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067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车体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用于碳纤维上边梁与侧墙的成型,包括:贴膜工装和吊模工装,贴膜工装包括支撑架、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一侧铰接且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上夹板和下夹板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多个,拉挤成型的上边梁设置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跟随上夹板和下夹板翻转,实现上边梁的上下面的贴膜;吊模工装包括框架和吸盘组件,吸盘组件沿框架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多个吸盘组件吸附在翻转后的上边梁上,吊装至侧墙的放置架上,侧墙的外蒙皮包覆上边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贴膜工装和吊模工装设置,提高了侧墙集成效率,保证了上边梁与侧墙集成的准确度。的准确度。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车体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轨道交通速度的不断提高,给轨道车辆带来了阻力大、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车辆进行轻量化设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以降低整车重量将会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0003]相关技术中,复合材料板梁车体由侧墙、车顶和端墙三大模块组成,而侧墙将原先单独的上边梁采用预埋的方式集成在内,其上边梁先拉挤成型,拉挤后的上边梁贴胶膜后再与侧墙集成,但是由于拉挤成型后的上边梁通长为25m,其在上下面贴胶膜及与侧墙集成时,单靠人工翻转搬运,导致侧墙集成效率低,且很难保证上边梁与侧墙集成的准确度,从而严重影响侧墙的整体承受载荷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提高侧墙集成效率,保证上边梁与侧墙集成的准确度。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用于碳纤维上边梁与侧墙的成型,包括:
[0006]贴膜工装,所述贴膜工装包括支撑架、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沿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多个,且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一侧铰接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拉挤成型的所述上边梁设置在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之间,且跟随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翻转,完成所述上边梁的上下面的贴膜;
[0007]吊模工装,所述吊模工装包括框架和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吸盘组件吸附在翻转后的所述上边梁上,并吊装至所述侧墙的放置架上,所述侧墙的外蒙皮包覆所述上边梁。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相对设有与所述上边梁外形结构相匹配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封闭空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上边梁的接触面上均设有保护膜。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设有主支撑梁,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主支撑梁的限位槽。
[0011]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吸盘组件之间还设置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两夹爪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两所述夹爪的对称中垂线上,并与两个所述夹爪的一端连接,两所述夹爪的另一端夹紧所述上边梁。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固定板和若干吸盘,若干所述吸盘沿垂直所述框架
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且若干所述吸盘组件垂直于所述上边梁的吸附面。
[0013]进一步地,两所述夹爪活动端朝向夹紧力方向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上边梁边缘夹紧处贴合。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架上设有多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有弧形面,所述上边梁的一端沿所述弧形面滑动,使所述上边梁固定在所述侧墙的上边缘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贴膜工装和吊模工装设置,提高了侧墙集成效率,保证了上边梁与侧墙集成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贴膜工装的结构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合模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吊模工装的结构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边梁的吊装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紧组件的夹紧状态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放置架结构视图;
[0023]图7为图6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1、贴膜工装;11、支撑架;111、限位槽;12、上夹板;121、第一凹槽;13、下夹板;131、第二凹槽;2、吊模工装;21、框架;211、主支撑梁;22、吸盘组件;221、固定板;222、若干吸盘;23、夹紧组件;231、夹爪;2311、弯折部;232、驱动装置;3、放置架;31、导向件;311、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如图1至图8所示的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用于碳纤维上边梁与侧墙的
成型,包括:贴膜工装1,贴膜工装1包括支撑架11、上夹板12和下夹板13,上夹板12和下夹板13沿支撑架11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多个,且上夹板12和下夹板13一侧铰接且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1上,拉挤成型的上边梁设置在上夹板12和下夹板13之间,且跟随上夹板12和下夹板13翻转,完成上边梁的上下面的贴膜;
[0030]吊模工装2,吊模工装2包括框架21和吸盘组件22,吸盘组件22沿框架21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多个吸盘组件22吸附在翻转后的上边梁上,并吊装至侧墙的放置架3上,侧墙的外蒙皮包覆上边梁。
[003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碳纤维上边梁与侧墙的成型过程,将拉挤成型的上边梁放入至下夹板13上,在上边梁的表面贴胶膜,当完成一面贴膜后将上夹板12与上夹板12合模,使上边梁固定在上夹板12和下夹板13之间,使上夹板12和下夹板13顺时针翻转180度,此时上夹板12在下面,而下夹板13在下面,打开下夹板13并将下夹板13逆时针翻转180度恢复至初始位置,对上边梁未贴膜部分进行贴胶膜,当上边梁的上下面均完成贴膜后,吊模工装2通过吸盘组件22吸附上边梁,将上边梁吊装至侧墙的放置架3上,使侧墙的外蒙皮完成上边梁的包覆,从而完成最后完成上边梁与侧墙的成型。本技术通过贴膜工装1和吊模工装2设置,提高了侧墙集成效率,保证了上边梁与侧墙集成的准确度。
[0032]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上夹板12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用于碳纤维上边梁与侧墙的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膜工装(1),所述贴膜工装(1)包括支撑架(11)、上夹板(12)和下夹板(13),所述上夹板(12)和所述下夹板(13)相对设置且沿所述支撑架(11)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多个,所述上夹板(12)和所述下夹板(13)一侧铰接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1)上,拉挤成型的所述上边梁设置在所述上夹板(12)和所述下夹板(13)之间,且跟随所述上夹板(12)和所述下夹板(13)翻转,从而完成所述上边梁的上下面的贴膜;吊模工装(2),所述吊模工装(2)包括框架(21)和吸盘组件(22),所述吸盘组件(22)沿所述框架(21)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吸盘组件(22)吸附在翻转后的所述上边梁上,并吊装至所述侧墙的放置架(3)上,使所述侧墙的外蒙皮包覆所述上边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12)和所述下夹板(13)相对设有与所述上边梁外形结构相匹配的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所述第一凹槽(121)与所述第二凹槽(131)形成封闭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拉挤件与侧墙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1)和所述第二凹槽(131)与所述上边梁的接触面上均设有保护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吴章玉徐华李嘉俊蒋超周科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