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28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底座、加压泵、进气管、第一压力管、控制箱、压力表、第二压力管、出气管、过滤装置、壳体、浮板、风速计、红外检测器和过滤网;底座与加压泵连接;加压泵一端与进气管连接;加压泵一端与第一压力管连接;第一压力管远离加压泵的一端与控制箱连接;控制箱上设有支架,支架与底座连接;控制箱与压力表通讯连接;吸音棉与过滤装置顶部内壁连接;壳体顶部与过滤装置内壁之间存在缝隙;壳体外端面与过滤网连接;过滤网与过滤装置内壁连接;出气管设置于过滤装置与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控制箱能够大大降低操作难度,从而使爹过滤装置内部参数更加清晰。晰。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VOC是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且尤其指活泼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具体地是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VOC除了对与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和破坏作用外,对于人体健康也有巨大的不利影响,当室内环境中的VOC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们在短时间内就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无法实时进行监测过滤效果,从而无法精确保证排放气体是否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控制箱能够大大降低操作难度,从而使爹过滤装置内部参数更加清晰。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加压泵、进气管、第一压力管、控制箱、压力表、第二压力管、出气管、过滤装置、壳体、浮板、风速计、红外检测器和过滤网;
[0005]底座与加压泵连接;加压泵一端与进气管连接;加压泵一端与第一压力管连接;第一压力管远离加压泵的一端与控制箱连接;控制箱上设有支架,支架与底座连接;控制箱与压力表通讯连接;控制箱远离第一压力管的一端与第二压力管连接;第二压力管与过滤装置底部连接;过滤装置底部与出气管连接;
[0006]过滤装置内部与壳体连接;壳体底部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与第二压力管连接;壳体内部设有液体,浮板悬浮于壳体内部;壳体内壁与风速计转动连接;壳体内壁与红外检测器连接;壳体顶部设有吸音棉;吸音棉与过滤装置顶部内壁连接;壳体顶部与过滤装置内壁之间存在缝隙;壳体外端面与过滤网连接;过滤网与过滤装置内壁连接;出气管设置于过滤装置与壳体之间。
[0007]优选的,加压泵与控制箱控制连接,风速计与控制箱控制连接,单向阀与过滤装置底部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圈。
[0008]优选的,进气管上设有阀门。
[0009]优选的,红外检测器内设有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朝向接收器方向,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存在间距。
[0010]优选的,壳体内部设有转动支架,转动支架与风速计转动连接,转动支架上设有单向转动装置。
[0011]优选的,过滤装置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壳体底部连接。
[0012]优选的,浮板内部设有网孔结构浮板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0013]优选的,过滤装置侧面设有观察窗,观察窗朝向浮板方向。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控制箱能够大大降低操作难度,从而使爹过滤装置内部参数更加清晰,加压泵能够有效的提高了过滤排放效率,同时避免了低压环境下导致的过滤网堵塞等情况,浮板能够实时显示当前壳体内部过滤储纳能力,从而弊案与提醒工作人员再合适的时间进行维护,将跌了监控压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0018]附图标记:1、底座;2、加压泵;3、进气管;4、第一压力管;5、控制箱;6、压力表;7、第二压力管;8、出气管;9、过滤装置;10、壳体;11、单向阀;12、浮板;13、风速计;14、红外检测器;15、吸音棉;1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加压泵2、进气管3、第一压力管4、控制箱5、压力表6、第二压力管7、出气管8、过滤装置9、壳体10、浮板12、风速计13、红外检测器14和过滤网16;
[0021]底座1与加压泵2连接;加压泵2一端与进气管3连接;加压泵2一端与第一压力管4连接;第一压力管4远离加压泵2的一端与控制箱5连接;控制箱5上设有支架,支架与底座1连接;控制箱5与压力表6通讯连接;控制箱5远离第一压力管4的一端与第二压力管7连接;第二压力管7与过滤装置9底部连接;过滤装置9底部与出气管8连接;
[0022]过滤装置9内部与壳体10连接;壳体10底部设有单向阀11;单向阀11与第二压力管7连接;壳体10内部设有液体,浮板12悬浮于壳体10内部;壳体10内壁与风速计13转动连接;壳体10内壁与红外检测器14连接;壳体10顶部设有吸音棉15;吸音棉15与过滤装置9顶部内壁连接;壳体10顶部与过滤装置9内壁之间存在缝隙;壳体10外端面与过滤网16连接;过滤网16与过滤装置9内壁连接;出气管8设置于过滤装置9与壳体10之间。
[0023]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9内部设有多组检测装置,多组检测装置将实时数据传输至控制箱5,从而能够实现在外部对过滤装置9内部过滤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过滤效果,单向阀11与液体的组合能够将废气中大颗粒物质进行吸附,当液体吸附能力接近饱和时,废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附着在浮板12底部,从而使得浮板12下沉,有效的提醒了工作人员及时维护,废弃带动风速计13转动能够有效的查看当前过滤效率,从而有效的调节加压泵2的工作强度,吸音棉15能够有效的减少过滤装置9内部风噪,减少共振。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加压泵2与控制箱5控制连接,风速计13与控制箱5控制连接,单向阀11与过滤装置9底部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圈;进气管3上设有阀门;红外检测器14内设有发射器和接收
器,发射器朝向接收器方向,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存在间距;壳体10内部设有转动支架,转动支架与风速计13转动连接,转动支架上设有单向转动装置;过滤装置9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壳体10底部连接;浮板12内部设有网孔结构浮板12密度小于液体密度;过滤装置9侧面设有观察窗,观察窗朝向浮板12方向。
[0026]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浮板12能够在液体吸附力不足时进行辅助吸附,同时浮板12下沉能够有效的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液体,发射器和接收器能够有效的检测间距中通过的空气中颗粒物含量,从而确保过滤效果。
[00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加压泵(2)、进气管(3)、第一压力管(4)、控制箱(5)、压力表(6)、第二压力管(7)、出气管(8)、过滤装置(9)、壳体(10)、浮板(12)、风速计(13)、红外检测器(14)和过滤网(16);底座(1)与加压泵(2)连接;加压泵(2)一端与进气管(3)连接;加压泵(2)一端与第一压力管(4)连接;第一压力管(4)远离加压泵(2)的一端与控制箱(5)连接;控制箱(5)上设有支架,支架与底座(1)连接;控制箱(5)与压力表(6)通讯连接;控制箱(5)远离第一压力管(4)的一端与第二压力管(7)连接;第二压力管(7)与过滤装置(9)底部连接;过滤装置(9)底部与出气管(8)连接;过滤装置(9)内部与壳体(10)连接;壳体(10)底部设有单向阀(11);单向阀(11)与第二压力管(7)连接;壳体(10)内部设有液体,浮板(12)悬浮于壳体(10)内部;壳体(10)内壁与风速计(13)转动连接;壳体(10)内壁与红外检测器(14)连接;壳体(10)顶部设有吸音棉(15);吸音棉(15)与过滤装置(9)顶部内壁连接;壳体(10)顶部与过滤装置(9)内壁之间存在缝隙;壳体(10)外端面与过滤网(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新强赖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