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10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电梯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包括轨道板,所述轨道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侧面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电梯主体向上移动并与插杆抵触并促使其收缩,然后通过缓冲弹簧减少电梯主体与轨道板碰撞造成的伤害,并且通过压簧促使插杆复位并将电梯主体固定住,防止电梯主体下坠后造成二次损伤,通过缓冲弹簧减少轨道板受到的冲击,电梯主体使用时将两个门板关闭,通过右侧门板与固定杆抵触促使其向后移动,然后通过拉簧促使固定杆复位并与右侧门插接,进而将两个门板固定住,防止电梯主体运行时门板自动打开,电梯主体使用时更安全。电梯主体使用时更安全。电梯主体使用时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电梯相关
,具体为一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施工电梯通常称为施工升降机,但施工升降机包括的定义更宽广,施工平台也属于施工升降机系列。
[0003]现有的部分建筑电梯出故障时,向上移动与轨道顶部碰撞后容易对轨道与电梯造成较大的损伤,并且电梯与轨道顶部碰撞后容易向下坠落,电梯下坠后容易造成二次损伤,现有的部分建筑电梯使用滑动的铁网作为门板,电梯运行时门板容易滑动并打开,因此电梯使用时安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包括轨道板,所述轨道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侧面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空心柱的侧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侧面与插槽的内壁通过压簧活动连接,所述轨道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轨道柱。
[0005]所述轨道柱的侧面滑动连接有电梯主体,所述电梯主体的左右两侧均活动插接有门板,左侧所述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侧面活动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侧面与L形板的侧面通过拉簧活动连接,且固定杆的前端贯穿至L形板的侧面并与右侧门板的后侧活动插接。
[0006]优选的,所述空心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空心柱等距离呈矩形分布在轨道板的底面。
[0007]优选的,所述插杆倾斜设置在空心柱的侧面,且插杆远离空心柱的一端为斜切面。
[0008]优选的,所述电梯主体的顶面开设有插孔,且插孔的直径是空心柱直径的1.1倍。
[0009]优选的,所述电梯主体由支撑框架与格栅网组成,且电梯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强化钢板。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拉手,且拉手的侧面粘接有防滑棉。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通过电梯主体向上移动并与插杆抵触并促使其收缩,然后通过缓冲弹簧减少电梯主体与轨道板碰撞造成的伤害,并且通过压簧促使插杆复位并将电梯主体固定住,防止电梯主体下坠后造成二次损伤。
[0013]本技术中,通过缓冲弹簧减少轨道板受到的冲击,电梯主体使用时将两个门板关闭,通过右侧门板与固定杆抵触促使其向后移动,然后通过拉簧促使固定杆复位并与右侧门插接,进而将两个门板固定住,防止电梯主体运行时门板自动打开,电梯主体使用时
更安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剖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电梯主体内部立体结构剖面图。
[0017]图中:1、轨道板;2、空心柱;3、缓冲弹簧;4、插槽;5、插杆;6、压簧;7、轨道柱;8、电梯主体;9、门板;10、L形板;11、固定杆;12、拉簧;13、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包括轨道板1,轨道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2,空心柱2的侧面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3,空心柱2的侧面开设有插槽4,插槽4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插杆5,插杆5的侧面与插槽4的内壁通过压簧6活动连接,轨道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轨道柱7,通过电梯主体8向上移动并与插杆5抵触并促使其收缩,然后通过缓冲弹簧3减少电梯主体8与轨道板1碰撞造成的伤害,并且通过压簧6促使插杆5复位并将电梯主体8固定住,防止电梯主体8下坠后造成二次损伤。
[0020]轨道柱7的侧面滑动连接有电梯主体8,电梯主体8的左右两侧均活动插接有门板9,左侧门板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10,L形板10的侧面活动插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侧面与L形板10的侧面通过拉簧12活动连接,且固定杆11的前端贯穿至L形板10的侧面并与右侧门板9的后侧活动插接,通过缓冲弹簧3减少轨道板1受到的冲击,电梯主体8使用时将两个门板9关闭,通过右侧门板9与固定杆11抵触促使其向后移动,然后通过拉簧12促使固定杆11复位并与右侧门插接,进而将两个门板9固定住,防止电梯主体8运行时门板9自动打开,电梯主体8使用时更安全。
[0021]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空心柱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空心柱2等距离呈矩形分布在轨道板1的底面,通过空心柱2与缓冲弹簧3配合对轨道板1进行保护,减少电梯主体8与轨道板1碰撞时对其造成的损伤。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插杆5倾斜设置在空心柱2的侧面,且插杆5远离空心柱2的一端为斜切面,通过电梯主体8与插杆5抵触促使其向空心柱2内收缩,并通过压簧6促使插杆5复位并对电梯主体8进行固定,防止电梯主体8快速下坠并造成二次损坏。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电梯主体8的顶面开设有插孔13,且插孔13的直径是空心柱2直径的1.1倍,通过插孔13方便与空心柱2进行对接,并通过缓冲弹簧3对电梯主体8与轨道板1进行保护。
[0024]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电梯主体8由支撑框架与格栅网组成,且电梯主体8的内部设置有强化钢板,通过强化钢板增加电梯主体8的强度,从而保证电梯使用的安全
性。
[0025]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杆1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拉手,且拉手的侧面粘接有防滑棉,通过拉手方便对固定杆11进行移动,并通过防滑棉进行防滑。
[0026]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和优点:该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电梯主体8使用时将两个门板9关闭,通过右侧门板9与固定杆11抵触促使其向后移动,然后通过拉簧12促使固定杆11复位并与右侧门插接,进而将两个门板9固定住,当电梯主体8损坏并向上移动时,通过电梯主体8与插杆5抵触并促使其收缩,然后通过缓冲弹簧3减少电梯主体8与轨道板1碰撞造成的伤害,并且通过压簧6促使插杆5复位并将电梯主体8固定住,从而防止电梯主体8下坠后造成二次损伤。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电梯与轨道顶部的安全装置,包括轨道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2),所述空心柱(2)的侧面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3),所述空心柱(2)的侧面开设有插槽(4),所述插槽(4)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插杆(5),所述插杆(5)的侧面与插槽(4)的内壁通过压簧(6)活动连接,所述轨道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轨道柱(7);所述轨道柱(7)的侧面滑动连接有电梯主体(8),所述电梯主体(8)的左右两侧均活动插接有门板(9),左侧所述门板(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10),所述L形板(10)的侧面活动插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的侧面与L形板(10)的侧面通过拉簧(12)活动连接,且固定杆(11)的前端贯穿至L形板(10)的侧面并与右侧门板(9)的后侧活动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恒聚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