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滤池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08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浮滤池一体化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快混池、配水池、絮凝池、浮选过滤池和浮渣池,快混池出水经顶部溢流配水管溢流到配水池,再经配水池底部连通管注入絮凝池底部,絮凝池出水经导流筒进入浮选过滤池;在浮选过滤池上部完成浮选,产生的浮渣刮入浮渣槽并自流入浮渣池,浮选后的水在下部完成过滤,由出水口排出;反洗时,先由反洗布气管通入空气进行气擦洗,再由反洗进水管注入水进行水冲洗,反洗废水经反洗排水槽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快混池出水配水均匀;絮凝池无水力短流;采用可调式溶气释放器,防止释放器堵塞;采用预制滤板拼接,滤板整体平整度高;设立带浓缩功能浮渣池,减少了外排污泥量。泥量。泥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浮滤池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浮滤池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中,包括气浮和过滤工艺。污水中含有大量油类,包括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等,气浮工艺是预先将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解到水中,形成过饱和的气水混合物,之后经过释放器的减压释放后,原先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形成大量的微气泡,这些微气泡与经过混凝、絮凝后的污水中细小的油类和悬浮物颗粒结合,由于结合后整体密度降低,颗粒物缓慢上浮到水面表面形成浮渣,最后再通过刮渣系统刮走排出,实现油水分离,大大降低处理后水中的含油量和悬浮物浓度,对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过滤工艺是采用细颗粒的滤料堆积成一定高度的过滤层,由于细颗粒之间有细小空隙,因此水能够通过过滤层排出,而水中的颗粒物由于难以通过细小缝隙,被截留到滤层,同时截留的细颗粒对过滤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随着过滤的进行,原先干净的滤层缝隙里被水中的细颗粒逐渐填充,一定周期后滤层的过水阻力增大,逐渐丧失过滤净化作用,此时,需要采用水反洗和气反洗,将滤层拦截的细颗粒反向冲刷,从滤层分理排出,使滤层恢复过滤拦截功能。
[0003]在水处理中实现气浮和过滤工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将气浮和过滤分开设置,通常气浮装置在先,过滤装置在后,处理效果上能满足水处理要求,但是占地面积大、基础构筑物体积大且建设成本高、水处理时需多次配水且对高程及能耗要求高;第二种,将气浮的浮选池纵向叠合在过滤池之上组合为气浮滤池,进水先经快混、絮凝后,在浮选过滤池上部去除油类和悬浮物,浮选过滤池下部的水再通过正下方的过滤板滤除残余的细小颗粒物,最终过滤后的出水悬浮物含量少、浊度低、水质好。
[0004]现有技术中,组合式的气浮滤池在设计和运行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5]1)、在快混池之后进行配水时,将溢流配水管安装在絮凝池内部,溢流配水管上的控制阀门位于水下,阀门需要定制,且长期浸泡于水下,腐蚀严重、故障率高、且难以检修;
[0006]2)、絮凝池采用上进水、上出水的方式,经常出现水力短流,絮凝效果变差,进而影响气浮滤池的处理效果;
[0007]3)、溶气释放器一般采用固定开度形式,经常出现释放器被回流水中夹带的颗粒物堵塞的情形,但释放器位于水下,无法及时检修,造成溶气释放效率低下,气浮效果不达标;
[0008]4)、浮选过滤池的底部滤板采用现场浇筑,很难控制过滤区的滤板平整度,进而影响过滤区域的水流均匀分布,容易出现沟流和滤料截污分布不均,造成水质穿透加快,出水水质快速恶化,反洗周期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浮滤池一体化装置,
将气浮池和过滤池组合,同时实现气浮和过滤工艺,在保证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溶气释放效果,延长反洗周期,减轻维修难度,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气浮滤池一体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快混池2、至少一对配水池4、至少一对絮凝池8、至少一对浮选过滤池13和至少一个浮渣池26;其中,
[0012]所述快混池2第一侧面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配水池4,与第一侧面正对的第四侧面外、与配水池4紧邻地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共边的絮凝池8;所述快混池2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部设置有与配水池4连通的开孔;所述快混池2的底面不低于所述配水池4的底面;所述快混池内部设置有快混搅拌器3;
[0013]所述配水池4内部与所述快混池2开孔对应设置有配水溢流管5;所述配水池4的底面高于所述絮凝池5底面;所述配水池4底部设置有连通管6,连通管6向下连通于絮凝池8第一侧面底部;所述连通管6上设置有自控阀门7;
[0014]所述絮凝池8第一侧面与配水池4紧邻且底面低于所述配水池底面;与第一侧面正对的絮凝池8第四侧面紧邻地对称设置有共边的浮选过滤池13,所述第四侧面底部具有与浮选过滤池13连通的开口,絮凝池8内设置有与开口对应的稳流筒10;所述稳流筒10底部正对开口且为45
°
封闭,稳流筒10顶部为敞口,且敞口所在面低于絮凝池8的工作液位;所述絮凝池8内设置有絮凝搅拌器9;
[0015]所述浮选过滤池13的第一侧面与絮凝池8的第四侧面紧邻,第一侧面内设置有矮于第一侧面的第五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分别与第一侧面垂直相邻;所述第五侧面底部垂直于浮选过滤池13内底面,两端与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垂直相接,将浮选过滤池13分隔为前区和后区,前区和后区在第五侧面上侧连通;与第一侧面正对的第四侧面上端外沿设置有浮渣槽25,第二侧面或第三侧面外侧紧邻设置有浮渣池26;所述浮渣槽25与所述浮渣池26连通;
[0016]所述浮选过滤池13的前区底部设置有溶气释放器11;所述溶气释放器11采用可调式并配备加长杆,可在装置顶部通过加长杆对水下释放器开度进行实时调节;所述溶气释放器11连接有加压溶气装置12;
[0017]所述浮选过滤池13的后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反洗布气管19、配水滤梁16、过滤滤板15、过滤滤料24和反洗排水槽18;所述配水滤梁16上预留过水洞,反洗布气管19设置于所述配水滤梁16过水洞内;所述过滤滤板15固定在所述配水滤梁16上表面;所述反洗排水槽18设置于浮选过滤池水面以下、过滤滤料24之上;与后区对应的浮选过滤池顶设置有剪切喷水管14和固定滚轴刮渣机17,固定滚轴刮渣机17设置于浮渣槽25上方;
[0018]所述浮选过滤池13第四侧面底部设置有伸出池体的出水管20和反洗进水管22,出水管20上设置有出水控制阀21,反洗进水管22上设置有反洗进水控制阀23;
[0019]所述浮渣池26呈漏斗型,漏斗的底部设置有浮渣排放管27。
[0020]上述方案中,所述溢流配水管5由直管、90
°
弯头、喇叭口、调节环组成,所述直管连接在快混池2与配水池4连通的开口处,90
°
弯头一端与直管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上,并与所述喇叭口小口连接,所述喇叭口竖直放置,小口在下、大口在上,大口沿口保持水平,所述喇叭口大口上部配备调节环套,可调节出水堰口高度。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快混搅拌器3设置于快混池2的正中心,采用折桨式或推进式;所述絮凝搅拌器9设置于絮凝池8的中心,采用折桨式或推进式。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剪切喷水管14两端跨设于浮选过滤池13第一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上部池壁,在临近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各设置一根与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平行的喷水管,喷水管上每隔500~1000mm配备一个喷头。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反洗排水槽18由两个半圆形或矩形槽组成,所述反洗排水槽18一端封闭、另一端伸出装置外部;伸出装置外部的部分设置有排水口。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滤板15为正方形,边长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浮滤池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快混池、至少一对配水池、至少一对絮凝池、至少一对浮选过滤池和至少一个浮渣池;其中,所述快混池第一侧面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配水池,与第一侧面正对的第四侧面外、与配水池紧邻地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共边的絮凝池;所述快混池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部设置有与配水池连通的开孔;所述快混池的底面不低于所述配水池的底面;所述快混池内部设置有快混搅拌器;所述配水池内部与所述快混池开孔对应设置有溢流配水管;所述配水池的底面高于所述絮凝池底面;所述配水池底部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向下连通于絮凝池第一侧面底部;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自控阀门;所述絮凝池第一侧面与配水池紧邻且底面低于所述配水池底面;与第一侧面正对的絮凝池第四侧面紧邻地对称设置有共边的浮选过滤池,所述第四侧面底部具有与浮选过滤池连通的开口,絮凝池内设置有与开口对应的稳流筒;所述稳流筒底部正对开口且为45
°
封闭,稳流筒顶部为敞口,且敞口所在面低于絮凝池的工作液位;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搅拌器;所述浮选过滤池的第一侧面与絮凝池的第四侧面紧邻,第一侧面内设置有矮于第一侧面的第五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分别与第一侧面垂直相邻;所述第五侧面底部垂直于浮选过滤池内底面,两端与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垂直相接,将浮选过滤池分隔为前区和后区,前区和后区在第五侧面上侧连通;与第一侧面正对的第四侧面上端外沿设置有浮渣槽,第二侧面或第三侧面外侧紧邻设置有浮渣池;所述浮渣槽与所述浮渣池连通;所述浮选过滤池的前区底部设置有溶气释放器;所述溶气释放器采用可调式并配备加长杆;所述溶气释放器连接有加压溶气装置;所述浮选过滤池的后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配水滤梁、反洗布气管、过滤滤板、过滤滤料和反洗排水槽;所述配水滤梁上预留过水洞,反洗布气管设置于所述配水滤梁过水洞内;所述过滤滤板固定在所述配水滤梁上表面;所述反洗排水槽设置于浮选过滤池水面以下、过滤滤料之上;与后区对应的浮选过滤池顶设置有剪切喷水管和滚轴刮渣机,滚轴刮渣机设置于浮渣槽上方;所述浮选过滤池第四侧面底部设置有伸出池体的出水管和反洗进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平方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亚信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