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芯和电池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卷芯和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用户也对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以及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充锂电池已经成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趋势。
[0003]快速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极耳中置结构,即:极耳焊接在极片中间位置,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极片的内阻,降低电池在大倍率充放电时的极化现象,进而提高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主要体现在对电池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上。
[0004]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电池的卷芯厚度不均匀,导致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效果不好,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卷芯和电池,使卷芯的厚度比较均匀,从而有利于改善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效果,进而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6]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卷芯,包括负极片和隔膜,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沿卷绕方向的第一个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片和隔膜,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沿卷绕方向的第一个弯折区的内凹点,和,所述负极集流体沿卷绕方向的第二个弯折区的内凹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尺寸L1;所述负极集流体沿卷绕方向的第一个弯折区的内凹点至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卷绕首端的距离为第二尺寸L2;所述第一尺寸L1和所述第二尺寸L2之间的关系包括:L2≤(0.5
×
L1);所述隔膜沿卷绕方向的第一个弯折区与所述负极集流体沿卷绕方向的第一个弯折区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沿卷绕方向的第一个弯折区的内凹点至所述隔膜的卷绕首端的距离为第三尺寸L3;所述第一尺寸L1和所述第三尺寸L3之间的关系包括:L3≥(0.5
×
L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L1和所述第二尺寸L2之间的关系还包括:L2≥(0.1
×
L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L1和所述第三尺寸L3之间的关系还包括:L3≤(0.9
×
L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片,所述正极片沿卷绕方向的第一个弯折区和所述负极片的沿卷绕方向的第二个弯折区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正极片的卷绕首端延伸至靠近所述负极片的沿卷绕方向的第一个弯折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还包括第一负极活性层和第二负极活性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背离所述卷芯的卷绕中心的一面,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朝向所述卷芯的卷绕中心的一面;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的卷绕首端,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的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腾飞,彭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