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低内阻氢镍扣式可充电池。技术背景目前,氢镍扣式可充电池是由正极板、隔膜、负极板垂直叠放装配而成的, 其中极板、隔膜是圆形单片。该装配结构和操作方法简单,但在电池性能方面, 存在着充电电压高、内阻大的缺陷,由于电池内阻的存在,当电池放电时,电 流经过电阻要产生焦耳热,消耗能量,通过的电流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多。如 果内阻大,在较大电流工作时,电压下降很快,故这种电池不适合于大电流放 电。由于现有的装配结构和方法使其接触面积小,即极板真实表面积小,放电 电流密度增大。放电电流密度越大,电池放出的容量越小,这是因为放电电流 密度大表示电极反应速度快,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严重,阻碍了反应的深度, 使活性物质不能充分利用。同时放电电流密度大,欧姆压降也增大。这样反应 产物可能将电极表面覆盖,阻碍了离子的扩散,影响到电极内部活性物质的反 应,使利用率下降,容量降低。故现有技术的该型号电池存在着一是不能满足 大电流充放的需要,二是内部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内阻小、 大电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内阻氢镍扣式可充电池,包括镍电极的正极板(14)、由多元多相电化学储氢合金粉构成的负极板(15)、设置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膜(13)以及通过弹簧垫片(17)、电池盖(16)和密封圈(10)放置上述各部件组合体的钢壳(11),其特征在于: a、正极板(14)是两圆连接片结构,两圆极板(4、5)之间由与正极板基体材料相同的导电槽(8)相连接,负极板(15)也是两圆连接片结构,两圆极板(6、7)之间由与负极板基体材料相同的导电槽(9)相连接,设置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膜是三圆连接片结构,三圆(1、2、3)之间设置有导电隔膜槽(Ⅰ、Ⅱ),其中边部一个圆(3)的上端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锋,李喜歌,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创力电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