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83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包括PET原膜、第一双面连接胶带、防水透气膜、第二双面连接胶带;所述PET原膜通过第一双面连接胶带粘接于防水透气膜上层,防水透气膜下层通过第二双面连接胶带粘接于防水产品上;PET原膜和第一双面连接胶带对应防水透气区域设置若干第一开孔,第二双面连接胶带对应防水透气区域设置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与防水透气区域形成透气通道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层双面胶,一层PET原膜,将防水透气膜夹在中间,实现防水透气膜防水性能的提升,防水透气膜下层是一层双面胶,上一层是双面胶加PET原膜,防水膜组的厚度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防水
,特别涉及一种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随着电子产品不断的发展,对于电子产品的防水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很多应用场景里,例如潜水运动员佩戴的手表等,不只限于生活防水等级,而且要求相关电子产品能够在较深度的水中使用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电子产品要有较高的防水性。如果防水膜的防水性能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防水失效的情况,给电子产品带来安全隐患,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所以通过一种特殊的结构,提升防水膜的防水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0003]随着电子产品对防水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水膜的防水性能必须越来越好。但是,从防水膜自身提升其防水性能难度大、失败率高、研发周期长、太过于依赖材料本身,并且目前的技术几乎很难再对防水膜本身的防水性能有所提升,已经到达了一个技术瓶颈。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防水透气膜组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防水透气膜自身防水性能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水失效的情况。大大提升了防水膜的防水性能,降低材料本身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防水透气膜自身防水性能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防水失效的情况,大大提升了防水膜的防水性能,降低材料本身的性能要求。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包括PET原膜、第一双面连接胶带、防水透气膜、第二双面连接胶带;所述PET原膜通过第一双面连接胶带粘接于防水透气膜上层,防水透气膜下层通过第二双面连接胶带粘接于防水产品上;
[0007]所述防水透气膜中部为防水透气区域,其余部分为两侧双面胶接胶带的粘接区域;PET原膜和第一双面连接胶带对应防水透气区域设置若干第一开孔,第二双面连接胶带对应防水透气区域设置第二开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与防水透气区域形成透气通道α。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孔的总面积小于防水透气区域面积,第二开孔的面积等于防水透气区域面积。
[0010]优选的,所述PET原膜和第一双面连接胶带替换为一层的PET单面胶。
[0011]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膜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膜。
[0012]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区域的孔径为1~5mm;第一开孔的孔径为0.1~1mm,由激光标刻机制造小于0. 5mm的孔径,由模切制造0.5~1 mm的孔径。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双面连接胶带与防水透气膜之间还夹有一层第三双面连接胶
带,所述第三双面连接胶带对应防水透气区域设置若干第三开孔。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双面连接胶带、第二双面连接胶带与防水透气膜之间增加多层的双面连接胶带。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孔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扇形中的一种。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孔的分布为矩形阵列分布、或环形阵列分布。
[0017]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8]1.本技术采用两层双面胶,一层PET原膜,将防水透气膜夹在中间,实现防水透气膜防水性能的提升,防水透气膜下层是一层双面胶,上一层是双面胶加PET原膜,防水膜组的厚度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0019]2.本技术是在保证防水透气的要求下,改变了胶带开孔的形状与大小,通过不同的粘贴结构来提升防水膜自身的防水性能,大大提高了防水膜的实用性,降低了对防水膜自身的防水要求,满足了在水深的情境中防水的要求,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图1为实施例1的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中第一开孔的孔径为0.1mm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中第一开孔的孔径为0.3mm的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1中第一开孔的孔径为0.5mm的示意图;
[0025]图5为实施例1中第一开孔的孔径为0.7mm的示意图;
[0026]图6为实施例1中第一开孔的孔径为1mm的示意图;
[0027]图7为没有本技术方案的防水膜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实施例1中其他形状第一开孔的示意图;
[0029]图9为实施例2的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包括PET原膜1、第一双面连接胶带2、防水透气膜3、第二双面连接胶带4;所述PET原膜1通过第一双面连接胶带2粘接于防水透气膜3上层,防水透气膜3下层通过第二双面连接胶带4粘接于防水产品上;所述防水透气膜3中部为防水透气区域31,其余部分为两侧双面胶接胶带的粘接区域32;PET原膜1和第一双面连接胶带2对应防水透气区域31设置若干第一开孔9,第二双面连接胶带4对应防水透气区域31设置第二开孔8。所述第一开孔9、第二开孔8与防水透气区域31形成透气通道α。
[0032]如图2

7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开孔9的形装不受限制,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扇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
[0033]目前对材料加工孔的方法主要有激光标刻机和模切工艺两种方式。目前市面上激光标刻机能够打孔的最小直径约为0.1mm,模切工艺能够打孔的最小直径约为0.5mm。
[0034]一般产品要求的防水透气区域31孔径都在1~5mm之间,本实施例以防水透气区域
31直径3mm为例,探究不同的结构对防水膜防水性能的影响。在防水透气区域31直径3mm的基础上,用激光标刻机在PET原膜1、第一双面连接胶带2的3mm孔径的范围内制造分别为0.1mm、0.3mm大小的孔径,用模切的方式制造0.5 mm、0.7 mm、1 mm大小的孔径,让小孔布满3 mm的孔径范围内。此方式下的透气量与原孔径下的透气量几乎没有差别,所以对透气量影响不大。
[0035]如图2所示,用140个0.1mm的孔径代替3mm的孔径作为第一开孔9,防水膜的极限耐水压提升到46米,静置耐水压提升到44米10分钟。其中140个0.1mm的孔面积是3mm孔面积的15.7%。
[0036]如图3所示,用36个0.3mm的孔径代替3mm的孔径作为第一开孔9,防水膜的极限耐水压提升到45米,静置耐水压提升到43米10分钟。其中36个0.3mm的孔面积是3mm面积的36.4%。
[0037]如图4所示,用19个0.5mm的孔径代替3mm的孔径作为第一开孔9,防水膜的极限耐水压提升到44米,静置耐水压提升到43米10分钟。其中19个0.5mm的孔面积是3mm孔面积的53.2%。
[0038]如图5所示,用10个0.7mm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ET原膜(1)、第一双面连接胶带(2)、防水透气膜(3)、第二双面连接胶带(4);所述PET原膜(1)通过第一双面连接胶带(2)粘接于防水透气膜(3)上层,防水透气膜(3)下层通过第二双面连接胶带(4)粘接于防水产品上;所述防水透气膜(3)中部为防水透气区域(31),其余部分为两侧双面胶接胶带的粘接区域(32);PET原膜(1)和第一双面连接胶带(2)对应防水透气区域(31)设置若干第一开孔(9),第二双面连接胶带(4)对应防水透气区域(31)设置第二开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9)、第二开孔(8)与防水透气区域(31)形成透气通道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9)的总面积小于防水透气区域(31)面积,第二开孔(8)的面积等于防水透气区域(31)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防水膜防水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原膜(1)和第一双面连接胶带(2)替换为一层的PET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峰邱丹邱硕林煜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孝义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