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管通径规
[0001]本技术属于油田作业
,具体涉及一种油管通径规。
技术介绍
[0002]井下作业施工中,需要利用油管柱携带相应的工具入井,下油管时,必须使用油管通径规通油管,以防管内带堵塞物入井。油管柱由一根一根的油管通过螺纹连接组成,下油管作业时,在现场固定两根平行的油管作为滑道,将小滑车放在滑道上,下滑车下部有支撑在油管上的滑轮,上部有用来支撑油管的凹槽。待入井的油管一端放置于小滑车的凹槽内,另一端带有接箍,接箍通过吊卡连接到垂直提放的动力设备上,动力设备拉动吊卡带动油管从水平状态逐渐变为垂直状态,然后下放进入井中。通径规在使用时从水平状态的油管的接箍一端放入,当油管在小滑车的垫支下被拖动上提至一定高度时,通径规靠自重滑道油管底部,单根油管长度9m
‑
10m,通径规到底部时,下冲的力量较大,存在两个隐患:一是容易损坏小滑车或小滑车下方的油管;二是通径规的冲击力容易将小滑车下方的油管颠到地面上,存在伤人的安全隐患。
[0003]为解决该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202538U的中国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通径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延伸的外筒(1),外筒(1)的上端封闭,油管通径规还包括缓冲缸、下接头(7),缓冲缸包括固设于外筒(1)内的缸体,以及沿上下方向滑动密封装配在缸体中的活塞(5),活塞(5)将缸体的内腔分为上腔(401)和下腔(402),上腔(401)中设有弹性件,弹性件沿上下方向压装在活塞(5)顶面与缸体内壁之间;下接头(7)包括沿上下方向滑动密封套装在缸体外部的筒体(701),筒体(701)下端封闭以在筒体(701)内形成筒体(701)内腔;缸体上设有连通下腔(402)与筒体(701)内腔的节流孔,下腔(402)及筒体(701)内腔中填充有流体,下接头(7)碰撞小滑车后筒体(701)内腔中的流体经节流孔进入下腔(402)中;所述外筒(1)的下端有缩颈段,以对筒体(701)挡止配合而防止筒体(701)向下脱出;下接头(7)还包括设于筒体(701)下端的凸台(702),凸台(702)由外筒(1)的锁径段中向下穿出,凸台(702)用于与小滑车直接或间接地碰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通径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包括中心孔(403)和偏心布置的偏孔(404);下接头(7)还包括设于筒体(701)内腔中的活动杆(9),活动杆(9)包括沿上下方向滑动密封穿装在中心孔(403)中的杆部,还包括位于杆部下方的头部;所述头部与缸体下端之间压装有压簧;筒体(701)向上移动至末端时,筒体(701)内腔的底壁撞击活动杆(9)的头部,以压缩压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通径规,其特征在于:活动杆(9)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芳勇,罗代亮,陈传东,李金洪,姜学明,方前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