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欣灵专利>正文

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25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2
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属于把手风挡技术领域,解决把手风挡使用不便利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上挡风面与下挡风面的上方,上挡风面与下挡风面连接位置处的一侧与支撑臂的一端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侧把手的内侧,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覆盖于刹车手柄和把手迎风面的前侧,上挡风面的上侧边缘位于把手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靠近把手安装风挡,不会过度影响驾驶者对把手的操控便利性,同时能够减小风挡面积和提升挡风效果,在遭受外力碰撞、摩擦时,不会发生因产品破碎导致对手部的伤害,避免因损坏而频繁维修和更换,不会因风挡受力发生永久性变形。会因风挡受力发生永久性变形。会因风挡受力发生永久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


[0001]本技术属于把手风挡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

技术介绍

[0002]把手风挡具有两个基本的功能属性:其一,有助于保护驾驶人员手部的迎风面免受风吹伤害,其二,具有一定阻隔迎风面外力擦碰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风挡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并且多数产品通常采用硬质材料(如硬质塑料、金属等)制作挡风面,或采取把手内外两侧双支撑连接的挡风面,并且距把手远距离装配结构,上述结构因无法全面有效解决相关车辆(如摩托车、自行车等)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的摔倒、碰撞、操控便利等问题,所以把手风挡产品不能广泛被应用,这就需要驾驶者依靠随身携带各种型号的手套等外部护具,从而应对恶略天气或者车速较快等情景对手部的防护,诸多不便利因素限制了相关车辆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解决把手风挡使用不便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充分利用柔性材料的自支撑与自恢复功能,使得把手风挡使用更加便利,有利于摩托车、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等在恶略天气或者较快车速中使用。
[0004]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为:
[0005]基于摩托车、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等的把手风挡实际使用过程遇到的问题,从风挡材料选取入手,配之以形状、结构特征,提供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把手风挡结构,不仅能够适应昼夜温差及四季变化,同时可以耐擦碰、撕扯等外力损坏,受外力变形后可以快速恢复,一方面通过靠近把手安装提升挡风效果,另一方面不影响对把手和车闸的操控。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它包括支撑臂、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其中:所述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上挡风面设置于下挡风面的上方,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整体呈迎风面凸、背风面凹的形状,上挡风面与下挡风面连接位置处的一侧与支撑臂的一端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侧把手的内侧或者外侧,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覆盖于刹车手柄和把手迎风面的前侧,上挡风面的上侧边缘位于把手的上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挡风面与下挡风面连接位置处平滑过渡连接,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一体成型。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挡风面的中部和下挡风面的中部分别向迎风面一侧凸起。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的材质均为橡胶,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的平均壁厚不小于2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的自由端设置连接杆,支撑臂可拆卸地与连接杆的一端连
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把手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者自行车等的把手。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的截面积由远离把手一端向靠近把手一端逐渐增大。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挡风面与下挡风面中预埋经纬交织的金属丝,上挡风面与下挡风面的内侧和/或外侧面上设置有支撑隔框,由支撑柱向上挡风面和下挡风面的边缘辐射状设置加强筋。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挡风面与下挡风面的壁厚由连接位置处向边缘位置处逐渐变薄,并且由靠近支撑臂一侧向远离支撑臂一侧逐渐变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可实现靠近把手安装风挡,以减小风挡面积和提升挡风效果;靠近把手安装风挡,但不会过度影响驾驶者对把手的操控便利性;在遭受外力碰撞、摩擦时,解决因损坏而频繁维修和更换的问题;不会发生因产品破碎导致对手部的伤害;不会因风挡受力发生永久性变形,造成对手部的挤压损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为挡风面,2为导流面,3为支撑臂,4为连接杆,5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它包括支撑臂3、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其中:所述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尤其优选的是橡胶,既具有一定的支撑性能,同时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并且对使用环境选择性弱,可以普遍应对昼夜温差及四季气候变化。上挡风面1设置于下挡风面2的上方,为了降低柔性把手风挡的风阻,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整体呈迎风面凸、背风面凹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一种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可以均设置为平面,为了避免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接触位置处的外侧面过于尖锐,故可以将上挡风面1与下挡风面2连接位置处平滑过渡连接,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一体成型,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的平均壁厚为2mm,上挡风面1与下挡风面2连接位置处的一侧与支撑臂3的一端连接,支撑臂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侧把手的内侧,把手5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者自行车等的把手,支撑臂3的截面积由远离把手一端向靠近把手一端逐渐增大,可以起到更好地支撑效果。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覆盖于刹车手柄和把手迎风面的前侧,上挡风面1的上侧边缘位于把手5的上方。
[0026]实施例二
[0027]在本实施例二中,支撑臂3不直接安装在对应侧把手的内侧上,取而代之的是支撑臂3的自由端设置连接杆4,支撑臂3可拆卸地与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连接杆4的另一端固定
安装在把手5上,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按照本实施例二这样设置,停车后可以快速将柔性把手风挡取下后随身携带,避免柔性把手风挡丢失。
[0028]实施例三
[0029]在本实施例三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柔性把手风挡支撑性能及抗破坏的性能,所述上挡风面1与下挡风面2中预埋经纬交织的金属丝,并在上挡风面1与下挡风面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支撑隔框,由支撑柱向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的边缘辐射状设置加强筋,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30]实施例四
[0031]在本实施例四中,所述上挡风面1与下挡风面2的壁厚由连接位置处向边缘位置处逐渐变薄,并且由靠近支撑臂3一侧向远离支撑臂3一侧逐渐变薄,当驾驶速度较快时,边缘较薄的位置能够更好地贴合在手部,对手部的迎风面形成包裹式的防护。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32]实施例五
[0033]在本实施例五中, 在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整体呈迎风面凸、背风面凹的形状的基础上,所述上挡风面1的中部和下挡风面2的中部分别向迎风面一侧凸起,挡风面左右两部分结合位置处亦向前凸出,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风阻。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
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它包括支撑臂(3)、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的材质均为柔性材料,上挡风面(1)设置于下挡风面(2)的上方,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整体呈迎风面凸、背风面凹的形状,上挡风面(1)与下挡风面(2)连接位置处的一侧与支撑臂(3)的一端连接,支撑臂(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侧把手的内侧或者外侧,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覆盖于刹车手柄和把手(5)迎风面的前侧,上挡风面(1)的上侧边缘位于把手(5)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风面(1)与下挡风面(2)连接位置处平滑过渡连接,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风面(1)的中部和下挡风面(2)的中部分别向迎风面一侧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单侧固定式柔性把手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2)的材质均为橡胶,上挡风面(1)和下挡风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欣灵孙长春白发祥
申请(专利权)人:白欣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