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U供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29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PDU供电控制电路,调压主电路通过EMI滤波器接收PDU供电交流电源,交流电源在正常范围时,晶闸管AR3导通,直接输出交流电源,交流电源高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1导通,经AC/DC整流后向超级电容充电,实现能量回收,交流电源低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2导通,超级电容储存的能量经DC/AC逆变,再经变压器T2进行能量补充,控制电路采用控制器,根据互感器采集的PDU供电交流电源、预先存储的交流电源标准波形,比较分析,在正常范围时,触发晶闸管AR3导通,交流电源高时,三极管Q1导通、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向超级电容充电的量,交流电源低时,三极管Q2导通、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能量补充的量,再由电源分配管理器分配、管理,以此实现供电的稳定性。此实现供电的稳定性。此实现供电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DU供电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网络机柜插座
,尤其涉及PDU供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PDU插座是具备电源分配和管理功能的电源分配管理器,是多设备运行的第一道也是最为密切的部件,PDU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个设备的正常运行,为PDU插座供电的电网稳定性时直接影响PDU插座的供电质量,因此需提供PDU供电控制电路调节供电的电网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PDU供电控制电路,有效的解决了电网不稳定,影响PDU插座的供电质量的问题。
[0004]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调压主电路、控制电路,所述调压主电路通过EMI滤波器接收PDU供电交流电源,交流电源在正常范围时,晶闸管AR3导通,直接输出交流电源,交流电源高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1导通,经AC/DC整流后向超级电容充电,实现能量回收,交流电源低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2导通,超级电容储存的能量经DC/AC逆变,再经变压器T2进行能量补充,所述控制电路采用型号为S3C2410的控制器,根据互感器采集的PDU供电交流电源、预先存储的交流电源标准波形,比较分析,在正常范围时,控制器U1的引脚18输出高电平,晶闸管AR3触发导通,交流电源高时,控制器U1的引脚16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控制器U1的引脚14和引脚15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向超级电容充电的量,交流电源低时,控制器U1的引脚17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控制器U1的引脚19、引脚20、引脚21、引脚22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能量补充的量。
[0005]本技术通过EMI滤波器接收PDU供电交流电源,采用型号为S3C2410的控制器,根据互感器采集的PDU供电交流电源、预先存储的交流电源标准波形,比较分析,在正常范围时,晶闸管AR3导通,直接输出交流电源,交流电源高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1导通,经AC/DC整流后向超级电容充电,实现能量回收,交流电源低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2导通,超级电容储存的能量经DC/AC逆变,再经变压器T2进行能量补充,再由电源分配管理器分配、管理,以此实现供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08]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1,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9]实施例一,PDU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调压主电路、控制电路,所述调压主电路通过EMI滤波器接收PDU供电交流电源,交流电源在正常范围时,晶闸管AR3导通,直接输出交流电源,交流电源高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1导通,经AC/DC整流后向超级电容充电,实现能量回收,交流电源低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2导通,超级电容储存的能量经DC/AC逆变,再经变压器T2进行能量补充,所述控制电路采用型号为S3C2410的控制器,根据互感器采集的PDU供电交流电源、预先存储的交流电源标准波形,比较分析,在正常范围时,控制器U1的引脚18输出高电平,晶闸管AR3触发导通,交流电源高时,控制器U1的引脚16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控制器U1的引脚14和引脚15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向超级电容充电的量,交流电源低时,控制器U1的引脚17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控制器U1的引脚19、引脚20、引脚21、引脚22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能量补充的量,再由电源分配管理器分配、管理,以此实现供电的稳定性。
[0010]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调压主电路通过电容C1

电容C4、变压器T1组成的EMI滤波器接收PDU供电交流电源,抑制电磁噪声干扰,
[0011]交流电源在正常范围时,晶闸管AR3导通,EMI滤波后电源端直接输出交流电源,交流电源高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1导通,EMI滤波后电源经晶闸管AG2和AG2进行AC/DC整流后向超级电容充电,实现多余能量回收,交流电源低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2导通,超级电容储存的能量经三极管IGBT1

IGBT4、二极管D2

D5组成的DC/AC逆变电路转换为交流电压,再经变压器T2进行能量补充后,输出交流电源,再由电源分配管理器分配、管理,以此实现供电的稳定性,包括电容C1、变压器T1,电容C1的两端、变压器T1的引脚1和引脚2接入交流电源,变压器T1的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晶闸管VTL1的阳极、变压器T2的引脚4,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大地,变压器T1的引脚3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晶闸管AG2的阴极,晶闸管VTL1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2的引脚3,变压器T1的引脚3、变压器T2的引脚3为交流电源的输出两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晶闸管AG1的阳极,晶闸管AG1的阴极连接晶闸管AG2的阳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超级电容的正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三极管IGBT1的集电极、二极管D2的负极、三极管IGBT3的集电极、二极管D4的负极,三极管IGBT1的发射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IGBT2的集电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三极管IGBT3的发射极、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三极管IGBT4的集电极、二极管D5的负极,三极管IGBT2的发射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三极管IGBT4的发射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超级电容的负极。
[001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控制电路采用型号为S3C2410的控制器,根据互感器采集的PDU供电交流电源、预先存储的交流电源标准波形,比较分析,在正常范围时(220V 的

10%~+10%时),控制器U1的引脚18输出高电平,晶闸管AR3触发导通,交流电源高(超过220V 的+15%时)时,控制器U1的引脚16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控制器U1的引脚14和引脚15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向超级电容充电的量,交流电源低(低于220V 的

15%时)时,控制器U1的引脚17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控制器U1的引脚19、引脚20、引脚21、引脚22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能量补充的量,再由电源分配管理器分配、管理,以此实现供电的稳定性,包括控制器U1,控制器U1的引脚6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互感器H3采集的PDU供电交流电源,控制器U1的引脚14连接晶闸
管AG1的控制极,控制器U1的引脚15连接晶闸管AG2的控制极,控制器U1的引脚16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控制器U1的引脚17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控制器U1的引脚18连接晶闸管AG3的控制极,控制器U1的引脚19、引脚20、引脚21、引脚22分别连接三极管IGBT1、三极管IGBT2、三极管IGBT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PDU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调压主电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主电路通过EMI滤波器接收PDU供电交流电源,交流电源在正常范围时,晶闸管AR3导通,直接输出交流电源,交流电源高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1导通,经AC/DC整流后向超级电容充电,实现能量回收,交流电源低时,控制电路控制三极管Q2导通,超级电容储存的能量经DC/AC逆变,再经变压器T2进行能量补充,所述控制电路采用型号为S3C2410的控制器,根据互感器采集的PDU供电交流电源、预先存储的交流电源标准波形,比较分析,在正常范围时,控制器U1的引脚18输出高电平,晶闸管AR3触发导通,交流电源高时,控制器U1的引脚16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控制器U1的引脚14和引脚15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向超级电容充电的量,交流电源低时,控制器U1的引脚17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控制器U1的引脚19、引脚20、引脚21、引脚22并输出控制脉冲,控制能量补充的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U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主电路包括电容C1、变压器T1,电容C1的两端、变压器T1的引脚1和引脚2接入交流电源,变压器T1的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晶闸管VTL1的阳极、变压器T2的引脚4,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大地,变压器T1的引脚3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晶闸管AG2的阴极,晶闸管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恺张子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锐之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