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38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属于保温杯设计领域,包括保温杯和设于保温杯底部且可与保温杯分离设置的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包括加热底座本体、单片机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发热盘模块、电源工作指示灯LED、程序下载模块、显示供电模块以及按键设置模块;本方案解决了按不同需要设定不同温度,保温杯与加热底座可分离且杯内液体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的问题。离且杯内液体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的问题。离且杯内液体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


[0001]本技术属于保温杯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的保温杯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制成的,其常见功能有阻止热辐射和防止热的传导,且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但有几个缺点:1.虽有保温作用,但其保温的时间有限,通常不超过一天时间;2.温度在不断降低,不能升高;3.大部分时间温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温度适中的时间比较短。实际上,人们需要饮用水或饮料一直保持合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人们喝水,而不同的人对水温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饮料在不同的温度也有不同的口感。传统的保温杯难以满足人们的现实要求。
[0003]有人提出在保温杯里面安设加热电路,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保温杯体积臃肿,比较重,喝水反而不方便,而且喝水的时候需要断电,否则有触电危险,喝完水再接上电路,反而不方便,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方便实用的保温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解决了按不同需要设定不同温度,保温杯与加热底座可分离且杯内液体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包括保温杯和设于保温杯底部且可与保温杯分离设置的加热底座;
[0007]所述加热底座包括加热底座本体、单片机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发热盘模块、电源工作指示灯LED、程序下载模块、显示供电模块以及按键设置模块;
[0008]所述单片机模块设于加热底座本体内部,且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发热盘模块、程序下载模块、显示供电模块以及按键设置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设于加热底座本体上端;所述显示模块设于加热底座本体下端外侧,且与显示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源供电模块设于加热底座本体下端后侧;所述电源工作指示灯LED设于加热底座本体左端外侧,并与电源供电模块连接;所述发热盘模块设于加热底座本体下端内侧;所述程序下载模块和显示供电模块均设于加热底盘本体内部的单片机模块一侧;所述按键设置模块设于加热底座本体下端外侧的显示模块下侧。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所述保温杯的温度值可以任意设定,当保温杯与加热底座连接时,温度传感器模块可以检测保温杯中水温,当温度值低于设定温度值时,可立即通过发热盘加热,且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值时,停止加热,使保温杯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温度,所述保温杯和加热底座可分离,取用方便,也可供小孩和婴儿用的饮用水或食物加热或保温。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模块包括型号为STC89C51的芯片IC2、频率为11.0952M的晶振Y1、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容E3以及电容C3;
[0011]所述芯片IC2的RST引脚分别与电容C5的负极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正极外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IC2的XTAL2引脚分别与晶振Y1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IC2的XTAL1引脚分别与晶振Y1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IC2的GND引脚接地;所述芯片IC2的VCC引脚分别与电容E3的正极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并外接电源VCC;所述电容E3的负极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单片机模块的温度信号输入端为芯片IC2的P3.2引脚,并与温度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的显示供电控制信号输出端由芯片IC2的P1.0引脚、P1.1引脚、P1.2引脚和P1.3引脚构成,并与显示供电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的程序下载通信接收端和程序下载通信发送端分别为芯片IC2的P3.0引脚和P3.1引脚,并与程序下载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的第一按键设置信号输入端、第二按键信号输入端和第三按键信号输入端分别为芯片IC2的P3.4引脚、P3.5引脚和P3.6引脚,并与按键设置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的显示信号输出端由P0.0引脚、P0.1引脚、P0.2引脚、P0.3引脚、P0.4引脚、P0.5引脚、P0.6引脚以及P0.7引脚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以及电阻R14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构成,且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显示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的发热控制信号输出端为芯片IC2的P2.0引脚,并与发热盘模块连接。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单片机模块与温度传感器模块、发热盘模块、程序下载模块、电源供电模块、显示模块、显示供电模块以及按键设置模块连接,且通过程序下载模块输入的程序对所述保温杯工作逻辑进行控制,通过所述按键控制模块设定杯内液体温度上限和温度下限,当保温杯置于加热底座上时,温度传感器模块检测到保温杯内液体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反馈至单片机模块,当杯内液体温度高于按键控制模块设定温度时,停止加热,当杯内温度低于按键控制模块设定温度时,通过单片机模块向发热盘模块输出加热信号,所述发热盘模块利用发热盘加热杯内液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包括型号为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IC3、电阻R6、电容C4和电容E4;
[0014]所述温度传感器IC3的第1端接地,且其第2端作为温度传感器模块的温度信号输出端AIN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芯片IC2的P3.2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外接电源VCC;所述温度传感器IC3的第3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E4的正极连接,并外接电源VCC;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E4的负极连接,并接地。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采用型号为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防水避尘,且能够测量得到保温杯内液体温度和环境温度,并传输至单片机模块,便于对保温杯内液体的加热或停止加热控制,以及显示模块显示其测量得到温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块采用LED数码管U1;
[0017]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由LED数码管U1的第1引脚、第2引脚、第3引脚、第
4引脚、第5引脚、第7引脚、第10引脚以及第11引脚构成,且所述第1引脚、第2引脚、第3引脚、第4引脚、第5引脚、第7引脚、第10引脚和第11引脚分别与单片机模块中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4的另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显示模块的电压输入端由LED数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杯(1)和设于保温杯(1)底部且可与保温杯(1)分离设置的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包括加热底座本体(2)、单片机模块(3)、温度传感器模块(4)、显示模块(5)、电源供电模块(6)、发热盘模块(7)、电源工作指示灯LED(8)、程序下载模块(9)、显示供电模块(10)以及按键设置模块(11);所述单片机模块(3)设于加热底座本体(2)内部,且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模块(4)、显示模块(5)、电源供电模块(6)、发热盘模块(7)、程序下载模块(9)、显示供电模块(10)以及按键设置模块(11)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4)设于加热底座本体(2)上端;所述显示模块(5)设于加热底座本体(2)下端外侧,且与显示供电模块(10)连接;所述电源供电模块(6)设于加热底座本体(2)下端后侧;所述电源工作指示灯LED(8)设于加热底座本体(2)左端外侧,并与电源供电模块(6)连接;所述发热盘模块(7)设于加热底座本体(2)下端内侧;所述程序下载模块(9)和显示供电模块(10)均设于加热底盘本体(2)内部的单片机模块(3)一侧;所述按键设置模块(11)设于加热底座本体(2)下端外侧的显示模块(5)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模块(3)包括型号为STC89C51的芯片IC2、频率为11.0952M的晶振Y1、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容E3以及电容C3;所述芯片IC2的RST引脚分别与电容C5的负极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正极外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IC2的XTAL2引脚分别与晶振Y1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IC2的XTAL1引脚分别与晶振Y1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IC2的GND引脚接地;所述芯片IC2的VCC引脚分别与电容E3的正极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并外接电源VCC;所述电容E3的负极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单片机模块(3)的温度信号输入端为芯片IC2的P3.2引脚,并与温度传感器模块(4)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3)的显示供电控制信号输出端由芯片IC2的P1.0引脚、P1.1引脚、P1.2引脚和P1.3引脚构成,并与显示供电模块(10)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3)的程序下载通信接收端和程序下载通信发送端分别为芯片IC2的P3.0引脚和P3.1引脚,并与程序下载模块(9)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3)的第一按键设置信号输出端、第二按键信号输出端和第三按键信号输出端分别为芯片IC2的P3.4引脚、P3.5引脚和P3.6引脚,并与按键设置模块(11)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3)的显示信号输出端由P0.0引脚、P0.1引脚、P0.2引脚、P0.3引脚、P0.4引脚、P0.5引脚、P0.6引脚以及P0.7引脚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以及电阻R14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构成,且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显示模块(5)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3)的发热控制信号输出端为芯片IC2的P2.0引脚,并与发热盘模块(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4)包括型号为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IC3、电阻R6、电容C4和电容E4;所述温度传感器IC3的第1端接地,且其第2端作为温度传感器模块(4)的温度信号输出端AIN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芯片IC2的P3.2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外接电源VCC;所述温度传感器IC3的第3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E4的正极连接,并外接电源VCC;所
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E4的负极连接,并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电子智能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