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09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由下沉广场挡土墙、围护、压顶梁、预应力斜拉墙组成,所述围护顶部浇筑有压顶梁,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下部设有底板加腋,上部与压顶梁通过预应力斜拉墙连接;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上部与预应力斜拉墙一体浇筑;所述压顶梁与预应力斜拉墙采用后锚固连接;所述预应力斜拉墙为装配式构件。在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中、上部设有钢筋加强部位,在所述围护的底部设有钢筋加强部位及素混凝土传力腋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下沉广场挡土墙受制于景观、场地问题等导致墙体过厚、顶部位移较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下沉广场挡土墙变形协调能力强,整体刚度大,可以有效减薄墙厚、节约成本、空间效果好。空间效果好。空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空间的开发越来越朝着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城市病的破局方向。下沉广场作为一种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连接形式,已广泛应用于地下商业开发、轨道交通等领域,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彰显城市理念、服务市民的重要形式。
[0003]下沉广场由于自身特性,周围挡土墙处于大悬臂状态,高度可达十几米以上。下沉广场通常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周边环境复杂,用地红线紧张,结构厚度受限,施工可利用空间狭小;且大多与地铁、高层等相邻,对变形控制要求高;下沉广场要求与周边环境融合、服务,对景观搭配合理,传统方案破坏景观严重。如何能够合理、经济、安全、美观的解决下沉广场悬臂挡土墙问题,成为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本技术有效解决了下沉广场挡土墙受制于景观、场地问题等导致墙厚过厚、顶部位移较大等问题,本技术对下沉广场挡土墙变形协调能力强,整体刚度大,隐藏设置,可以有效减薄墙厚、节约成本、空间效果好。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式实现的:
[0006]1.所述围护顶部浇筑有压顶梁,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下部设有底板加腋,上部与压顶梁通过预应力斜拉墙连接;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上部与预应力斜拉墙一体浇筑;所述压顶梁与预应力斜拉墙采用后锚固连接;所述预应力斜拉墙为装配式构件。在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中、上部设有钢筋加强部位,在所述围护的底部设有钢筋加强部位及素混凝土传力腋角。
[0007]2.所述预应力斜拉墙厚度采用400~800mm,间隔1~2m布置。
[0008]3.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中、上部钢筋加强部位,水平钢筋均采用加密构造,间距100mm,竖向钢筋增设附加筋。
[0009]4.所述围护底部钢筋加强部位箍筋采用加密构造,间距100mm,加密范围为素混凝土传力腋角上下3m。
[0010]5.所述围护底部素混凝土传力腋角,混凝土型号不小于C25,腋角尺寸大于500mm
×
500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具有以下优点:
[0012]1.充分利用既有围护,使围护与下沉广场挡土墙共同受力,承担侧向侧向荷载,有效减薄下沉广场墙厚;
[0013]2.围护与下沉广场挡土墙采用工厂预制预应力斜拉墙,对挡土墙顶部位移变形控制效果好。
[0014]3.此预应力斜拉墙位于下沉广场外部,不影响下沉广场内部景观布置,大部位于地下能够与周边协调,基本不占用围护以外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结构侧视图
[0016]1‑
下沉广场挡土墙,2

预应力斜拉墙,3

压顶梁,4

围护,5

底板加腋,
[0017]6‑
底板,7

垫层,8

素混凝土传力腋角。
[0018]图2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结构俯视图
[0019]1‑
下沉广场挡土墙,2

预应力斜拉墙,3

压顶梁。
[0020]图3下沉广场挡土墙与围护结构加强钢筋详图
[0021]9‑
下沉广场挡土墙竖向附加钢筋,10

预应力斜拉墙刚筋,11

下沉广场挡土墙水平加密钢筋,12

围护底部加密箍筋,13

围护底部箍筋加密范围,14

底板加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3]例
[0024]如图1、2所示,所述结构由下沉广场挡土墙1、围护4、压顶梁3、预应力斜拉墙2组成,所述的围护顶部浇筑有压顶梁3,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1下部设有底板加腋5,上部与压顶梁3通过预应力斜拉墙2连接;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1上部与预应力斜拉墙2一体浇筑;所述压顶梁3与预应力斜拉墙2采用后锚固连接;所述预应力斜拉墙2为装配式构件。在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1中、上部设有钢筋加强部位,在所述钢筋加强部位内设有加密钢筋(包含水平加密筋9间距100mm和竖向附加钢筋7),在所述围护底部设有钢筋加强部位及素混凝土传力腋角6,在所述加强部位内设有加密箍筋12,间距100mm,加密范围为素混凝土传力腋角上下3m。
[0025]具体说明如下:
[0026]所述围护4、压顶梁3与下沉广场挡土墙1通过预应力斜拉墙2固接,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增强整体刚度和变形协调能力。预应力斜拉墙2采用预应力、预制化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构件质量,减小下沉广场挡土墙1的顶部位移。所述围护4包含钻孔灌注桩、地连墙等其他围护形式。所述压顶梁3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根据实际抗浮需求也可为不参与主体抗浮的冠梁形式。所述素混凝土传力腋角8,能够弱化底板6脚部对围护4的挤压作用。
[0027]施工过程如下(以明挖为例):
[0028]1.围护4与压顶梁3,按要求绑扎钢筋,在土方开挖前施工完毕。
[0029]2.土方开挖到底后,在围护4与底板6交界位置先挖出素混凝土传力腋角6空间,浇筑C25混凝土并填实后再施工上部垫层7。
[0030]3.施工结构底板6及下沉广场挡土墙1下部,并设置底板加腋5。
[0031]4.工厂预制生产厚400mm预应力斜拉墙2,并提前施加预应力。
[0032]5.下沉广场挡土墙1按要求绑扎钢筋,并浇筑至压顶梁3位置,将压顶梁钻孔与预应力斜拉墙2下部钢筋进行锚固注浆,预应力斜拉墙间隔1m布置。
[0033]6.将预应力斜拉墙2侧部钢筋与下沉广场挡土墙上部钢筋进行绑扎一同浇筑。
[0034]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由下沉广场挡土墙、围护、压顶梁、预应力斜拉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顶部浇筑有压顶梁,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下部设有底板加腋,上部与压顶梁通过预应力斜拉墙连接;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上部与预应力斜拉墙一体浇筑;所述压顶梁与预应力斜拉墙采用后锚固连接;所述预应力斜拉墙为装配式构件,在所述下沉广场挡土墙的中、上部设有钢筋加强部位,在所述围护底部设有加强钢筋部位及素混凝土传力腋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下沉广场的一体化预应力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斜拉墙厚度采用400~800mm,间隔1~2m布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东刘国锋张亚风曾凯沈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地香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