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供电
,尤其涉及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逐年增长,电网尖峰负荷屡创新高,而以家庭用电为主的季节性和区域性高峰供电紧张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问题。
[0003]充分挖掘居民家庭负荷可调潜力,引导居民家庭负荷参与电网互动成为提升电网峰谷调节能力的重要措施。而为了推动电网削峰填谷、促进居民积极响应配置网的电力需求响应行为,合理确定供电的电价,因此,如何更为合理的确定电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和装置,以更为合理的确定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电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0006]获得待分析的台区中各用电用户中不同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功率;
[0007]针对所述台区内每个用电用户,结合该用电用户中不同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功率以及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确定出所述用电用户的每个用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待分析的台区中各用电用户中不同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功率;针对所述台区内每个用电用户,结合该用电用户中不同用电设备的历史用电功率以及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确定出所述用电用户的每个用电设备分别在一天中多个不同时段的模糊用电功率;针对一天中每个时段,结合所述用电用户的各用电设备所属的柔性负荷类型、各用电设备的模糊用电功率以及每种柔性负荷类型对应的用电量估计模型,确定所述用电用户在所述时段的模糊用电总量;结合台区中各用电用户分别在不同时段的模糊用电总量,确定所述台区在不同时段的整体模糊用电总量以及所述台区一天内的平均模糊用电量;针对一天中每个时段,结合所述整体模糊用电总量以及所述平均模糊用电量,确定所述时段对应的第一激励电价;针对一天中每个时段,结合所述整体模糊用电总量、设定的偏离尖峰期望值的第一激励系数、偏离低谷期望值的第二激励系数、电网尖峰用电量期望值以及电网低谷用电量期望值,确定所述时段的第二激励电价;针对一天中每个时段,结合原始恒定电价、所述时段对应的第一激励电价和第二激励电价,确定所述时段适合的分时电价,基于所述分时电价执行所述时段内电力需求响应的供电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用电用户的各用电设备所属的柔性负荷类型、各用电设备的模糊用电功率以及每种柔性负荷类型对应的用电量估计模型,确定所述用电用户在所述时段的模糊用电总量,包括:依据可消减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量估计模型,所述用电用户中各可消减用电设备的模糊用电功率,确定所述用电用户所有的可消减用电设备的第一模糊用电总量;依据可平移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量估计模型,所述用电用户中各可平移用电设备的模糊用电功率,确定所述用电用户所有的可平移用电设备的第二模糊用电总量;依据可转移用电设备的第三用电量估计模型,所述用电用户中各可转移用电设备的模糊用电功率,确定所述用电用户所有的可转移用电设备的第三模糊用电总量;将所述第一模糊用电总量、第二模糊用电总量以及第三模糊用电总量之和,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时段的模糊用电总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整体模糊用电总量以及所述平均模糊用电量,确定所述时段对应的第一激励电价,包括:基于第一激励电价模型,并利用所述整体模糊用电总量以及所述平均模糊用电量,确定所述时段对应的第一激励电价;其中,所述第一激励电价模型如下:其中,表示时段t的第一激励电价,为时段t对应的整体模糊用电总量,
为平均模糊用电量,α为设定的时段t用户用电惩罚系数,β为设定的可参与电网互动激励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整体模糊用电总量、设定的偏离尖峰期望值的第一激励系数、偏离低谷期望值的第二激励系数、电网尖峰用电量期望值以及电网低谷用电量期望值,确定所述时段的第二激励电价,包括:按照第二激励电价模型以及所述整体模糊用电总量,确定所述时段的第二激励电价;其中,所述第二激励电价模型如下:其中,为时段t的第二激励电价,λ为所述第一激励系数,μ为所述第二激励系数、L
P
为电网尖峰用电量期望值、L
V
为电网低谷用电量期望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原始恒定电价、所述时段对应的第一激励电价和第二激励电价,确定所述时段适合的分时电价,包括:确定所述原始恒定电价减去所述时段对应的第一激励电价以及第二激励电价所得的剩余电价,将所述剩余电价确定为所述时段适合的分时电价。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分时电价执行所述时段内电力需求响应的供电控制之后,还包括:针对一天中每个时段,在所述台区内各用电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后,确定所述台区内各用电用户的每个用电设备分别在一天中多个不同时段的响应后模糊用电功率;针对一天中每个时段,结合所述用电用户的各用电设备所属的柔性负荷类型、所述用电用户的各用电设备的响应后模糊用电功率以及每种柔性负荷类型对应的用电量估计模型,确定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各柔性负荷类型的响应用电总量,所述柔性负荷类型的响应用电总量为所述用电用户中属于所述柔性负荷类型的各用电设备的响应用电总量;针对一天中每个时段,结合所述时段的分时电价以及设定的响应度模型,确定所述时段适合的抑制响应度和促进响应度;针对一天中每个时段且针对每种柔性负荷类型,结合所述时段的抑制响应度、促进响应度和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所述柔性负荷类型的响应用电总量,并利用所述柔性负荷类型对应的响应差估计模型,确定所述用电用户中属于所述柔性负荷类型的所有用电设备对应的用电总量差值,所述柔性负荷类型对应的用电总量差值表示所述用电用户对应的所述柔性负荷类型的响应用电总量,与所述用电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前所述柔性负荷类型下各用电设备的用电总量的差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时段的分时电价以及设定的响应度模型,确定所述时段适合的抑制响应度和促进响应度,包括:结合所述时段的分时电价,按照抑制响应度模型确定所述时段适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恺,杨明晓,杨荣江,冯博文,孙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