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快速接线的低压软起动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插线槽,所述插线槽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套接有接触块,两个所述接触块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的相背面均开设有环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接线端头能够快速插接到插线孔的内部,然后拧紧紧固螺栓即可完成接线端头的连接,操作简单快速,极大的提高了接线的效率,也降低了接线难度,使得插线槽和插线孔在初始位置时轴线能够重合,从而提高接线端头的连接精准性,且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会使得接触块与接线端头保持良好的接触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接线的低压软起动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接线的低压软起动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高危场合(如煤矿、化工厂,炼油厂等),经常需要使用大功率电动机。而大功率电动机在起动期间的功率因数很低,电压波动明显,这将对电网造成极大危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使用一种软起动控制器。
[0003]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部分低压软起动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接装,每次接线时,需要将电工小心的将接线端头在接线螺栓的外表面上缠绕好后,才能够进行紧固连接,接线速度较慢,接线的效率也较低,且电工进行拧紧接线螺栓的操作时,接线精准度较差,导致接线端头与接触块的连接处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部分低压软起动控制器的接线速度较慢,接线的效率也较低,且拧紧接线螺栓时的扭力难以控制好,导致接线端头与接触块的接触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影响设备使用体验,而提出的一种快速接线的低压软起动控制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快速接线的低压软起动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插线槽,所述插线槽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套接有接触块,两个所述接触块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的相背面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接线槽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中间处均开设有导向槽,上方所述环形槽内壁的底部和下方的环形槽内壁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压簧,上方所述压簧的顶部和下方的压簧的底部分别与上方的导向槽内壁的顶部和下方的导向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槽内壁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楔形槽,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接线,所述内接线的右端贯穿楔形槽的内部并延伸至接线槽的内部,且内接线的右端与接触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外表面的右端开设有插线孔,所述紧固螺栓的右部贯穿接线槽内壁的右侧并延伸至接线槽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插线槽内壁的左侧与接线槽内壁的左侧齐平,且插线槽的内径与插线孔的内径相同,便于使用将接线端头精准的插入接线孔的内部,便于后面的接线操作。
[0008]优选的,所述接触块的左侧为倾斜弧面,且两个接触块的相对面均为弧面,便于紧固螺栓在拧紧过程中,能够将接触块向接线槽内部的两侧顶开,使得接线端头处于两个接触块之间,并与两个接触块保持良好的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导向块的一端活动套接在导向槽内部的一端,且两个导向块呈上下
对称排列在紧固螺栓的上下两方。
[0010]优选的,所述内接线为三通导线,且内接线的三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接触块的右侧和控制器本体内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导向槽横截面的形状为凸字形,所述紧固螺栓与接线槽为同一轴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紧固螺栓和插线孔与接触块等配合使用,使得接线端头能够快速插接到插线孔的内部,然后拧紧紧固螺栓即可完成接线端头的连接,操作简单快速,极大的提高了接线的效率,也降低了接线难度。
[0014](2)本技术通过接触块和压簧与紧固螺栓等的配合使用,使得插线槽和插线孔在初始位置时轴线能够重合,从而提高接线端头的连接精准性,且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会使得接触块与接线端头保持良好的接触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局部的主视剖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局部的左视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中缠线螺栓的主视半剖面图。
[0018]图中:1、控制器本体;2、插线槽;3、接线槽;4、接触块;5、导向块;6、内接线;7、环形槽;8、导向槽;9、压簧;10、楔形槽;11、紧固螺栓;12、插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
3,一种快速接线的低压软起动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1,控制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插线槽2,插线槽2内壁的左侧与接线槽3内壁的左侧齐平,且插线槽2的内径与插线孔12的内径相同,使得接线端头能够快速插接到插线孔12的内部,然后拧紧紧固螺栓11即可完成接线端头的连接,操作简单快速,极大的提高了接线的效率,也降低了接线难度,插线槽2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接线槽3,接线槽3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套接有接触块4,接触块4的左侧为倾斜弧面,且两个接触块4的相对面均为弧面,两个接触块4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5,导向块5的一端活动套接在导向槽8内部的一端,且两个导向块5呈上下对称排列在紧固螺栓11的上下两方,两个导向块5的相背面均开设有环形槽7,接线槽3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中间处均开设有导向槽8,导向槽8横截面的形状为凸字形,上方环形槽7内壁的底部和下方的环形槽7内壁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压簧9,上方压簧9的顶部和下方的压簧9的底部分别与上方的导向槽8内壁的顶部和下方的导向槽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使得插线槽2和插线孔12在初始位置时轴线能够重合,从而提高接线端头的连接精准性,且在压簧9
的弹力作用下会使得接触块4与接线端头保持良好的接触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接线槽3内壁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楔形槽10,控制器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接线6,内接线6为三通导线,且内接线6的三个端头分别与两个接触块4的右侧和控制器本体1内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内接线6的右端贯穿楔形槽10的内部并延伸至接线槽3的内部,且内接线6的右端与接触块4的右侧固定连接,控制器本体1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1,紧固螺栓11与接线槽3为同一轴线,紧固螺栓11外表面的右端开设有插线孔12,紧固螺栓11的右部贯穿接线槽3内壁的右侧并延伸至接线槽3的内部。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接线的低压软起动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插线槽(2),所述插线槽(2)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接线槽(3),所述接线槽(3)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套接有接触块(4),两个所述接触块(4)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5),两个所述导向块(5)的相背面均开设有环形槽(7),所述接线槽(3)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中间处均开设有导向槽(8),上方所述环形槽(7)内壁的底部和下方的环形槽(7)内壁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压簧(9),上方所述压簧(9)的顶部和下方的压簧(9)的底部分别与上方的导向槽(8)内壁的顶部和下方的导向槽(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槽(3)内壁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楔形槽(10),所述控制器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接线(6),所述内接线(6)的右端贯穿楔形槽(10)的内部并延伸至接线槽(3)的内部,且内接线(6)的右端与接触块(4)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1)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1),所述紧固螺栓(11)外表面的右端开设有插线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红,王伟,王小鹏,王静波,赵文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海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