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结构及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60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7
本申请提供一种降噪结构及集成灶,其包括:隔音件和吸音件;隔音件包括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第一隔音板设有通孔,用以容纳噪音声波穿过;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卡合连接,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吸音件设置于容纳空间,用以吸收从通孔穿入的噪音声波;其中,在第一隔音板卡合于第二隔音板时,吸音件限制于容纳空间内;在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解除卡合时,容纳空间呈开放状,以便于从容纳空间取出吸音件及将吸音件放入容纳空间。本申请通过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的可拆卸的卡合连接,便于吸音件放置于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以及将吸音件从容纳空间内取出。音件从容纳空间内取出。音件从容纳空间内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结构及集成灶


[0001]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以及节能低耗等优点。现有的集成灶设计了降噪结构,降噪结构因长期处于油烟环境中容易老化及被油渍堵塞使得降噪效果减弱而需要定期更换。但是现有技术的降噪结构往往与机身安装为一体,拆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结构及降噪结构,通过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的可拆卸的卡合连接,便于吸音件放置于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形成的容纳空间以及将吸音件从容纳空间内取出。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结构,其包括:
[0005]隔音件,包括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第一隔音板设有通孔,用以容纳噪音声波穿过;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卡合连接,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和
[0006]吸音件,设置于容纳空间,用以吸收从通孔穿入的噪音声波;
[0007]其中,在第一隔音板卡合于第二隔音板时,吸音件限制于容纳空间内;在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解除卡合时,容纳空间呈开放状,以便于从容纳空间取出吸音件及将吸音件放入容纳空间。
[000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成灶,其包括:
[0009]降噪结构;和
[0010]风箱;风箱设置有风箱进风口,风箱内设置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有风机进风口;
[0011]其中,降噪结构与风机进风口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隔音板位于靠近风机进风口一侧,用以吸收风机进风口的噪音声波;风箱进风口位于降噪结构的顶部,风箱进风口的开口尺寸大于降噪结构的横截面尺寸,使得用户能够通过风箱进风口伸入风箱完成吸音件的安装和拆卸。
[0012]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可拆卸的卡合连接,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卡合连接时形成容纳空间,便于吸音件放置并固定于容纳空间,即完成吸音件的安装;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解除卡合时容纳空间呈开放状,便于吸音件从容纳空间取出,即完成吸音件的拆卸;风机进风口位于降噪结构的顶部一侧,便于用户通过风箱进风口伸入风箱完成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的卡合连接或解除卡合,进而完成吸音件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集成灶的主视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集成灶沿P1

P1方向的剖视图。
[0017]图4为图3中的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所示风箱的爆炸图。
[0019]图6为图5中局部A的放大图。
[0020]图7为图5中局部B的放大图。
[0021]图8为图5中局部C的放大图。
[0022]图9为图4所示风箱的主视图。
[0023]图10为图9所示风箱沿P2

P2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11为图9所示风箱的右视图。
[0025]图12为图11所示风箱沿P3

P3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13为图11所示风箱在第一安装状态时沿P4

P4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14为图11所示风箱在第二安装状态时沿P4

P4方向的剖视图。
[0028]图15为图11所示风箱在第三安装状态时沿P4

P4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图5,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结构20以及设置有这种降噪结构20的集成灶10。
[0031]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结构20,包括隔音件200和吸音件400。隔音件200包括第一隔音板220和第二隔音板240。
[0032]请参阅5和图7,第一隔音板220设有多个通孔222,用以容纳噪音声波穿过。可以理解的,第一隔音板220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通孔222,以形成网孔结构。
[0033]请参阅图5和图9

图10,第一隔音板220与第二隔音板240卡合连接,第一隔音板220与第二隔音板240围合形成容纳空间260。
[0034]请参阅图5和图9

图10,吸音件400设置于容纳空间260,用以吸收从通孔222穿入的噪音声波。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隔音板220卡合于第二隔音板240时,吸音件400限制于容纳空间260内。在第一隔音板220与第二隔音板240解除卡合时,容纳空间260呈开放状,以便于从容纳空间260取出吸音件400及将吸音件400放入容纳空间260。还可以理解的是,吸音件400为吸音棉材质,吸音件400为块状结构。
[0035]请参阅图5,第一隔音板220包括相连接的沉槽区224和安装区226。安装区226设置于沉槽区224的边缘。沉槽区224用以放置吸音件400。安装区226用以与第二隔音板240卡合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5和图9

图10,在安装区226与第二隔音板240卡合连接时,沉槽区224与第二隔音板24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60。
[0036]请参阅图5

图8,安装区226设有限位孔228。第二隔音板240朝向第一隔音板220的一侧设有限位部242。限位部242与限位孔228一一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在限位部242穿过限位孔228时,安装区226与第二隔音板240卡合连接。在限位部242退出限位孔228时,安装区226与第二隔音板240解除卡合连接。示例性的,限位部242与第二隔音板220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二隔音板220与限位孔228相对应的位置处可以设置安装孔244。第二限位部2424可以为螺杆,安装孔可以为螺纹孔。示例性的,限位部242与第二隔音板220还可以为固定连接。例如,限位部242焊接于第二隔音板220。
[0037]请参阅图5,沉槽区224与安装区226具有高度差。吸音件400的厚度不小于高度差,用以使沉槽区224能够容纳吸音件400。
[0038]请参阅图5和图7,限位孔228包括第一限位孔2282,第一限位孔228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限位孔2282a和第二子限位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音件,包括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设有通孔,用以容纳噪音声波穿过;所述第一隔音板与所述第二隔音板卡合连接,所述第一隔音板与所述第二隔音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和吸音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用以吸收从所述通孔穿入的噪音声波;其中,在所述第一隔音板卡合于所述第二隔音板时,所述吸音件限制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一隔音板与所述第二隔音板解除卡合时,所述容纳空间呈开放状,以便于从所述容纳空间取出所述吸音件及将所述吸音件放入所述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音板包括相连接的沉槽区和安装区;所述安装区设置于所述沉槽区的边缘,所述沉槽区用以放置所述吸音件,所述安装区用以与所述第二隔音板卡合连接,在所述安装区与所述第二隔音板卡合连接时,所述沉槽区与所述第二隔音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安装区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隔音板朝向所述第一隔音板的一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孔一一对应;在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限位孔时,所述安装区与所述第二隔音板卡合连接;在所述限位部退出所述限位孔时,所述安装区与所述第二隔音板解除卡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区与所述安装区具有高度差,所述吸音件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高度差,用以使所述沉槽区能够容纳所述吸音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限位孔和第二子限位孔;所述限位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限位部和第二子限位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音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限位部;所述第一子限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用以使所述第一子限位部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子限位孔;所述第二子限位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但大于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用以在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一子限位孔后,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滑入所述第二子限位孔,使得所述第二限位孔限位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隔音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还包括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包括相连通的穿孔部和开口部,所述穿孔部与所述安装区的边缘相连接形成所述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及所述穿孔部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超闫强杨瑞谭永溢孙浩然黄培源
申请(专利权)人:TCL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