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68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其技术方案包括:第一筒体、底箱和第二筒体,底箱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内部皆设置有过滤机构,第二筒体的底部贯穿第二筒体以及底箱设置有收集管,底箱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管,且第一筒体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油气检测仪。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连接阀关闭,第二连接阀开启,第一筒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重新进入第二筒体内部再次进行过滤处理的工作,当油气检测仪检测到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阀门开启,气体通过排放管排出,优化使用过程。优化使用过程。优化使用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净化器
,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油气净化器又称油烟净化器,是指油烟废气的处理装置,油烟净化器主要用于厨房低空排放油烟的净化治理;用于宾馆、饭馆、酒家、餐厅以及学校、机关、工厂等场所;食品油炸、烹任加工行业;油溅热处理车间、油雾润滑车间、工件焊接车间以及烯油锅炉排放等工业场合。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5235670U公开一种油气净化器,包括油气净化器本体,油气净化器本体包括净化器左腔和净化器右腔,油气净化器本体内腔中部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将油气净化器本体分为净化器左腔和净化器右腔;导流板向净化器左腔所在方向倾斜设置,导流板的左下方设置有导流排油口;净化器左腔中填充有丝网,净化器左腔处设有净化器排油口,净化器右腔中填充有活性炭。
[0004]现有的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存在的缺陷是:
[0005]1、现有的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大多没有设置气体检测机构,容易因净化不彻底导致排放出去的气体不符合排放标准,对环境造成影响,不方便使用;
[0006]2、现有的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净化后的油渍进行收集以及取拿处理的工作,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包括第一筒体、底箱和第二筒体,所述底箱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管,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皆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贯穿第二筒体以及底箱设置有收集管,所述底箱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内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管,且第一筒体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油气检测仪。
[0009]通过输送管将油气输送至第二筒体内部,当油气经过过滤机构时,通过过滤机构对油气进行过滤工作,被过滤机构过滤掉的油渍则通过收集管滴落至收集箱内,通过收集箱对油渍进行收集,通过液位传感器对收集箱内的液位进行检测,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收集箱内油渍较多时,工作人员通过握把打开箱门,将收集箱从底箱内部取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油渍进行收集处理的工作,优化使用过程,第一连接阀打开,第二筒体内的气体则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筒体内部,紫外线灯管通电后散发紫外线灯光,通过紫外线灯光照射第一筒体内部的气体,对第一筒体内部的气体进行消菌除异味的工作,并通过油气检测
仪对第一筒体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工作,若气体未达到排放标准时,第一连接阀关闭,第二连接阀开启,第一筒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重新进入第二筒体内部再次进行过滤处理的工作,当油气检测仪检测到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阀门开启,气体通过排放管排出,从而完成油气净化处理的工作。
[0010]优选的,所述底箱顶部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外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阀。第一连接阀打开,第二筒体内的气体则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筒体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底箱顶部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的外围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阀。第一连接阀关闭,第二连接阀开启,第一筒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重新进入第二筒体内部再次进行过滤处理的工作。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放管,且排放管的外围固定安装有阀门。当油气检测仪检测到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阀门开启,气体通过排放管排出,从而完成油气净化处理的工作。
[0013]优选的,所述底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且收集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通过收集箱对油渍进行收集,通过液位传感器对收集箱内的液位进行检测。
[0014]优选的,所述底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通过底座可增加底箱的稳定性,通过防滑垫可增加底座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增加底座的稳定性。
[0015]优选的,所述底箱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铭牌,且铭牌与底箱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栓。通过铭牌可方便工作人员查看装置的型号与规格,通过螺栓可将铭牌安装在底箱上,增加铭牌的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底箱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箱门,且箱门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工作人员通过握把可打开箱门,方便工作人员对收集箱进行处理。
[0017]优选的,所述底箱表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台,且控制台的表面皆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台通过导线与油气检测仪电性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按钮可对油气检测仪进行控制。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在第一筒体内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管,且第一筒体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油气检测仪,第一连接阀打开,第二筒体内的气体则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筒体内部,紫外线灯管通电后散发紫外线灯光,通过紫外线灯光照射第一筒体内部的气体,对第一筒体内部的气体进行消菌除异味的工作,并通过油气检测仪对第一筒体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工作,若气体未达到排放标准时,第一连接阀关闭,第二连接阀开启,第一筒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重新进入第二筒体内部再次进行过滤处理的工作,当油气检测仪检测到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阀门开启,气体通过排放管排出,从而完成油气净化处理的工作,优化使用过程。
[0020]2、通过在第二筒体的底部贯穿第二筒体以及底箱设置有收集管,底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通过输送管将油气输送至第二筒体内部,当油气经过过滤机构时,通过过滤机构对油气进行过滤工作,被过滤机构过滤掉的油渍则通过收集管滴落至收集箱内,通过收集箱对油渍进行收集,通过液位传感器对收集箱内的液位进行检测,当液位传感器检测
到收集箱内油渍较多时,工作人员通过握把打开箱门,将收集箱从底箱内部取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油渍进行收集处理的工作,优化使用过程。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连接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收集箱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第一筒体;2、油气检测仪;3、阀门;4、排放管;5、底箱;6、底座;7、紫外线灯管;8、第一连接阀;9、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1、第二连接阀;12、第二筒体;13、过滤机构;14、输送管;15、收集箱;16、液位传感器;17、握把;18、箱门;19、控制台;20、收集管;21、铭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3、5、6所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包括第一筒体(1)、底箱(5)和第二筒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5)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筒体(12),所述第二筒体(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管(14),所述第二筒体(12)的内部皆设置有过滤机构(13),所述第二筒体(12)的底部贯穿第二筒体(12)以及底箱(5)设置有收集管(20),所述底箱(5)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筒体(1),所述第一筒体(1)内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管(7),且第一筒体(1)另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油气检测仪(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5)顶部的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1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管(9),且第一连接管(9)的外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阀(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温控的双筒式油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5)顶部的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1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管(10),且第二连接管(10)的外围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阀(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国牛陈瑞吴天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净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