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102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主动齿轮盘、从动齿轮盘、灯板、灯光驱动芯片以及近红外光摄像模组,所述灯板上设置有若干近红外光灯,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主动齿轮盘旋转,所述主动齿轮盘能够带动所述从动齿轮盘旋转,所述灯光驱动芯片能够控制若干所述近红外光灯的工作状态,使得位于所述导光孔下的所述近红外光灯发出的近红外光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近红外偏振片;本申请的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通过所述灯光驱动芯片控制所述近红外光灯的工作状态,在所述从动齿轮盘旋转时,既提高了近红外光照射在手掌时的均匀程度,又减少了偏振片的需求面积,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生物特征识别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掌静脉利用人体血红蛋白通过静脉时能吸收近红外光的特性,采集手掌皮肤底下的静脉影像,并提取以作为生物特征。跟其它如指纹、眼虹膜或手形等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掌静脉极难复制伪造,最大原因是这种生物特征,是在手掌皮肤底下,单凭肉眼看不见的。此外,由于掌指静脉使用方式是非接触式,它更加卫生,适合在公共场合使用。同时,适用手指也较为自然,让用户更容易接受。
[0003]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当波长为760nm时,还原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最强,当波长为850nm时,还原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相等,当波长为940nm时,氧合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最强。因此,分别选用760nm,850nm,940nm波长的近红外光拍摄手掌,以获取高质量的指静脉图像。
[0004]在现有技术中,掌静脉识别装置主要通过设置环形的近红外光灯板来发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灯板的发光面会覆盖第一偏振片,该第一偏振片用于对红外成像模组中的第二偏振片形成预设夹角,起到过滤环境光的作用。该方案中要求偏振片覆盖近红外光灯板的整个发光面,至少需要2000平方毫米的偏振片,面积25mm*25mm的正方形,价格在700元RMB左右,大大增加了整机量产成本,占成本至少50%,限制了行业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掌静脉采集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主动齿轮盘、从动齿轮盘、灯板、灯光驱动芯片以及近红外光摄像模组;
[0007]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盘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盘与所述从动齿轮盘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盘上设有导光孔,所述导光孔内设有第一近红外偏振片,所述灯板位于所述从动齿轮盘的正下方,所述灯板上设置有若干近红外光灯,若干所述近红外光灯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灯光驱动芯片与所述近红外光灯电性连接,所述近红外光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盘的中心位置,所述近红外光摄像模组设有第二近红外偏振片;
[0008]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主动齿轮盘旋转,所述主动齿轮盘能够带动所述从动齿轮盘旋转,所述灯光驱动芯片能够控制若干所述近红外光灯的工作状态,使得位于所述导光孔下的所述近红外光灯发出的近红外光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近红外偏振片。
[0009]优选地,所述导光孔内还设有匀光片,所述匀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近红外偏振片上。
[0010]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光灯分为第一LED灯珠、第二LED灯珠以及第三LED灯珠,所述第一LED灯珠发出的近红外光波长为760nm,所述第二LED灯珠发出的近红外光波长为850nm,所述第三LED灯珠发出的近红外光波长为940nm。
[0011]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还包括光强调节单元,所述光强调节单元分别与若干所述近红外光灯电性连接,用于调节每个所述近红外光灯的光强。
[0012]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光摄像模组包括镜头以及近红外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二近红外偏振片设置于所述镜头与所述近红外图像传感器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近红外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一近红外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均成60度到90度夹角。
[0014]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近红外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一近红外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均成75度夹角。
[0015]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0016]本申请提供的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所述灯光驱动芯片控制所述近红外光灯的工作状态,使得位于所述导光孔下的所述近红外光灯发出的近红外光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近红外偏振片以及所述匀光片,在所述从动齿轮盘旋转时,既提高了近红外光照射在手掌时的均匀程度,又减少了偏振片的需求面积,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从动齿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中的近红外光摄像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100进行说明。所述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100,包括:驱动装置10、主动齿轮盘20、从动齿轮盘30、灯板40、灯光驱动芯片(图未示)以及近红外光摄像模组60。
[0028]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10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盘20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盘20与所述从动齿轮盘30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盘30上设有导光孔31,所述导光孔31内设有第一近红外偏振片32,所述灯板40位于所述从动齿轮盘30的正下方,所述灯板40上设置有若干近红外光灯41,若干所述近红外光灯41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灯光驱动芯片与所述近红外光灯41电性连接,所述近红外光摄像模组60设置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主动齿轮盘、从动齿轮盘、灯板、灯光驱动芯片以及近红外光摄像模组;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盘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盘与所述从动齿轮盘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盘上设有导光孔,所述导光孔内设有第一近红外偏振片,所述灯板位于所述从动齿轮盘的正下方,所述灯板上设置有若干近红外光灯,若干所述近红外光灯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灯光驱动芯片与所述近红外光灯电性连接,所述近红外光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盘的中心位置,所述近红外光摄像模组设有第二近红外偏振片;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主动齿轮盘旋转,所述主动齿轮盘能够带动所述从动齿轮盘旋转,所述灯光驱动芯片能够控制若干所述近红外光灯的工作状态,使得位于所述导光孔下的所述近红外光灯发出的近红外光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近红外偏振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孔内还设有匀光片,所述匀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近红外偏振片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光掌静脉采集旋转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灯分为第一LED灯珠、第二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良陈胜罗富章邓奇宝胡志宗王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