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医用直肠狭窄扩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10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视化医用直肠狭窄扩肛装置,包括:外套筒,为圆管状结构且由医用软胶材质制成;扩肛气囊,位于外套筒的前端内侧;内推杆,同轴设置于外套筒的内测,用于将还未充气的扩肛气囊向前推出;肠胃镜,位于内推杆的内侧,其带有探照头的一端向前穿过扩肛气囊;充气组件,用于对扩肛气囊进行充放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借助外套筒和内推杆将扩肛气缸顺利送入直肠内,并辅以肠胃镜进行直肠狭窄处探照,最后通过内推杆将扩肛气囊送出后,接着通过充气气囊反复扩张收缩以完成对直肠狭窄处的恢复性治疗。缩以完成对直肠狭窄处的恢复性治疗。缩以完成对直肠狭窄处的恢复性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医用直肠狭窄扩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视化医用直肠狭窄扩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肛门狭窄就是肛门和肛管直径变小的病症,会导致粪便通过困难,大便性状变细,排便时肛门疼痛。在客观检查时肛门不能顺利通过食指。肛门狭窄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狭窄两种。
[0003]通常的治疗方式为扩肛治疗,扩肛也叫肛管扩张,是指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用手指或器械扩张肛门的一种方法。扩肛常用于肛肠疾病检查、治疗和术后恢复中。传统的扩肛治疗通常仅作用于靠近肛门的位置,对于直肠更深处进行扩肛相当不方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对直肠深处的狭窄处进行扩肛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视化医用直肠狭窄扩肛装置。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可视化医用直肠狭窄扩肛装置,包括:
[0007]外套筒,为圆管状结构且由医用软胶材质制成;
[0008]扩肛气囊,位于外套筒的前端内侧;
[0009]内推杆,同轴设置于外套筒的内测,用于将还未充气的扩肛气囊向前推出;
[0010]肠胃镜,位于内推杆的内侧,其带有探照头的一端向前穿过扩肛气囊;
[0011]充气组件,用于对扩肛气囊进行充放气。
[0012]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尾端成型有一个用于贴紧肛门的阻挡环。
[0013]优选的,所述内推杆为圆柱状结构,其内设有一个沿轴向贯通且用于容纳肠胃镜的通孔,所述内推杆由医用橡胶制成。
[0014]优选的,所述内推杆的尾端成型有一个圆形挡板,所述圆形挡板的直径大于外套筒的内径。
[0015]优选的,所述圆形挡板远离内推杆的一端成型有一个拉手部。
[0016]优选的,所述扩肛气囊充气后形成圆形管状结构,并且通过软管与充气组件相连,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扩肛气缸的一端固定相连并且与其内部联通,所述充气组件为手捏气囊。
[0017]优选的,所述软管的一端穿过内推杆内侧的通孔并与所述手捏气囊可拆卸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软管的一端穿过外套筒与内推杆之间并与手捏气囊相连,所述内推杆的外壁上成型有一个用于容纳软管的管槽。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借助外套筒和内推杆将扩肛气囊顺利送入直肠内,并辅以肠胃镜进行直肠狭窄处探照,最后通过内推杆将扩肛气囊送出后,接着通过充气气囊反复扩张收缩以完成对直肠狭窄处的恢复性治疗。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3]图4为图3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4]图5为内推杆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图中标号为:
[0026]1‑
外套筒;2

扩肛气囊;3

内推杆;4

肠胃镜;5

手捏气囊;6

阻挡环;7

通孔;8

圆形挡板;9

拉手部;10

软管;11

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8]参照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可视化医用直肠狭窄扩肛装置,包括:
[0029]外套筒1,为圆管状结构且由医用软胶材质制成;
[0030]扩肛气囊2,位于外套筒1的前端内侧;
[0031]内推杆3,同轴设置于外套筒1的内测,用于将还未充气的扩肛气囊2向前推出;
[0032]肠胃镜4,位于内推杆3的内侧,其带有探照头的一端向前穿过扩肛气囊2;
[0033]充气组件,用于对扩肛气囊2进行充放气。
[0034]使用前,将外套筒1的内外壁均涂抹一层润滑油,接着将肠胃镜4从一端伸入内推杆3,并从另一端穿出后,再将未充气的扩肛气囊2套在肠胃镜4的头端,此过程中使肠胃镜4的头端向前伸出扩肛气囊2,以防止扩肛气囊2盖住肠胃镜4的头端影响探照效果,接着依次将扩肛气囊2先塞入外套筒1,再将内推杆3塞入外套筒1,而后通过内推杆3将扩肛气囊2朝着外套筒1的头端方向推进,直至肠胃镜4能够探照到外套筒1的前端影像,而后再将外套筒1从肛门处塞入直肠内,该过程中通过肠胃镜4对进行推进路径上的肠道呈像,当外套筒1的推进至狭窄直肠的位置时停止,接着通过内推杆3将扩肛气囊2完全推出外套筒1,接着通过充气组件对扩肛气囊2进行充气,使其膨胀扩张,从而对该狭窄直肠处进行扩张,扩张一段时间后泄气,在进行充气扩张,以此方式进行直肠狭窄处的扩张恢复训练。
[0035]所述外套筒1的尾端成型有一个用于贴紧肛门的阻挡环6。用于防止外套完全塞进肛门,通过阻挡环6起到拦截作用,也可通过阻挡环6向外将外套筒1拉出肛门。
[0036]所述内推杆3为圆柱状结构,其内设有一个沿轴向贯通且用于容纳肠胃镜4的通孔7,所述内推杆3由医用橡胶制成。该通孔7用于供肠胃镜4伸入并穿过扩肛气囊2从而对直肠进行探照呈像。
[0037]所述内推杆3的尾端成型有一个圆形挡板8,所述圆形挡板8的直径大于外套筒1的内径。通过圆形挡板8防止内推杆3在推进的过程中完全进入外套筒1而无法取出。
[0038]所述圆形挡板8远离内推杆3的一端成型有一个拉手部9。通过拉手部9能够方便通过手指夹持并推拉内推杆3。
[0039]所述扩肛气囊2充气后形成圆形管状结构,并且通过软管10与充气组件相连,所述软管10的一端与扩肛气缸的一端固定相连并且与其内部联通,所述充气组件为手捏气囊5。
通过手捏气囊5对扩肛气囊2就进行充气扩张,手捏气囊5上设有泄气机构,此为成熟的现有技术,该处不在赘述。
[0040]所述软管10的一端穿过内推杆3内侧的通孔7并与所述手捏气囊5可拆卸连接。若软管10与从通孔7向外穿出,则需与手捏气囊5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拆下手捏气囊5后,先后拔出内推杆3。
[0041]所述软管10的一端穿过外套筒1与内推杆3之间并与手捏气囊5相连,所述内推杆3的外壁上成型有一个用于容纳软管10的管槽11。若软管10从内推杆3外侧的管槽11处经过,则可直接与手捏气囊5固定连接,无需快拆结构也可将内推杆3取出。
[00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医用直肠狭窄扩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1),为圆管状结构且由医用软胶材质制成;扩肛气囊(2),位于外套筒(1)的前端内侧;内推杆(3),同轴设置于外套筒(1)的内测,用于将还未充气的扩肛气囊(2)向前推出;肠胃镜(4),位于内推杆(3)的内侧,其带有探照头的一端向前穿过扩肛气囊(2);充气组件,用于对扩肛气囊(2)进行充放气;所述内推杆(3)为圆柱状结构,其内设有一个沿轴向贯通且用于容纳肠胃镜(4)的通孔(7),所述内推杆(3)由医用橡胶制成;所述扩肛气囊(2)充气后形成圆形管状结构,并且通过软管(10)与充气组件相连,所述软管(10)的一端与扩肛气缸的一端固定相连并且与其内部联通,所述充气组件为手捏气囊(5);所述软管(10)的一端穿过外套筒(1)与内推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升曹晖张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临床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