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轮式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充电装置的
,特别是一种用于轮式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室内轮式机器人的充电装置都是在机器人机体和充电座上采用固定形状和位置的充电触点对接进行充电,轮式机器人在自动对接充电过程时,依靠激光雷达、红外、视觉等技术进行位置识别,从而需要在运动中不断调整自身位置以使机体的充电口与充电座的充电铜片精确对接,该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硬件和算法的精度问题,可能存在轮式机器人自动充电过程中频繁调整姿态、容易撞倒、撞偏充电座等降低充电成功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为了提高轮式机器人自主充电的可靠性、对接精度和成功率,需要设计一款带有导向和限位功能的轮式机器人充电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轮式机器人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体、两个充电弹簧顶针以及两个凹槽结构;两个凹槽结构对称地设置在充电座体上,两个充电弹簧顶针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凹槽结构之间;当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安装的两个驱动轮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轮式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体、两个充电弹簧顶针以及两个凹槽结构;两个凹槽结构对称地设置在充电座体上,两个充电弹簧顶针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凹槽结构之间;当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安装的两个驱动轮限位于对应的凹槽结构时,充电弹簧顶针与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安装的充电触点对准;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两个间隔分布且向远离所述凹槽结构的方向延伸的导向轴,导向轴用于对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安装的导向轮进行导向,以将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安装的两个驱动轮引导入凹槽结构内;其中,两个所述导向轴对称地设置在充电座体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体包括斜坡部(101)和水平部(102);在所述充电座体中,存在两个导向轴位于斜坡部(101)的坡面的中间区域并从坡面的顶边延伸至该坡面的底边,用于引导轮式机器人的导向轮跨越斜坡部(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106)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块(107)并与斜坡部(101)的坡面的底边接触,所述导向轴(106)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05)并与斜坡部(101)的坡面的顶边接触;其中,斜坡部(101)的坡面的底边是斜坡部(101)的坡面与地面的交线,斜坡部(101)的坡面的顶边是斜坡部(101)的坡面与水平部(102)的上端面的交线;限位块(105)设置在水平部(10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斜坡部(101)的坡面上,两个导向块靠近斜坡部(101)的一端的间距小于远离斜坡部(101)的一端的间距,其中,两个导向块远离斜坡部(101)的一端的间距等于两个导向轴之间的空隙宽度,两个限位块在水平部(102)上的空隙宽度等于两个导向轴之间的空隙宽度;其中,两个导向块在斜坡部(101)的坡面上呈八字形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凹槽结构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水平部(102)上,两个凹槽结构的间距与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安装的两个驱动轮的间距相适应;两个所述充电弹簧顶针的间距与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安装的充电触点的间距相适应,充电弹簧顶针的数量与充电触点的数量相对应;其中,两个凹槽结构之间对称地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弹簧顶针的两个绝缘壳体,所述充电弹簧顶针固定地设置在绝缘壳体中,其中,所述充电弹簧顶针在绝缘壳体的顶部向上突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内的充电限位板(103)和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与充电限位板(10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拔,肖刚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