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56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及辐射燃烧板,所述分火器设置在所述炉头上,所述辐射燃烧板设置在所述分火器上,在所述分火器上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朝向所述辐射燃烧板的一端具有隔热面,在所述通孔与所述凸台结构之间形成出气通道,在所述炉头上形成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通过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辐射燃烧板连通。防止辐射热通过所述通孔进入炉头。头。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高效节能是目前衡量燃气灶产品的重要指标,红外线燃气灶燃烧充分,并主要通过辐射方式对锅具进行加热,热效率相较于大气式燃气灶更高。但是,红外线燃烧器所用的辐射燃烧板多为多孔结构,上下贯通,热量可以向上辐射至锅具,有一部分也会向下辐射,对炉头进行加热,不仅造成了热量的损失,也会恶化灶具内部的温度,造成耐用性和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红外燃烧器,防止辐射热通过所述通孔进入炉头。
[000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及辐射燃烧板,所述分火器设置在所述炉头上,所述辐射燃烧板设置在所述分火器上,在所述分火器上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朝向所述辐射燃烧板的一端具有隔热面,在所述通孔与所述凸台结构之间形成出气通道,在所述炉头上形成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通过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辐射燃烧板连通。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面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通孔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5

2cm。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与所述隔热面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隔热面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通孔的边缘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通道包括在第一出气通道及第二出气通道,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及所述第二出气通道相对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隔热面在所述分火器上的投影与所述通孔重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由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隔热面的一端朝向所述隔热面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由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隔热面的一端朝向所述隔热面的一端倾斜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气通道包括外燃气通道及内燃器通道,所述分火器包括内环及外环,所述外环设置在所述内环外部,所述通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环上的第一通孔及设置在所述内环上的第二通孔,所述外燃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辐射燃烧板连通,所述内燃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辐射燃烧板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开
孔面积。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述第一通孔沿外环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通孔沿内环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通孔上的凸台结构隔热面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通孔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为第一高度,在所述第二通孔上的凸台结构隔热面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二通孔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提出一种红外燃烧器,在所述分火器的通孔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朝向所述辐射燃烧版的一端设有隔热面,对通孔进行遮挡,有效的防止辐射热通过所述通孔进入炉头内部,并向上方反射部分热量,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红外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红外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中种红外燃烧器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实施例中分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3]参见图1

5示出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1、分火器2及辐射燃烧板3,所述分火器2设置在所述炉头1上,所述辐射燃烧板3设置在所述分火器2上,在所述分火器2上设有通孔4,在所述通孔4上设有凸台结构5,所述凸台结构5朝向所述辐射燃烧板3的一端具有隔热面51,在所述通孔4与所述凸台结构5之间形成出气通道6,在所述炉头1上形成燃气通道7,所述燃气通道7通过所述出气通道6与所述辐射燃烧板3连通。
[0024]本技术提出一种红外燃烧器,在所述分火器2的通孔4上设有凸台结构5,所述凸台结构5朝向所述辐射燃烧版的一端设有隔热面51,对通孔4进行遮挡,有效的防止辐射热通过所述通孔4进入炉头1内部,并向上方反射部分热量,提高热效率。且在所述凸台结构5与所述通孔4之间形成出气通道6,使得燃气可通过出气通道6进入到分火器2与辐射燃烧版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在保证燃气通过的同时防止辐射热通过所述通孔4进入炉头1内部,提高热效率。
[0025]所述隔热面51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通孔4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5

2cm。所述隔热面51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通孔4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即为出气通道6的出气高度,即当所述隔热面51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通孔4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越大,出气通道6越大;当所述隔热面51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通孔4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越小,出气通道6越小。合理设置所述隔热面51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通孔4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避
免高度差过小影响出气效果,避免高度差过高造成腔体过小,导致辐射热经出气通道6进入到炉头1。
[0026]所述凸台结构5还包括第一连接板52及第二连接板53,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3分别设置与所述隔热面5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隔热面5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通孔4的边缘连接。
[0027]所述出气通道6包括在第一出气通道61及第二出气通道62,所述第一出气通道61及所述第二出气通道62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3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出气通道61及第二出气通道62。
[0028]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隔热面51在所述分火器2上的投影与所述通孔4重合。以使得隔热面51对通孔4进行有效遮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3垂直所述隔热面51。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52由靠近所述通孔4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隔热面51的一端朝向所述隔热面51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53由靠近所述通孔4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隔热面51的一端朝向所述隔热面51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隔热面51和所述第一连接板52上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炉头(1)、分火器(2)及辐射燃烧板(3),所述分火器(2)设置在所述炉头(1)上,所述辐射燃烧板(3)设置在所述分火器(2)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火器(2)上设有通孔(4),在所述通孔(4)上设有凸台结构(5),所述凸台结构(5)朝向所述辐射燃烧板(3)的一端具有隔热面(51),在所述通孔(4)与所述凸台结构(5)之间形成出气通道(6),在所述炉头(1)上形成燃气通道(7),所述燃气通道(7)通过所述出气通道(6)与所述辐射燃烧板(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面(51)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通孔(4)所在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5

2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结构(5)还包括第一连接板(52)及第二连接板(53),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3)分别设置与所述隔热面(5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隔热面(5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通孔(4)的边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隔热面(51)在所述分火器(2)上的投影与所述通孔(4)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3)垂直所述隔热面5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琦刘凯罗长兵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