊接时,由于第一汇流排1与第二汇流排2的连接端贴合紧密,无需焊接夹持工装对汇流排进行夹持,汇流排之间的焊接效率和良率也能够得到提高;因此,可以提高电池3之间的组装连接效率。
[0020]具体的,电池3呈长方形,电池3的六个表面中面积最大的两个表面一般称之为电池3的大面31。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3的极柱30设置在电池3的大面31上。具体的,第一汇流排1呈L型,包括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1设置于电池3大面31一侧且与极柱30连接,第二连接段12设置于电池3的第一侧面32一侧,第一侧面32与大面31垂直,第二连接段12设有凹槽结构4,用于与第二汇流排2相连。同理,第二汇流排2也呈L型,包括第三连接段21和第四连接段22,第三连接段21设置于电池3的大面31一侧且与极柱30相连,第四连接段22设置于电池3的第一侧面32一侧,用于与第一汇流排1相连。
[0021]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结构4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41和一个底壁42,侧壁41平行于电池3的第一侧面32,底壁42平行于电池3的大面31。
[0022]具体的,凹槽结构4的侧壁41平行于第一侧面32,即平行于电池3的堆叠方向,这
样,在进行电池3堆叠时,第二汇流排2的另一端沿着电池3堆叠的方向插入第一汇流排1的凹槽结构4,这样,在通过电池3堆叠工装进行电池3堆叠时,即可使得第一汇流排1与第二汇流排2的连接端装配到位,并且凹槽结构4可以对第二汇流排2与第一回流排的插接装配起到导向作用。
[0023]示例性的,凹槽结构4的深度为2mm

30mm,凹槽结构4的深度较小,会导致两汇流排之间接触面较小,汇流排之间连接强度差;凹槽结构4的深度较大,使得汇流排连接长度较长,占用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以及至少两个电池,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池的极柱相连,所述第一汇流排的另一端设有凹槽结构,所述第二汇流排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凹槽结构内并与所述凹槽结构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排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结构卡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极柱设置在所述电池的大面上;所述第一汇流排呈L型,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于所述电池大面一侧且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于所述电池的第一侧面一侧,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大面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段设有所述凹槽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和一个底壁,所述侧壁平行于所述电池的第一侧面,所述底壁平行于所述电池的大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俊山颜廷露张勇杰郭其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