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卡座,特别是一种与便携式智能型甲烷多用检测报警仪配套使用的充电卡座。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便携式智能型甲烷多用检测报警仪后也发现了现有的与报警仪配套使用的充电卡座存在的不足,一是它们一般只有正负两个充电极柱,充电的情况一般由人为控制,这样就经常出现充不满或过充电现象,容易造成电池的损坏,另一个方面报警仪靠自身的重力压在充电极柱上,容易造成电极柱接触不良,还有就是充电极柱位置分布不合理,当报警仪位置放颠倒时,容易出现短路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可实现充电保护功能,防止短路和电极接触不良现象发生的新型充电卡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新型充电卡座有一个充电槽,充电槽的两侧面各有一个卡板,卡板下端与充电槽是一体的,上端是游离的,并且其上端朝向充电槽内侧各有一个卡沿,相应的便携式智能型甲烷多用检测报警仪的两侧面各有一个凹槽,当报警仪放置在充电槽内时,卡板上端的卡沿正好卡在报警仪侧面的凹槽内,又由于充电极柱下部带有弹簧,因此可使充电极柱与报警仪上的极柱充分接触。新型充电卡座除了有正、负两个充电极柱外,还有一个充电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充电卡座,它包括充电槽(4)、正、负充电极柱(10)、(12),其特征在于:充电槽(4)的两侧面各有一个卡板(7)、(9),卡板(7)、(9)的上端分别有卡沿(6)、(8);它还有一个充电检测极柱(11);正、负充电极柱(10)、(12)和充电检测极柱(11)在充电槽(4)底部的分布是非对称的,充电检测极柱(11)位于充电槽左右对称的中心线位置,正、负充电极柱(10)、(12)位于充电检测极柱(11)的两侧,并且它们到充电检测极柱的距离至少相差一个极柱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