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加工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57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加工一体化设备,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拌和器,所述支架的内上部设置有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顶内部沿着梁壁的方向开设有孔槽,所述孔槽内部连接有布料斗,所述布料斗的外壁连接有驱动结构,所述轨道梁的内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靠近布料斗的一侧连接有振动台,振动台上设置有料盒,远离布料斗的一侧连接有若干传送轴,传送轴的端部伸出底座并连接有一号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架、轨道梁、支座、拌和器、料斗,振动台,驱动结构和传送轴等结构,实现了混凝土拌和、浇筑一体化工艺,取消混凝土罐车的投入,消除了混凝土转运时间,且由于不需要罐车运输,可以降低预制车间大棚高度,降低了车间建设成本。间建设成本。间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加工一体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构件预制领域,特别是涉及混凝土加工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公路工程边坡防护、排水等小型构件预制施工,原理是通过将拌和混凝土的小型拌和机设置在车间大棚内,然后沿小型拌和机正下方布置小型构件预制生产线,形成良好的组合,能够准快速完成混凝土接料,施工便捷、且节省建设投入。
[0003]传统的小型构件预制工艺为:首先进行混凝土拌和,由罐车运输混凝土至生产线上料斗处,然后由上料斗提升混凝土至布料斗上方进行混凝土投放,最后由布料斗进行布料浇筑。采用传统工艺方法的生产线往往存在效率低、构件预制速度慢,施工现场极易出现边坡及排水沟开挖完成后无对应的预制件安装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混凝土加工一体化设备,通过设置支架、轨道梁、支座、拌和器、料斗,振动台,驱动结构和传送轴等结构,实现了混凝土拌和、浇筑一体化工艺,取消混凝土罐车的投入,消除了混凝土转运时间,且由于不需要罐车运输,可以降低预制车间大棚高度,降低了车间建设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拌和器,所述支架的内上部设置有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顶内部沿着梁壁的方向开设有孔槽,所述孔槽内部连接有布料斗,所述布料斗的外壁连接有驱动结构,所述轨道梁的内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靠近布料斗的一侧连接有振动台,振动台上设置有料盒,远离布料斗的一侧连接有若干传送轴,传送轴的端部伸出底座并连接有一号电机。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结构主要包括二号电机,所述轨道梁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与最近一侧的轨道梁的侧壁之间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连接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朝向布料斗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杆,所述轨道梁顶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分别与孔槽和轨道梁的外壁连通,所述支撑杆穿过滑槽与相对应的布料斗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伸出轨道梁的侧壁并且与二号电机之间连接有皮带轮装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布料斗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壁上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滑槽相互配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和导向杆与滑槽的槽壁接触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珠槽,所述珠槽内滚动连接有滚珠。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振动台上料盒远离传送轴的一侧连接有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料盒的侧壁接触。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所述传送轴之间连接有皮带轮
装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侧壁与轨道梁的侧壁连接,所述轨道梁与支架的侧壁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支架、轨道梁、支座、拌和器、料斗,振动台,驱动结构和传送轴等结构,实现了混凝土拌和、浇筑一体化工艺,取消混凝土罐车的投入,消除了混凝土转运时间,且由于不需要罐车运输,可以降低预制车间大棚高度,降低了车间建设成本。
[0014]2、通过设置螺杆,螺母座、支撑杆、导向杆和滑槽等结构,实现了对布料斗的准确控制的同时,进行稳定的移动。
[0015]3、通过设置在支撑杆与导向杆的底部设置滚珠,将原有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支架;2、轨道梁;3、底座;4、拌和器;5、气缸;6、布料斗;7、螺杆;8、螺母座;9、传送轴;10、一号电机;11、皮带轮装置;12、振动台;13、料盒;14、梯子;15、支座;16、二号电机;17、支撑杆;18、滑槽;19、导向杆;20、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混凝土加工一体化设备,包括支架1,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梯子14,支架1为开口向下的匚形结构,支架1上固定连接有拌和器4,拌和器4的开口伸出支架1底部,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匚形轨道梁2,轨道梁2的顶内部沿着梁壁的方向开设有孔槽21,孔槽21内部滑动连接有布料斗6,本实施例中的布料斗6设计为两个,布料斗6的外壁连接有驱动结构,轨道梁2的内下部设置有底座3,底座3靠近布料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台12,振动台12上设置有料盒13,远离布料斗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传送轴9,传送轴9的端部伸出底座3并连接有一号电机10;
[0024]在使用时,首先向拌和器4中填充原材料,然后进行拌和,等原材料充分搅拌之后,启动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带动布料斗6移动到拌和器4的正下方,然后进行装料,待装料完成之后,再将布料斗6移动至料盒13的正上方,将布料斗6中的物料卸入到料盒13中,此时,启
动振动台12对料盒13中的物料进行夯实,然后推送至传送轴9上进行运输;上述结构的使用,实现了混凝土拌和、浇筑的一体化生产,实现小型预制构件生产快速化,规模化;且操作便捷、节约机械、车间大棚建设费用投入。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结构主要包括二号电机16,轨道梁2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座15,支座15与最近一侧的轨道梁2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7,螺杆7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座8,螺母座8朝向布料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轨道梁2顶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18,滑槽18分别与孔槽21和轨道梁2的外壁连通,支撑杆17穿过滑槽18与相对应的布料斗6连接,螺杆7的一端伸出轨道梁2的侧壁并且与二号电机16之间连接有皮带轮装置11;上述结构为对称相同的两组分别带动对应的一个布料斗。
[0026]在使用时,启动二号电机16,二号电机16通过皮带轮装置11带动螺杆7进行转动,螺杆7的转动进而带动螺母座8进行移动,螺母座8的移动通过支撑杆17的传递带动布料斗6在孔槽21内部滑动,进而完成装料和卸料工作,两个布料斗6通过调配,能够同时进行工作,上述结构的设计能够准确的控制布料斗6的移动,并且能够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
[0027]在其他实施例中,布料斗6远离支撑杆17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加工一体化设备,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拌和器(4),所述支架(1)的内上部设置有轨道梁(2),所述轨道梁(2)的顶内部沿着梁壁的方向开设有孔槽(21),所述孔槽(21)内部连接有布料斗(6),所述布料斗(6)的外壁连接有驱动结构,所述轨道梁(2)的内下部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靠近布料斗(6)的一侧连接有振动台(12),振动台(12)上设置有料盒(13),远离布料斗(6)的一侧连接有若干传送轴(9),传送轴(9)的端部伸出底座(3)并连接有一号电机(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加工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主要包括二号电机(16),所述轨道梁(2)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支座(15),所述支座(15)与最近一侧的轨道梁(2)的侧壁之间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上连接有螺母座(8),所述螺母座(8)朝向布料斗(6)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7),所述轨道梁(2)顶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分别与孔槽(21)和轨道梁(2)的外壁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朋举潘爽孙敖宝王少松徐鹏飞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