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27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包括发送子电路、模式切换子电路、485通讯芯片、第一上拉子电路、第二上拉子电路以及接收子电路,其中: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发送子电路的输入端、模式切换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发送子电路的输出端与485通讯芯片的DI端电连接,模式切换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485通讯芯片的DE端和RE端电连接;485通讯芯片的A端和B端分别与第一上拉子电路、外接设备电连接,485通讯芯片的RO端与接收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485通讯芯片DE端、RE端和RO端还与第二上拉子电路电连接;接收子电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硬件自动切换,最高速率可达50K,减少IO控制,提高传输速度。传输速度。传输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通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由于485通讯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支持多点通讯等众多优点,在通讯上广泛应用。存在的缺点就是不能同时收发,需要增加一个IO口来控制485使能,从而导致传输速率低,占用资源多。
[0003]公开日为2014年8月27日,公开号为CN10400990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收发电路,包括用于自动收发数据的RS

485收发器和用于对发送信号进行非门取反的非门逻辑器件,所述非门逻辑器件的输入端接收发送信号,输出端与所述RS

485收发器的接收使能端和发送使能端连接,所述RS

485收发器还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发送信号的发送数据端、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接收数据端和用于接收或发送差分信号的A端与B端。该专利仅仅使用非门进行收发模式的切换,功能较为单一,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实现了硬件自动切换。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以及外接设备,包括发送子电路、模式切换子电路、485通讯芯片、第一上拉子电路、第二上拉子电路以及接收子电路,其中:
[0007]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的输入端、模式切换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发送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I端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E端和RE端电连接;
[0008]所述485通讯芯片的A端和B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拉子电路、外接设备电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的RO端与所述接收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DE端、RE端和RO端还与所述第二上拉子电路电连接;
[0009]所述接收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发送子电路包括电阻R70,其中:
[0011]所述电阻R70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I端电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模式切换子电路包括电阻R58和三极管Q11,其中:
[0013]所述电阻R58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E端和RE端电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拉子电路包括电阻R78、电阻R79、电阻R2139、电阻R2137和电
阻R2138,其中:
[0015]其中,所述电阻R7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139的一端、电阻R213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13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9的一端、电阻R21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137的另一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B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138的另一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A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9的另一端接外界电源。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拉子电路包括电阻R77和电阻R45,其中:
[0017]外界电源分别与所述电阻R77的一端、电阻R4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7的另一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RO端电连接,电阻R4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RE端、DE端电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接收子电路包括二极管D11和瞬态二极管D0008,其中:
[0019]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瞬态二极管D0008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RO端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D0008的正极接地。
[0020]优选地,还包括电容C97,其中:
[0021]所述电容C97的一端分别与外界电源、所述485通讯芯片的VCC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97的另一端接地。
[0022]优选地,还把包括保护子电路,其中:
[0023]所述保护子电路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上拉子电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A端和B端电连接,所述保护子电路的另一端接地。
[0024]优选地,所述保护子电路包括瞬态二极管TVS1,其中:
[0025]所述瞬态二极管TVS1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上拉子电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A端和B端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TVS1的正极接地。
[0026]优选地,所述485通讯芯片为SP3485E。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技术实现了硬件自动切换,最高速率可达50K,简化了程序流程,减少IO控制,提高传输速度,同时该方案支持485多种供电模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1]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00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以及外接设备,
如图1,包括发送子电路、模式切换子电路、485通讯芯片、第一上拉子电路、第二上拉子电路以及接收子电路,其中:
[0036]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的输入端、模式切换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发送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I端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E端和RE端电连接;
[0037]所述485通讯芯片的A端和B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拉子电路、外接设备电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的RO端与所述接收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DE端、RE端和RO端还与所述第二上拉子电路电连接;
[0038]所述接收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39]所述发送子电路包括电阻R70,其中:
[0040]所述电阻R70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I端电连接。
[0041]所述模式切换子电路包括电阻R58和三极管Q11,其中:
[0042]所述电阻R58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E端和RE端电连接。
[0043]所述第一上拉子电路包括电阻R78、电阻R79、电阻R2139、电阻R2137和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以及外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子电路、模式切换子电路、485通讯芯片、第一上拉子电路、第二上拉子电路以及接收子电路,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的输入端、模式切换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发送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I端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E端和RE端电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的A端和B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拉子电路、外接设备电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的RO端与所述接收子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485通讯芯片DE端、RE端和RO端还与所述第二上拉子电路电连接;所述接收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子电路包括电阻R70,其中:所述电阻R70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I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子电路包括电阻R58和三极管Q11,其中:所述电阻R58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485通讯芯片的DE端和RE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85硬件自动收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拉子电路包括电阻R78、电阻R79、电阻R2139、电阻R2137和电阻R2138,其中:其中,所述电阻R7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139的一端、电阻R213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13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9的一端、电阻R21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长城易缘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