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金发专利>正文

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89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装置,包括一可容纳电池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对应于主机连接端处的壳体上设有与复数个电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位于电池组容纳腔处设有一开口,对应开口位设有封盖,壳体外侧设有一充电接口,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接口经该充电模块与电池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壳体上设置开口,实现电池组的可拆卸,仅需更换电池组而非整个电池块,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在无充电环境下,可利用普通电池代替,便于用户随时取用;带有充电模块,使对电池组的充电不依赖于主机,直接可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特性是"可移动性",因此除了提供电源线连接交流 电源之外,还设有一内置的电池组,如此使用者便能藉由电池所提供的电力 而不受固定电源线的牵绊且可随意地移动,更可在户外区域使用。如果说CPU是笔记本电脑的大脑,那么笔记本电池无疑就是笔记本电 脑的能量源泉一一心脏。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电池采用可重复充电的锂 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电池装置通常包括电芯(电池组)、控制电路和 外部接口等几部分,所述控制电路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电池充放电 时起到保护作用的保护电路,例如在电池温度过髙或电流过大的时候切断电 路,或者保持各节电池间的充放电的均衡的均衡电路;另一部分是电池能源 管理电路(Gasgauge),承担电池状况的分析纪录,例如提供我们熟悉的电 池容量显示和充放电次数纪录功能。上述各部分被统一封装于一壳体内,通 常壳体为工程塑料,以超声波进行焊接密合,从而构成笔记本的电池装置; 在笔记本电脑主机上同时设有容置该电池装置的电池容置部,电池装置被卡 设于该容置部内,电池装置以设置于壳体一侧、与笔记本电脑主机连接的复 数个电连接端子作为电池块的外部接口,通过外部接口,与笔记本电脑间进 行充放电操作或者数据交换。充电时,将外部电源适配器插入笔记本电脑主 机上的电源接口,笔记本电脑主机内的充电模块经电连接端子与电池装置连 接,为电池组充电,检测充电状态并控制充电电流;放电时,电池组经电连 接端子将电量输出至笔记本电脑主机内。如上所述,目前的电池块都是经封装构成一体的,当电池块损坏或需要 更换时,必须购买同品牌的原装电池块,以一般的锂电池块为例,其充放电 次数在500 700次,每充一次便少一次,达到限额便需更换,因此再次购买原装电池块是大多数笔记本用户不可避免的,这样的电池块通常价格都较 髙,因而使用成本较髙;另外,笔记本的特点就是可移动性,故用户通常是 随身携带,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使用场合无固定电源可供充电, 一般的电池块 平均连续工作时间在2~4小时,当电池块内的电量耗尽后,又无处充电, 笔记本便如同摆设,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装置,使用该电池装置可 使电源随时取得,不受固定电源限制,且可降低成本,减少使用投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电 池装置,包括一可容纳电池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对应于主 机连接端处的壳体上设有与复数个电性连接端子,电池组输出端经控制电路 与对应的所述电性连接端子连接,所述壳体位于电池组容纳腔处设有一开 口,对应开口位设有封盖,壳体外侧设有一与外部电源适配器配合的充电接 口,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接口经该充电模块与电池组输 入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间设有反馈及控制回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形状、材质等及壳体一侧的电性连接端子的 布置形式均采用现有技术,只要根据现有的笔记本电脑主机采用的电池块的 形状及接口形式设置本装置的壳体形状及电性连接端子,即可直接在现有的 笔记本电脑主机上连接使用,对主机无需更改;所述壳体在放置电池组的容 纳腔处设置开口,并设置封盖,该封盖可以采用经一侧铰链连接的翻盖式, 也可以是经卡扣结构卡接式的,从而实现容纳腔内的电池组可拆卸,如此, 便可随时更换电池组,而不需要更换整个电池块(包括壳体及控制电路等), 在使用时,若原电池组电量耗尽时,亦可更换便于取得的普通碱性电池或是 其他类型的电池,使笔记本电脑真正实现随时随处可用;所述壳体内的充电 模块及壳体外侧的充电接口的组合,使对电池组的充电不依赖于笔记本电脑 主机,可以直接经外部电源适配器充电,所述充电模块与控制电路间可以设 置反馈及控制回路,以根据电池状态控制充电;所述控制电路采用的是现有技术,根据电池类型的不同,使用相应的电路,如当电池组为锂电池时,控 制电路包括了保护电路及电池能源管理电路,保护电路保证电池组在适当的 时候开始或停止充电,把充放电电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在电池温度过髙 或者电流过大的时候切断电路;电池能源管理电路承担检测电池的状态,如 存有容量、温度、ID、充电状态、放电次数等参数,这些参数可通过电性连 接端子传输至笔记本电脑主机内。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转换模块,该转换电路 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充电模块输出与所述电性连接端子之间,其使能端与所 述控制电路连接。根据电池组的电池类型,配制相应的转换模块,通过转换 模块可利用笔记本电脑主机内的充电模块为电池组充电,同时由控制电路输 出驱动信息,控制转换模块的工作与否,如当控制电路测得电池组电量已满 或电池组容纳腔内电池类型与转换电路不匹配时,转换模块不工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拨动开关,该拨动开关的触点 串接于所述转换模块使能端与所述控制电路之间,也就是说,可通过拨动开 关,控制是否使用笔机本电脑主机中的充电模块,当不需要为电池组充电时, 可以手动方式断开该触点。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 由于本技术壳体位于电池组容纳腔处设有开口,并由封盖盖合, 使容纳腔内的电池组可拆卸,当电池损坏需要更换时,通常仅需更换电池组, 而非以往的整块电池块(包括壳体及控制电路等),因而减少了浪费,降低 了成本;2、 由于电池组可拆卸,当原充电电池组电量耗尽时,可使用普通电池 (如普通碱性电池等)交替使用,由于普通电池随时随地易于取得,因此方便了笔记本电脑的随处使用,不受固定充电源及电池容量的限制;3、 由于壳体内设置了充电模块,与充电接口结合使对电池组的充电不 依赖于笔记本主机,可直接取下电池块利用外部电源适配器充电;同时,由 于充电不经过主机,因此当主机使用固定电源工作时,不会对电池组进行充 电,便可减少对电池组的无意识充电次数,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4、 通过设置转换模块,使对电池组的充电方式可以是借用主机内的充 电模块或是直接用壳体内的充电模块,并通过设置的拨动开关,可手动控制充电方式,更为人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电路结构框图。其中1、封盖;2、电池组容纳腔;3、电性连接端子;4、充电接口; 5、外部电源适配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 2所示, 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装置,包括一可 容纳电池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对应于主机连接端处的壳体 上设有与复数个电性连接端子3,所述壳体位于电池组容纳腔2处设有一开 口,对应开口位设有封盖l,壳体外侧设有一与外部电源适配器5配合的充 电接口,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接口 4经该充电模块及控 制电路与电池组输入端连接,电池组输出端经控制电路与对应的所述电性连 接端子3连接。如图2所示,充电时,外部电源适配器一端与市电连接,另一端经所述 充电接口与电池块连接,经壳体内的充电模块、控制电路向电池组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电池装置,包括一可容纳电池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对应于主机连接端处的壳体上设有复数个电性连接端子(3),电池组输出端经控制电路与对应的所述电性连接端子(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位于电池组容纳腔(2)处设有一开口,对应开口位设有封盖(1),壳体外侧设有一与外部电源适配器(5)配合的充电接口(4),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接口经该充电模块与电池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发
申请(专利权)人:张金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