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880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由大船,小船,底板,斜撑,支撑油缸,一号卷扬机,二号卷扬机,反拉卷扬机,辅助卷扬机,人字架,驾驶室,双导轨立柱,飞机头,动力头,上反拉架,传力杆,桩帽,下反拉架,钻杆,钻头,云端系统组成,所述的双导轨立柱上动力头连接钻杆先施工一根由多介质与外围土体搅拌形成的多介质包裹体,然后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平移,双导轨立柱上的上反拉架在反拉卷扬机与下反拉架,上反拉架之间通过滑轮、钢丝绳变幅连接作用下将将芯体压入多介质包裹体,所述芯体与包裹体结合形成多介质桩。一机可同时施工两种工法,施工机械少,无噪声污染,降低成本,施工高效。施工高效。施工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围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劲性复合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基基础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复合桩施工时需要两台设备相互协作施工,期间交叉施工时间长,功效缓慢,施工面不足,这些导致目前劲性复合桩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双立柱设计可以同时进行搅拌桩施工和静压桩施工,一机可以同时施工两种工法,无需其它机械配合,无交叉施工,施工高效,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双导轨立柱上动力头连接钻杆先施工一根由多介质与外围土体搅拌形成的多介质包裹体,然后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平移,双导轨立柱上的上反拉架在反拉卷扬机与下反拉架,上反拉架之间通过滑轮、钢丝绳变幅连接作用下将将芯体压入多介质包裹体,所述芯体与包裹体结合形成多介质桩。一机两用,无需其它机械配合,无交叉施工,施工高效,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式实现的:
[0005]1.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由大船,小船,底板,斜撑,支撑油缸,一号卷扬机,二号卷扬机,反拉卷扬机,辅助卷扬机,人字架,驾驶室,双导轨立柱,飞机头,动力头,上反拉架,传力杆,桩帽,下反拉架,钻杆,钻头,云端系统组成,所述的大船、小船均通过支撑油缸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驾驶室,一号卷扬机,二号卷扬机,反拉卷扬机,辅助卷扬机,人字架,云端系统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双导轨立柱通过斜撑与底板连接,所述的飞机头安装在双导轨立柱的顶端,动力头通过一号卷扬机与双导轨立柱咬合,所述的钻杆和钻头与动力头依次连接,所述的上反拉架通过二号卷扬机与双导轨立柱咬合,所述的传力杆,桩帽与上反拉架连接。
[0006]2.所述的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双导轨立柱上一端连接上反拉架,一端连接动力头,且上反拉架和动力头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
[0007]3.所述的加压卷扬机与下反拉架,上反拉架之间通过滑轮、钢丝绳变幅连接。
[0008]4.所述的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双导轨立柱一边可以施工搅拌桩工法,另一边可以施工静压桩工法,达到一机同时施工两种工法的效果。
[0009]5.所述的云端系统可以自动定位,数据监测存储。
[0010]6.所述的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通过云端自动定位桩位;
[0012](2)启动后台搅拌系统,将多介质搅拌均匀并存入储浆桶中;
[0013](3)启动双导轨立柱上动力头,动力头带动钻杆施工一根多介质包裹体,钻杆下钻
的同时,钻头下喷浆口喷射多介质,多介质与外围土体经叶片搅拌均匀;
[0014](4)下至设计标高,动力头反转,钻头边旋转边上提,同时钻头上喷浆口喷射多介质,多介质与外围土体经叶片搅拌均匀;
[0015](5)钻头上提出地面,多介质包裹体施工完成;
[0016](6)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平移,使传力杆中心点与动力头中心点重合;
[0017](7)启动辅助卷扬机,通过钢丝绳将芯体吊装到桩帽下方,桩帽与芯体套合,并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0018](8)启动反拉卷扬机,下反拉架,上反拉架之间通过滑轮、钢丝绳变幅连接,给予上反拉架一个垂直向下的压桩力,再经过传力杆和桩帽施加到芯体,使芯体垂直压入多介质包裹体中,持续加压直至桩底标高;
[0019](9)关闭反拉卷扬机,启动二号卷扬机,上反拉架上提,桩帽与芯体分离,继续上提上反拉架,为施工下一根芯体做准备;
[0020](10)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移位,重复步骤(1)—(9),施工下一副多介质桩。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22]1、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双导轨立柱上一端连接上反拉架,一端连接动力头,且上反拉架和动力头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只需直接横向移位就可以施工多介质桩芯体,无需静压桩机静压芯体,施工面要求小,解决场地施工面不足的问题,加大劲性桩的适应范围;
[0023]2、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一机可同时施工两种工法,可施工搅拌桩工法和静压桩工法,无需其它机械配合,无交叉施工,施工高效,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0024]3、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采用云端系统,自行定位,定位精确,智能化程度高;
[0025]4、反拉卷扬机与下反拉架,上反拉架之间通过滑轮、钢丝绳变幅连接,反拉力大,静压施工,无噪声污染。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示意图
[0027]大船1小船2底板3斜撑4支撑油缸5一号卷扬机6二号卷扬机7反拉卷扬机8辅助卷扬机9人字架10驾驶室11双导轨立柱12飞机头13动力头14上反拉架15传力杆16桩帽17下反拉架18钻杆19钻头20云端系统21
[0028]图2为多介质包裹体施工示意图
[0029]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22多介质桩23多介质包裹体24
[0030]图3为芯体施工示意图
[0031]芯体25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
下述的实施例。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所示,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22由大船1,小船2,底板3,斜撑4,支撑油缸5,一号卷扬机 6,二号卷扬机7,反拉卷扬机8,辅助卷扬机9,人字架10,驾驶室11,双导轨立柱12,飞机头13,动力头14,上反拉架15,传力杆16,桩帽17,下反拉架18,钻杆19,钻头20,云端系统21组成,所述的大船1、小船2均通过支撑油缸5安装在底板3上,所述的驾驶室11,一号卷扬机6,二号卷扬机7,反拉卷扬机8,辅助卷扬机9,人字架10,云端系统21安装在底板3上,所述的双导轨立柱12通过斜撑4与底板3连接,所述的飞机头13安装在双导轨立柱 12的顶端,动力头14通过一号卷扬机6与双导轨立柱12咬合,所述的钻杆19 和钻头20与动力头14依次连接,所述的上反拉架15通过二号卷扬机7与双导轨立柱12咬合,所述的传力杆16,桩帽17与上反拉架15连接。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22双导轨立柱12上动力头14连接钻杆19先施工一根由多介质与外围土体搅拌形成的多介质包裹体24,然后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22横向移位,启动反拉卷扬机8,下反拉架18,上反拉架15之间通过滑轮、钢丝绳变幅连接,给予上反拉架15一个垂直向下的压桩力,再经过传力杆16和桩帽17施加到芯体25,使芯体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由大船,小船,底板,斜撑,支撑油缸,一号卷扬机,二号卷扬机,反拉卷扬机,辅助卷扬机,人字架,驾驶室,双导轨立柱,飞机头,动力头,上反拉架,传力杆,桩帽,下反拉架,钻杆,钻头,云端系统组成,所述的大船、小船均通过支撑油缸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驾驶室,一号卷扬机,二号卷扬机,反拉卷扬机,辅助卷扬机,人字架,云端系统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双导轨立柱通过斜撑与底板连接,所述的飞机头安装在双导轨立柱的顶端,动力头通过一号卷扬机与双导轨立柱咬合,所述的钻杆和钻头与动力头依次连接,所述的上反拉架通过二号卷扬机与双导轨立柱咬合,所述的传力杆,桩帽与上反拉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双导轨立柱上一端连接上反拉架,一端连接动力头,且上反拉架和动力头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卷扬机与下反拉架,上反拉架之间通过滑轮、钢丝绳变幅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拉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双导轨立柱一边可以施工搅拌桩工法,另一边可以施工静压桩工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东刘国锋谢益飞刘泽海张亚风周玉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地香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地岩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